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广东专用历史考点梳理第11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51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广东专用历史考点梳理第11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51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7 12:3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11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时空定位
考点梳理
思维导图
考情分析
真题演练
1
2
3
4
5
CONTENTS
目 录
考点预测
6
考查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点考查情况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1.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 — — —
2.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 — 选择题 2分 —
3.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 选择题 2分 —
4.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 — — 选择题
2分
5.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选择题 3分 选择题 3分 — 选择题
2分
6.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 — — —
考点1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   的国家,中国人从此   了。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 的力量。
备考点拨新中国成立是标志性事件,注意要与辛亥革命、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胜利、三大改造完成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的意义相区别。
 社会主义
 站起来 
 独立自主 
 新纪元 
考点2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1.抗美援朝
(1)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2)目的:   。性质:反侵略战争。
(3)过程
①军队名称:   。司令员:   。
②主要战果: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
近。
 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 
 保家卫国 
③结束标志: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
   的胜利。
(4)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5)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
 国际地位 
 和平环境 
 反侵略战争 
2.土地改革
(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性质: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概况: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法 
 1950 
(4)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②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   。
③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   建设准备了条
件。
备考点拨备考时重点理解抗美援朝出兵的艰难性,充分认识其对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伟大意义。
 工业化 
 农村生产力 
考点3 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建设。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重工业 
 社会主义 
(3)主要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
   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   大桥建成。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   的面貌,向  .  迈进。
 社会主义工业化
 工业落后 
 武汉长江 
 第一汽车 
2.三大改造
(1)农业生产合作化: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
(3)公私合营: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赎买 
 公私合营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合作社 
(4)完成:到   年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意义: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   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
   。
备考点拨“一五”计划由国家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三大改造多年未考,要关注。
 初级阶段 
 基本制度 
 1956 
考点4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2)内容: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   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
 政治协商制度 
 临时宪法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召开:   年9月,在北京召开。
②内容:制定了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
理。
 社会主义 
 1954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意义:   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
   建设奠定了基础。
备考点拨本考点适当关注,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
 民主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考点5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兴起:随后,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   。
 经济规律 
2.模范人物
“铁人”   、党的好干部   、解放军好战士
   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备考点拨本考点重点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急于求成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雷锋 
 焦裕禄 
 王进喜 
考点6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1.“文化大革命”的概况
(1)原因:党内“   ”倾错误的发展。
(2)开始:1966年,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3)动乱与危害: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民主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   被迫害致死;经济严重下滑;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受到摧残。
(4)结束标志: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
 刘少奇 
 左 
2.“文化大革命”的启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以   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备考点拨本考点往往会结合当时的时政材料,回到现场认识发生的背景及教训。
 经济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和巩固
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1.(2018·广东)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C
2.(2019·广东)右侧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B.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C
A.土地革命 B.抗美援朝战争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3.(2020·广东)下表为1951年6月—1952年年底全国捐献战斗机统计情况。这一情形出现的原因是( )
B
群体或个人 捐献战斗机(架)
甘肃玉门石油职工群体 1
四川简阳县农民群体 2
豫剧演员常香玉 1
著名工商业者荣毅仁 7.5
…… ……
全国总计:3 710
A.解放战争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4.(2020·广东)右图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初期,苏联专家正在给中国工人讲解“吉斯-150”型汽车。这一场景出现在( )
B
A.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
C.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制思想     D.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
5.(2021·广东)如下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D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A.快速上升
B.曲折发展
C.缓降缓起
D.持续下滑
1950—197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6.(2021·广东)如下图,1950—197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是
