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
走进屠呦呦和加来道雄的科学世界
了解科学历程
品味科学语言
探寻科学精神
任务一:了解科学历程
从梦想到发现,科学的道路是艰苦而漫长的。
这两篇文章分别记述了作者在科学探索中的重要经历。
屠呦呦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利用青蒿素治疗
疟疾的方法,拯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
加来道雄童年时的奇思妙想和青少年时期的积极探索,这些活动
并非“正式”的研究工作,却能让我们领会想象和兴趣对于科学
探索与发现的重要意义。
分组活动
以图表的形式梳理两篇文章展示的屠呦呦抗虐药物研制、加来道雄早期探索的过程。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研究 发现 提纯 发展 推广 超越
时间 历程
1969年
20世纪
60年代
1971年
10月4日
21世纪70年代
21世纪
70年代
1973年秋
21
世纪
从2000个方药中提取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虐效果,进展甚微
通过查阅文献,改用低温提取的方式,抗虐效果大幅度提高
成功得到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百的抗虐药效
赴海南临床试验效果明显,后转向分离提纯。接着找到了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并将其命名为“青蒿素”。这是研究进展的第一步
第二步:将天然分子变为药物。药物生产需要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接着在四川找到了理想的青蒿
在海南虐疾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了明确的疗效
发展了新的青蒿素衍生物
时间历程 童年 童年 高中 高中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
对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感到好奇
大量阅读关于爱因斯坦及其理论的每一本书籍
成功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
对水池中的鲤鱼充满无限遐想
任务二:品味科普语言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有语言。要想讲好科学,必须用好语言。
请尝试比较一下两位科学家的语言。
1972年8月,屠呦呦在海南岛观察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疗效期间,其组员倪慕云将青蒿乙醚提取物中性部分进一步纯化,但用氧化铝进行柱层析时,未得到任何值得注意的单体。组员钟裕蓉改用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于1972年11月8日,分离得到3种结晶,编号为:结晶Ⅰ、结晶Ⅱ和结晶Ⅲ。药理室叶祖光进行鼠疟筛选,证实结晶Ⅰ是唯一有抗疟作用的单体,该结晶50~100mg给小鼠灌胃,可使鼠疟原虫转阴。后来中药研究所将此结晶Ⅱ改称“青蒿素Ⅱ”。
(科学出版社博文《青蒿素是如何发现的?》)
受临床疗效的鼓舞,我们转向分离提纯,得到了抗疟的有效成分,于1972年11月8日,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摄氏度的无色晶体--C15H22O5,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使用了一些专业术语,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既科学严谨,又朴实无华。
结构上:抓住要点,言简意赅
语言特点(科学性、通俗性)
“整个科普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专门知识通俗化的过程。”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读者理解不了,就起不到科普创作的作用。
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辑出版的《中国疫病史鉴》,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每次疫情,都能让当时的社会为之战栗。但是,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中国历史也是一部战“疫”史,每一次瘟疫到来,中医都不曾缺席。
(张伯礼《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1955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地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我呼吁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对中医以及其他传统医学的研究,使之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语言特点(思想性)
科普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
语言中饱含深情,在世界面前不忘彰显中医药学的贡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有家国担当精神。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我常想,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像鲤鱼一样,我们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我们自以为是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用眼检验出充满于我们周围空间的无法看见的各种振动。一些科学家鄙视审高维数世界的说法,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
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以孩童的视角出发,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有趣,极富想象力
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科学严谨,朴实无华的语言背后展现的是科学家身上的 集体、家国情怀。
生动有趣,极富想象力的语言背后体现的是科学家对科学的好奇、热爱、探索的个人情怀。
屠呦呦
加来道雄
V S
任务三:探寻科学精神
研读文本,根据课文中呈现的探索的内容概括科学家身上的精神品质,完成下列图表。
人 物 探索内容 精神品质
共 性
屠呦呦
加来道雄
探索内容 精神品质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640个,从200个方药中提取380余种提取物。分步骤研究,大量实践
不畏艰辛 严谨务实
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
查阅了大量文献 《肘后备急方》中的话让我深受启发
中医药学的贡献
兴趣浓厚 善于思考
文化自信 民族自豪
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最大程度造福人类
勇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
使命感 责任感
人文精神
推向世界,广泛应用,减轻症状,拯救生命
大爱无疆
突出团队合作,强调只是人类征服世界的一小步
虚怀若谷
探索内容 精神品质
《一名物理学家的历程》
喜欢蹲在水池边,对“鲤鱼”科学家的想象
天真好奇 想象丰富
对爱因斯坦尚未完成的论文感兴趣
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充满好奇心
决定要爱因斯坦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热爱科学
从当地图书馆到全市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爱因斯坦及其理论的每一本书
追求真理 孜孜不倦
不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自建电子感应加速器
敢于创新 勇于挑战
共 性:
思想境界:世界胸怀 大爱无疆
科学精神:热爱 兴趣 探索 执着 钻研
向伟大的科学家、院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