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梦想家——《海底两万里》导读激趣课(第一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伟大的梦想家——《海底两万里》导读激趣课(第一课时)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7 13:36:40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伟大的梦想家
——《海底两万里》导读激趣课
(第一课时)
古希腊的泰勒斯极有智慧,被后世称为“科学之祖”。他有一年用气象学知识预测橄榄会丰收,于是租下全城的榨油机做橄榄油,赚了一大笔钱。但他只是想以此证明,用智慧来发财是轻而易举的事,但真正的智慧应该做更重要的事,因此他对财富并不热衷,而是喜欢四处游历学习。有一天他晚上走路,仰望星空,预测出第二天有雨。但一不小心,脚下踏空,掉进了大泥坑里。第二天果然下了雨,不过有人讥笑他只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古希腊“科学之祖”——泰勒斯
一 故事导入
2.主问题一:请问你会怎么评价这位泰勒斯?
一 故事导入
两千多年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盛赞了泰勒斯,说“只有哪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央视曾经播出过一季纪录片《伟大的梦想家》,讲述了五位靠梦想改变人类历史的人,分别是:
全能天才达·芬奇、
宇航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
“能够撬起地球”的阿基米德、
电磁奇才特斯拉,
二 知人论世——“伟大的梦想家”
以及我们今天的主角——“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18280208——19050324)
在介绍凡尔纳这一集的结尾,纪录片是这样演绎的:
二 知人论世——“伟大的梦想家”
(视频时长约2分48秒)
一个孩子梦想穿越大洋,开启自己的环球之旅。
他最终将这个梦想以小说创作的形式实现了,代表作品就是——
《海底两万里》
这部充满瑰丽想象的作品,感动和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将穿越大洋的梦想传递了一个半世纪。
教材p156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而事实上当时人类还没有发明如此先进的潜艇,更没有人潜入过深海底部,这不过是凡尔纳的幻想。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2.主问题二:请问从这段话你可以看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远洋航行依靠的神奇交通工具是什么?
《海底两万里》译本很多,为了方便以后的课上交流,我们统一下名称。
二 知人论世——“伟大的梦想家”
名称统一
诺第留斯号
尼摩船长
康赛尔
尼德·兰
七年级学生阅读速度应达到每分钟400字。
三 阅读方法——快速阅读
阅读速度小实验
(1).实验材料:
教材p158-160的“精彩选篇”(约2700字)
(3).实验建议:……
(2).实验时间:
5分钟之内
01
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目光主要聚集在我们刚刚提到过的那四个人,关注和他们有关的事。
要用目光扫视,默读,领会文字的大意即可,不必读出声。
02
03
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力争做到“一目十行”,不必苛求每一句每个字都读到。
要善于抓住书中的主要人物和线索,要重点关注“谁”“做什么”。这样就需要学会跳过一些不重要的晦涩信息。尤其是读翻译作品的时候,不必字字深究,能理顺大意即可。
04
实验建议
日期 地点 事件 备注(兴趣点等)
三 阅读方法——快速阅读
主问题三:请同学们开始阅读并填表。


5


日期 地点 事件 备注(兴趣点等)
选文中没说
克利斯波岛
“我”和尼摩船长在海底平原上“散步”。
一封邀请书
送交诺第留斯号船上的阿龙纳斯教授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教授出去打猎,这次打猎定于明天早晨在克利斯波岛的林中举行。船长希望他没有什么事,能来参加,同时也很高兴他的同伴能跟他一道来。
诺第留斯号船长 尼摩
1867年11月16日
《海底两万里》第一卷第十五章
一封邀请书
送交诺第留斯号船上的阿龙纳斯教授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教授出去打猎,这次打猎定于明天早晨在克利斯波岛的林中举行。船长希望他没有什么事,能来参加,同时也很高兴他的同伴能跟他一道来。
诺第留斯号船长 尼摩
1867年11月16日
一封邀请书
“我于是查平面地图,在北纬32度40分,西经167度50分的地方,找到一个小岛,它是1801年由克里斯波船长发现的。”
凡尔纳的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虽然你知道他写的是科幻小说,是虚构的,但时间、地点都是如此精确,让你感觉一切都想是真的。而且凡尔纳的阅读面非常广,写作的时候不断查找资料,所以描绘的各地风土人情都是与真实世界吻合的。有人曾按照凡尔纳一些书中的航线去旅行,发现所见所闻跟书中的描绘几乎一模一样。因此,如果我们读完书之后,能完整地做一个这样的表格,那几乎等于你也在“诺第留斯号”上走完所有的旅程,并且做了详实的记录。
《海底两万里》的字数大概是31万字,统一要求两周的时间读完,具体的时间安排由你自己分配。当然,和读《骆驼祥子》一样,你依然要“带着任务去读书”。
四 布置任务——两周读完
日期 地点 事件 备注
1867.11.17 克利斯波岛 “我”和尼摩船长在海底平原上“散步”。
任务一 填写海航日志
在阅读时完成类似下面的表格,制作一份简易的“航海日志”——表格可简略一点,它只是为了协助整合信息。不要为了填表格而打断自己的阅读节奏和消弭自己的好奇心,那就得不偿失了。读到精彩处,可以一口气读很多章,有空再回来慢慢填也没关系,一定不要破坏阅读本身的愉悦感。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把阅读的辅助手段当做阅读的目的。
任务二 绘制航行路线图
在做了“航海日志”之后,就可以画一张简易的世界地图了。然后把“航海日志”上的内容标注在地图上。这样就得到了一份“航行路线图”。
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经纬度,找准位置:先确定一个又一个地点,在这些点旁边用精练的语言写上发生的事件,然后练成线。大致如图所示,当然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和创新。
两周之后的“读中指导课”上会评奖。
任务三 选取专题
每位同学提出1-3个针对《海底两万里》的探究专题。
两周之后我们将进行汇总,从中选取一些供各个小组选取。
小结
刘慈欣说他小时候看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时,以为是真实的,看了好几遍之后,他爸才跟他说是幻想的,但从此为他打开了一扇想象的大门。成为作家之后,刘慈欣也写了许多关于地心的小说——比如我们教材上的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希望阅读《海底两万里》也能为在座的同学们打开一扇专属你自己的想象大门,希望同学们也能成为“伟大的梦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