( )
B
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1954年宪法、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走的曲折道路等在历年中考中出现较多,相关知识一定要掌握。三大改造多年未考,要多加注意。
1.1949年8月,新政协筹备会各单位首席代表座谈会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讨论新政协代表名单。毛泽东看到参加新政协的单位、人选和各项统计册后风趣地说,那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天书”。这表明,新政协代表名单( )
A.深得民众欢迎  B.由地方产生 
C.需要慎重对待  D.具有广泛性
D
2.某学者认为,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
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 )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各民主党派直接参政议政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B
3.(2021·湖北黄冈)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此处“钢少气多”中的“气”凸显的是( )
A.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B.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C.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的民族传统 
D.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民族力量
A
4.(2021·江苏苏州)右图是1950年创作的漫画《纸老虎》(漫画中的文字为“杜鲁门声明”和“三十八度线暴风雨”)。作者创作此漫画意在( )
A.阐释解放战争的必要性
B.鼓舞军民的必胜斗志
C.呼吁世界人民团结反帝
D.抨击美国的冷战政策
B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B.基于多党制度的优势
C.代表经协商推举出来 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5.下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
(部分)。据此可以得出( )
A
项目 中共 党员 民主 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 华侨 少数 民族 妇女
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比例 54.48% 22.3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11.99%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B.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
C.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大业       
D.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6.下表中的知识梳理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D
比较项 旧中国 新中国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国家命运 贫穷落后、任人宰割 独立自主
人民命运 受奴役、受压迫 当家作主
7.“在朝鲜战争中,我国台湾和东北屡受侵略,苏联在出兵问题上一再出尔反尔,最后仅限于声援,但中国义无反顾独立地制定参战决策并取得战争的胜利,使美国遭到第一次战败,严厉打击了战后美国跋扈张扬的气焰。”中国参加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在二战后气焰嚣张        
B.苏联在战争开始后无所作为       
C.朝鲜领导人向我国求援        
D.朝鲜战争威胁我国边境安全
D
8.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
权。在斗争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泽东以极大的帮助……使军队团结一致,使刚冒头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 这段材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D.鼓舞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A
9.右表是关于1950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两个方案,方案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维护国家安全需要
C.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D.致力实现国家统一
B
该画揭示的时代主题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C.工业生产的全面跃进
D.新中国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10.右图是1953年蔡振华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画面上的钢铁工人,豪情万丈,干劲十足,努力生产更多的钢铁。
B
11.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 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实行三大改造       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C.调整国民经济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成效显著 B.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
C.初步改善了工业不合理布局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2.下表为“一五”期间工业发展情况,此表最能说明( )
C
区域 重点发展工业
鞍山、武汉、包头 钢铁和机器制造
兰州 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和机器制造
哈尔滨、沈阳、齐齐哈尔、西安 动力设备、重型机械制造
吉林 化学
抚顺、大同 煤炭和采矿设备制造
洛阳、成都 机器制造
13.1953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扫盲标准、扫盲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其中规定:“干部和工人,一般可订(定)为认识2 000常用字,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二、三百字的应用短文:农民一般订(定)为能识1 000常用字,大体上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常用的便条、收据。”这一规定(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深受苏联教育的影响  
C.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有助于人口素质提高
D
14.1955年,王路和王云阶共同创作了电影《护士日记》的主题曲《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该儿歌( )
A.描绘了工业化建设的场景
B.倡导了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风俗
C.表现出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D.体现了“双百”方针所提倡的精神
A
15.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振奋人心的口号,如“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口号反映了当时( )
A.宣传工作的失误 B.经济规律受重视
C.国民经济的失调 D.艰苦奋斗的精神
D
A.三大改造进展顺利      B.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国人劳动热情高涨
《上钢三厂炼铁高炉》(1954年)  《黄河三门峡》(1956年)
16.油画具有再现生活、表现力强的艺术特点。下图是新中国早期的油画作品,作品反映了( )
B
17.1956年,我国召开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此次劳模评选主要标准是“提前完成五年计划规定指标”“达到优等质量指标”“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等。这次评选表彰活动( )
A.激发了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B.得益于计划经济体制在全国的建立
C.推动了各行业社会主义改造最终完成  
D.有利于全国各行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A
18.1958年9月9日,上海在中苏友好大厦举行文艺创作展览会,展览了“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卫星”:群众业余创作的文艺作品300万字,生产影片638部,美术作品6 000件,剧目2 053个。这一现象反映出
( )
A.上海的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中苏友好合作推动文化进步
C.社会主义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D.政治生活强烈影响到文艺创作
D
A.批判农业生产中的虚报浮夸 B.提倡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C.歌颂“大跃进”的伟大成就 D.彰显农业合作化的丰硕成果
19.漫画具有很深的时代烙印。下图是“大跃进”时期的一幅宣传画,漫画作者( )
C
20.1958年,山东省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由原来的336 707人次增加到2 640 000人次,提高了684%。浙江省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由原来的475 141人次增加到2 385 705人次,比原来提高402%。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快速提高
B.图书馆领域积极贯彻“双百”方针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图书馆领域
D.人民群众的图书借阅热情高涨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