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方法。
2、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
3、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新课导入
同学们,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文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穿着警察外衣的沙皇政权的忠实奴仆。“变色龙”也因此成了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契诃夫,看一看给我们塑造的“套中人”又能带给我们什么惊喜?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短篇小说巨匠,剧作家
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三姐妹》《樱桃园》等
与(美)欧˙亨利,(法)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之说巨匠
契诃夫
(1860——1904)
代表作
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
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讽刺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
生活上和思想上(有形的和无形的)
从这些“套子”可以看出别理科夫哪些性格特点?
生活上 (有形) 穿着
用具
出行
住处
思想上 (无形)
晴朗日子,穿雨鞋、棉大衣,把脸蒙在竖起的衣领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晴天带雨伞,把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
坐上马车,便叫支起车篷。
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憎恨现实,歌颂过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放心
生怕闹出什么乱子。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保守迂腐,因循守旧
现实的逃避者
胆小多疑
现有秩序的维护者
害怕变革
顽固保守
维护旧制度
理清人物关系
别里科夫 华连卡
布尔金(我) 柯瓦连科
同 事
“情侣”
姐 弟
同 事
1. 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
2.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写作背景
小说发表于1898年。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明确:
1.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
2.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 (齐读“不敢”段落)
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这样的别里科夫却恋爱了,在恋爱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事件?
明确: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
神态 语言 心理 性格
漫画事件
骑车事件
当面交锋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脸色由发青变为发白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
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情愿扭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保守
落后
愚昧
讽刺
难堪极了
从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华连卡姐弟是怎样的人?
从人物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明确:华连卡姐弟在小说中是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力的人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是新生活的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生活带来了生气。他们的出现,给了人们新希望,使人们看到了新思想的力量。
小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怎样有机联系的?
对表达主题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小说的第一部分着重从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精神状态、语言习惯等方面对别里科夫做一般概括性描述。第二部分把别里科夫推到“爱情”的课题上,把笔触伸向人物内心深处,工笔细描般地刻画人物性格,让读者从人物的具体言行中看出他的精神状态。本部分要突出主人公不仅“套己”而且“套人”的腐朽灵魂,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当面交锋事件”过后,别里科夫死了!
齐读文本后两段!
文本探究:1、为什么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呢?
明确:别里科夫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与进步。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的死象征着一切反动势力必然灭亡,使人们看到了摆脱沉闷气氛后即将到来的曙光,因此人们觉得埋葬别里科夫是件大快人心之事。
然而死了一个别里科夫,还有许多别里科夫存在着,因为这是一个僵死、腐朽的社会。恐惧的情绪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去了,因此,“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如何理解“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这句话。
明确: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这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要让生活有新的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表达了作者对消灭沙俄专制制度、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文章的结构
段 落 主 要 情 节
序 幕
尾 声
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别里科夫的死及其影响
(故事主体)
漫画事件(6——10)
开端
骑车事件(11-17)
发展
与华连卡弟弟的斗争(18-36)
高潮
结局
(1-5)
(6-37)
(38-40)
理清文章思路
婚事失败(37)
艺术特色
1.用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造成幽默讽刺效果
2.反差鲜明的对比
(1)荒谬绝伦的言论——一本正经的口吻
(2)保守迂腐的别里科夫——新派人物姐弟俩
3.精妙的细节描写
衣着、语言、脸色
趣味拓展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讽刺诗)
(陈显荣)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
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
诗人对老掌柜的典型心态的形象揭示,尤其是“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一句,令人叫绝。从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害怕新事物这一点上,能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很多很多套子。
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存在的“套子”!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