课件24张PPT。§1.2 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增长速率越来越快。世 界 人 口 增 长1. 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2.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特点).??世界“10亿”人口年表100年30年14年13年12年70亿100亿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口?
多少人口才是最合理的? 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 一、人口快速增长---人口爆炸 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
人口繁殖力与土地提供给人类生活资料的能力相比,是无限大的。人类将按等比数列增加1,2,4,8……而生活资料则按1,2,3,4……等差数列增加。在两个世纪以内,人口对生活资料的比例将会是256比9,在三个世纪以内,将会是4096比13。人口繁殖力与土地生产力这两个力,显然是不平衡的,而大自然法则,却必须使其结构趋于平衡。 下列两种观点,你赞成哪一种? 请用自己的话来说明。
观点一:马尔萨斯“两种级数说”,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并不存在,因而马尔萨斯人口学说荒谬至极,毫无意义。
观点二:马尔萨斯“两种级数说”,作为一种趋势,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确实存在的,因而马尔萨斯人口学说在当今尤其值得人们关注。合作探究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二、环境的限制性(影响人口容量因素之一)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1、土地资源
2、矿产资源
3、水资源
4、生物资源
阅读P11“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表”,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从社会发展阶段看,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谈谈你的理由。
2、有人说,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山水风光”也可以当作自然资源。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有人认为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您赞同这种观点吗?谈谈您的看法。合作探究环 境 的 限 制 性 1.人类必须从环境中获取各种资
源, 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源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3.资源的大量消耗会导致环境
问题,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表现一方面人均土地拥有量下降,土地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使农业用地面积显著缩小。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土地资源产生了哪些影响?图1-6 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人均耕地减少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加大城市膨胀建设用地增加开垦新耕地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土壤污染加剧耕地总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工矿规模扩大植被破坏请简要说明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限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是一个林茂水丰的地区,后来由于森林被砍伐,地面缺少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加剧,地表支离破碎,土壤受侵蚀,肥力下降,生产能力降低,单产水平下降,粮食不足,为了获取较多的粮食,再去毁林开荒,扩大耕地,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内蒙古草地的退化
内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居民多以牧业为生。由于人口的增长,对消费的需求大增,有些地区便开垦草地,种植作物,使牧区的范围缩小了。被开垦的地区,冬春季节地表没有植被,此时风力又很大,地表遭受风蚀,表土被吹走,逐渐变为沙漠。牧区缩小之后,有些草地超载严重,植被同样受到破坏,也会导致土地沙化,这些都会破坏生态平衡,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讨论:1、黄土高原毁林开荒会带来
什么样的后果?
2、内蒙古草地开垦草地会
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水土流失,粮食产量下降)(草场破坏,土地沙漠化,载蓄量下降)上述现象反映的问题是什么?随着人类人口数量的增加,自然资源的数量在减少,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恶化。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是指全球或某一地区的资源能够供养多少人,环境生态能够承载多少人,而不是指地球有多大的空间,有多少人的立足之地.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本地资源和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1、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但人类的人口数量从未达到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的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而且人口增长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也应注意到,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水平条件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3、人口容量的特点2、环境承载力 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①临界性(人口数量与合理人口容量相当)
②相对性(随时间、地点、科技水平变化而变化)
③警戒性(人口数量要低于人口容量)探究 读教材P15“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思考问题1、2。1、我国最多可承载16亿人.
2、我国环境人口承载力东部比西部大,南方比北方大.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之下,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多食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3)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消费水平等.想一想,试一试 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牧区,据历史资料可判断出不同历史时期该地的人口数量:
汉朝时期该地大约生活者8万多游牧者,草场质量非常好,牧人的生活很富足。汉乐府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生活现实的写照。
到明朝时期,该地大约生活着20万游牧者,草场质量好,生活富足。
到民国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大量人口拥入,人口急剧增加到60万,牛羊的存栏量明显增加,草场质量已经开始有下降的迹象。但人们还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保证生存。
到20世纪60年代,该地区人口已超过80万,但由于国家对草地资金和技术投入加大,人们依然能保证最低生活水准。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该地人口超过150万,草场退化现象非常明显,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土地沙化现象。“风吹草低见老鼠”已经非常普遍,部分人口不得不迁移到别处谋生。 1.从资料可知,该地最多能供养多少人?
2.该地供养人口的数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3.要让现在的人活得好,同时又不影响后代的生活质量,20世纪60年代的人口应该比80万大还是比80万小? 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在较高水平投入或丰产年的情况下,中国能生产粮食6 960亿~7 000亿千克,按人均450千克计算,能供养约15.48亿人口;中等投入或平产年,粮食产量能达到6 660亿~6 750 亿千克,能供养14.8亿人口;在低投入或歉收年,粮食产量在6 390亿~6 480亿千克,只能供养14.2亿人口。中国农业资源最大可能生产量的估计是在假设以播种面积为1.9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1.4亿公顷,水浇地0.7亿公顷的条件下,单产6 660千克/公顷,粮食产量可能达到8 400亿千克,以人均拥有粮食500千克计算,可承载16.6亿人。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相对地理解为中国资源最大承载力。因此,中国人口最高峰不宜超过16亿人。 (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1、我国的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适度人口为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