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谏逐客书
李 斯
第二课时
第二段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致:获得
随和之宝:随侯珠、和氏璧
垂:悬挂 服:佩戴
建:树立
翠凤之旗:翠羽装饰的凤形旗帜
灵鼍:扬子鳄,皮可蒙鼓
说:同“悦”,喜欢
然后:古今异义,这样以后
犀象之器:犀牛角和象牙做成的器具
玩好:供把玩观赏的东西
充、实:充实、充满
駃騠:骏马名
第二段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采:同“彩”,彩饰
所以:用来......的东西
下陈:古代殿堂下放置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这里借指姬妾。
傅玑之珥:镶嵌着玑珠的耳饰。“傅”同“附”,镶嵌。
阿缟:齐国东阿所产的细绢
锦绣之饰:精致华美的饰边
进:进献。
随俗雅化:闲雅变化而能随俗
佳冶:娇美妖冶
窈窕:美好的样子
第二段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击瓮叩缶:敲击瓮、缶来奏乐。秦国的风俗。瓮:用来汲水的陶器;缶:一种瓦制的打击乐器。
搏:拍打 髀:大腿
快耳:使耳朵感到痛快。
就:取用。
退:摒弃、不要。
适观:适于观听。
取人:用人。取:选取、采用。
去:离开。
乎:同“于”
所以:用来,表凭借
制:制服
术:方法
犀象之器不为玩好:
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
娱心意、说耳目者:
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
非秦者去: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古义:介词,表凭借,用来 . . . 的方法。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常与“因为”连用。
第 二 段
动作名,供玩赏的宝物。
形作动,充实、充满。
使动,使 . . . 娱乐、使 . . . 愉快
使动,使 . . . 愉快
使动,使 . . . 离开
江南金锡不为用:
特殊句式
重点句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译文:那么您这是看重的只是美色、音乐、珠宝、玉器,而轻视的却是百姓。这不是能够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策略。
第 二 段
被动句。
如今陛下获得昆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衣饰上)悬挂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但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把玩观赏的东西;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满陛下的马棚;长江以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来装饰后宫、广充姬妾、赏心快意、怡目悦耳的东西,必须是出产于秦国的才可以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镶嵌着玑珠的耳饰,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翻译:
那敲击瓦器,弹奏秦筝,拍打大腿,同时歌唱发出呜呜之声来使耳朵痛快,确真是秦国的音乐了;而《郑》《卫》《桑间》,《昭》《虞》《武》《象》之类,则是异国它邦的音乐。如今(陛下)却抛弃了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之音,摒弃弹奏秦筝而采用《昭》《虞》之乐,这是为什么呢?只不过是图眼前称心如意,适于观听罢了。现在用人却不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不是秦人就得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既然这样那么这是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百姓。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第三段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兵:兵器精良
是以:“以是”,因此
让:辞让、拒绝
择:通“释”,舍弃。
就:成就 却:推辞、拒绝。
明:彰显。
地无四方:土地不分东南西北。
四时充美:一年四季都很富裕美满。
“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乃:却 黔首:秦国对百姓的称呼
业:使成就霸业,使动用法
藉寇兵而赍盗粮: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藉”同“借”;“赍”:给予、付与。
故能明其德
却宾客以业诸侯
词类活用
重点句子
1、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译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第三段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译文:如今却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拒绝宾客来使诸侯成就霸业,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
使动,使…明显、彰显
使动,使…完成事业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就将士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拒绝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如今却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拒绝宾客来使诸侯成就霸业,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翻 译
翻译: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但值得珍视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国,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在内部造成自己空虚而在外部在诸侯中结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第四段
词类活用:①宝: ②忠:
③内、外:
特殊句式: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名作动,珍视。
形作动,效忠。
名作状,在内/外。
状语后置句
课 堂 检 测
·遂散六国之从:
·而陛下说之:
·西蜀丹青不为采:
·河海不择细流:
·藉寇兵而赍盗粮:
“从”通“纵”,合纵
“说”通“悦”,喜欢
“采”同“彩”,彩饰,颜料
“择”同“释”,舍弃
“藉”同“借”,资助,送给
通假字
课 堂 检 测
·遂散六国之从:
·故能明其德:
·却宾客以业诸侯:
·强公室,杜私门:
·小结:使动用法就是主语使宾语发出某个动作行为。用作使动用法的词语包括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
散,使动用法,使…散,解散
明,使动用法,使…明,彰显
业,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
强,使动用法,使…强大
词类活用
课 堂 检 测
1、让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施
功施到今: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
一词多义
3、就
今弃击瓮而就郑卫
故能就其深
4、实
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
动词,拒绝,舍弃
动词,谦让
动词,延续
动词,施加
一词多义
名词,:赠送、施与(的东西)
动词,取用,选择
动词,成就,形成
动词,充满
名词,实情,与名相对
课 堂 检 测
5、以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皆以客之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6、乃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7、所以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介词,因(之)
介词,凭借
连词,而,来
副词,却,竟然
一词多义
副词,于是,就
副词,再,才
用来……
……的原因
课 堂 检 测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那种特殊句式:
·①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②《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③西取由余于戎:
·④江南金锡不为用:
“此(非)… 也”构成判断
“者,… 也”构成判断
于戎,介宾短语后置
“为”表被动
特殊句式
课 堂 检 测
·①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②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译: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略
译:使得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来,止住脚步不敢进入秦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送兵器给敌寇、赠粮食给盗贼”的做法啊。
重点句子翻译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