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祝福第二课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祝福第二课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6 22:3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祝 福
鲁迅
问题
●祥林嫂的人生路是怎样走到死亡这一步的?
●谁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
浏览课文,根据祥林嫂的人生轨迹,思考她的生活有过哪些希望以及这些希望是怎样一次次破灭的。
十岁( )——被原生家庭卖作童养媳。
希望过小日子——丧夫无子。(希望第1次破灭)
希望守寡——被婆婆卖。(希望第2次破灭)
出逃打工——被卫婆出卖、被婆婆抓回。(希望第3次破灭)
希望以死守节——寻死不成。(希望第4次破灭)
希望过小日子——丧夫丧子。(希望第5次破灭)
诉苦求安慰——被众人消遣、被众人烦厌、被众人嘲笑。
(希望第6次破灭)
捐门槛——被四叔、四婶歧视。(希望第7次破灭)
向“我”询问——被“我”敷衍。(希望第8次破灭)
研读祥林嫂人生最后的问题(希望)即初登场的台词。
“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
为何强调“识字,见识多”?
祥林嫂想必已经用同样的问题问过鲁镇的人了,但都得到了相同的回答。她期待从“我”这里获得不同于鲁镇人的答案。
“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我”善意地从祥林嫂的角度思考并给出回答,这对她意味着什么?
“我”的回答恰恰和鲁镇人的回答是一样的,这成为了压垮她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
研讨:
谁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 ?
婆婆
鲁四老爷
鲁四婶
卫老婆子
柳妈
镇上其他人
“我”
谁是凶手?
人物 行为 价值观 情感
原生家庭 卖女儿 女儿是劳力、商品 ?
婆婆 收走工钱、卖媳妇 媳妇是劳力、商品 无真感情
鲁四叔 歧视,接受,撵走 再嫁之人是谬种 厌恶,未压迫
鲁四婶 雇佣,撵走 女工是劳力 同情、高兴转不满
卫老婆子 先帮助,后出卖 女工是商品 合伙劫祥林嫂
柳妈等 八卦 不幸之人是消遣品 厌烦
“我” 同情祥林嫂 不幸之人可怜 同情,无力拯救,想回避
谁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
鲁四老爷、祥林嫂婆婆、柳妈、众人以及“我”在言行层面虽然没有直接迫害祥林嫂,但在精神上、灵魂上都影响了祥林嫂。要说哪一个人罪大恶极,都不是,但却正是每一个人,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了死亡。在一个群体无意识的社会里,大家都不是凶手,又都是凶手。
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节烈的女子,也就死在这里。
——鲁迅《我之节烈观》
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鲁迅《灯下漫笔》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他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丁玲
关注一个人——柳妈
柳妈是个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
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
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祥林嫂原本的价值观里只有“再嫁有罪”,却没有“再嫁之人死后要被锯开”的观念。是柳妈给她植入了这一观念,并且引导她去捐门槛。也正因为捐了门槛仍不被鲁四婶接纳,祥林嫂的精神才崩溃了。
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你倒自己试试看。
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
打击祥林嫂最痛的点
把这个痛点到处传扬
柳妈心中的鄙视链:
家庭圆满的能鄙视丧夫的,
丧夫的能鄙视再嫁的。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
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鲁迅1925《华盖集 杂感》
我们该不该痛恨、批判柳妈呢?
柳妈活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寡妇”的样子。
每个女性从小就生活在“再嫁有罪”的文化之中,她们不仅自觉遵守规则,不敢打破规则,甚至还通过强迫别人遵守规则和惩罚不守规则的人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优越。
柳妈也是受害者。
祥林嫂是纯粹的受害者吗
既是受害者,也是自己的施害者。
思考:
作者问什么要让祥林嫂回到鲁镇碰到柳妈?
夫权不讲理
族权不讲理
神权也不讲理
——三重野蛮荒谬
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是难极了 。
——鲁迅《二十四孝图》
关注三句话: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为什么要特别提出“仍然叫她祥林嫂”?
只有第一个丈夫算数。
再嫁有罪。
谁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
鲁镇自内而外、自上而下的人们构成的这个社会环境。
荒谬的自相矛盾的偏见。
小 结
封建礼教
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许寿裳
《祝福》塑造了被封建礼教吃掉的祥林嫂这个妇女形象。
——周建人
主题总结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作业:
人物的命运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交集。既然人的命运具有偶然性,如果在故事的重要节点没有发生那些偶然的悲剧,如果祥林嫂的第一任丈夫没有死去,如果她改嫁的丈夫没有死去,如果阿毛没有被狼叼走,是不是她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请大家将自己的思考写成一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