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雷雨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雷雨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6 21:4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看不尽人世悲欢——《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细品个性语言,分析剧中人物形象。
2、把握戏剧语言特征,揣摩潜台词。
3、分析戏剧冲突,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把握作品主旨。
4、思考悲剧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1、通过把握戏剧语言个性化、潜台词及动作性的特点来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戏剧中人物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以及冲突对展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戏剧语言的潜台词和动作性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资料链接:名家评说《雷雨》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李健吾
他写出了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田本相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黎烈文
二、作者和剧情简介
曹禺(1910-1996),现当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1922年入南开中学,加入南开新剧团,1928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1933年完成处女作《雷雨》(23岁),1935年写成《日出》(25岁)。《雷雨》《日出》《原野》三部曲是他的代表作,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剧情简介:播放视频或教师口头介绍。
师帮学生理清人物关系。
朗读课文,梳理情节场景。
第一个场景: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意外重逢。
第二个场景: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鲁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
思考:作者是如何将现在的生活与过去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回顾 穿插
这样安排使得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
四、评析戏剧人物形象
思考、探究:周朴园对鲁侍萍到底有情还是无情?
指导学生如何评析戏剧人物形象:
1、把握戏剧冲突
2、揣摩戏剧语言 (舞台说明、人物台词)
先从揣摩语言入手。学生通过细读语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师生一同讨论。
比如以下信息可重点关注:
一直保留旧雨衣、侍萍绣了梅花的旧衬衣
一直保留家中的一切侍萍喜欢的摆设
一直保留关窗的习惯
记住侍萍的生日
把侍萍美化为贤惠、规矩的小姐
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想去修缮侍萍的坟墓
鲁侍萍∶她没有死。
周朴园∶她还在 不会吧 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鲁侍萍∶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周朴园∶不,不,谢谢你。
鲁侍萍∶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周朴园∶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从前的恩怨, 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
那更好了。那么我见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励罢工,反对我!
(忽然)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
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周朴园是温情的,是挣扎的,也是可悲的。周朴园的确有冷酷自私的一面,但他也会因为一段往事而怀念半生、忏悔半生、痛苦半生。周朴园是一个立体多面的人物,在他身上,痴情与无情、温柔与冷酷、可悲与可恶、人情味与铜臭味是时刻交织着的。剧本是口语交际的文字化,所有的言语细节与肢体动作,都是人在口语交际中无意识的内心展露。因此,阅读剧本最根本的方法是解读台词和动作。
揣摩戏剧语言:
高度个性化
富有动作性(不仅表现出在说话,而且表现出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思想情感,和手势、表情结合,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丰富潜台词
【补充资料】
……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他对侍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感情,这既可以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情、高贵。 ——曹禺
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性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
——列夫 托尔斯泰
问:周朴园和鲁侍萍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先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一开始并未认出鲁侍萍,如果鲁不想周认出自己,她可以怎么做?
找借口离开或当即表明身份,斥责。
可鲁侍萍并没有那样做,甚至有意引导周朴园认出自己,为什么?
看到周朴园如此“怀念”自己,抱有某种幻想。
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了某种轻信和谅解。
种种不确定使她有意识地隐藏身份同时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表露出自己的特征,内心活动复杂。
曹禺在1953年对扮演鲁侍萍的话剧演员朱琳说∶
“你要知道,她这一辈子最爱的就是周朴园。一个人的初恋,是一生不能忘记的。”
五、把握戏剧冲突
周朴园跟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三十年生死恩怨(情感纠葛)
周朴园在知道鲁大海是自己儿子后是怎样对待他的
没有任何视他为儿子的反应,哪怕—瞬。此时,此刻,不存在父子,只是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傲慢态度和冷酷面孔。
周朴园跟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又是什么?
压迫与罢工 (阶级斗争)
小结本剧的矛盾冲突:
周朴园-——鲁侍萍∶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纠葛)
周朴园—— 鲁大海∶压迫与罢工(阶级斗争)
鲁侍萍—— 周 萍∶相认与维护(亲情纠葛)
周朴园—— 周 冲∶专制与公平(观念冲突)
第二课时
探讨本剧的主题
主要问题:在你看来,《雷雨》是一部什么类型的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
提示:可从人物命运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来思考。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师生共同探讨。
关于剧中人物命运的几种梳理:
不同的文化观念背景下,个人情感和意志的两难选择—— 周朴园 鲁侍萍
欲望追求过程中的绝望挣扎——蘩漪 周萍 四凤
理想信念与现实的不可调和——周冲 鲁大海
【补充资料】
“《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大地间的 '残忍'。”
“这种自然的天地间的'冷酷',四凤和周冲的遭际最足以代表,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无过咎。”
“周萍悔改了 '以往的罪恶',他抓住了四凤不放手,想用一个新的灵感来洗涤自己,但这样不自知犯了更可怕的罪恶,这条路引到死亡。”
“繁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到死亡。”
“周冲原是可喜的性格,他最无辜,而他与四凤同样遭受了残酷的结果。他藏在幻想的堡垒里,他有许多憧憬,对社会,对家庭,以至对于爱情。他不能了解自己,他更不能了解他的周围……这样的人即便不为 '残忍'的天所毁灭,他早晚会被那绵绵不尽的渺茫梦境掩埋。”
——曹禺《<雷雨>序》
2、你认为本剧的主题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畅谈。)
本剧的主题是不是反映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资产阶级家族的罪恶 ?
不是,而主要是反映人性的罪恶与困境 。
【补充作者的创作意图】曹禺在《<雷雨> 序》中说: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运命,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么 ”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他们是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沼泽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在《雷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
“有些人已经替我下了注释,这些注释有的我可以追认——譬如 '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但是很奇怪,现在回想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3、小结前面提出的主要问题——《雷雨》是一部什么类型的悲剧
《雷雨》既是命运悲剧,同时也撇不开社会悲剧的影子。
二、赏析本剧的情节构思
1、巧合
2、“三—律”戏剧的典范
“三一律”是欧洲古典主义戏剧的一种创作法则。
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只提到情节的一致和时间的一致。
I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家把地点的一致加了进去,成为“三—律”。
I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们,进一步把它奉为戏剧创作的法典。
《雷雨》是“三—律”戏剧的典范
·集中的时间∶ 从一天的上午到午夜两点钟
·集中的场景∶ 周家的客厅和鲁侍萍家
·集中的情节∶ 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旧恨新仇
“三一律”能产生强烈而集中的戏剧冲突。
三、总 结
经典戏剧文学的魅力往往在于其有广阔的意义阐释空间。学习时,要从文本本身出发,通过情节、冲突、语言,去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要避免概念化、脸谱化、扁平化解读;要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此方能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