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谏逐客书》第三课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1《谏逐客书》第三课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6 22:3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谏逐客书
李 斯
第三课时
·李斯处境与上书目的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史记·李斯列传》
导入
假如你是李斯,有什么可能的上书对策?
就事论事,为客卿辩护?
论及个人,痛陈处境艰难?
着力抨击,批评宗室贵族挑唆?

活动一:梳理文章的结构,概括文章的内容。
·一、提出问题:
·二、分析问题:
·三、结论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1)客卿对秦有大功
(2)逐客是重物轻人
(3)逐客是帮助敌国
(4)逐客危及秦国存亡。

活动二:学习本文论证说理的方法
1、本文直入主题,提出论点,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1.说“吏议”而非“君令”,避开与秦王的直接冲突,为其改令留下余地。
2.直接表明态度,不谈具体背景,以避免陷入被动,同时引起秦王的思索。
3、开宗明义,符合日理万机的秦王的特点和性格。
2、分组分段讨论本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第一段小结:
所选角度:从客卿对秦成就霸业的巨大功绩角度,来论证逐客的谬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穆公:广求贤士-网罗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重用商鞅-变法治国-国富民殷
·惠王:重用张仪-扩张疆域-瓦解合纵
·昭王:幸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结论:仰仗客卿,成就霸业。
·假设: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结论: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举例论证
假设论证
对比论证
归纳推理
写作角度:1、选材典型。2、用事高度概括。3、行文整饬而又富于变化。
第二段小结:
所选角度:从秦王的取客标准的角度,来论证逐客的谬误。
·昆山之玉、随和之宝等宝物:皆非秦生——陛下悦之
·夜光之璧、骏良駃騠等宝物和佳冶窈窕美女:非秦皆用之
·郑卫桑间昭虞武象等音乐:亦非秦生——秦亦用之
·宝物美女——非秦悦之,非秦用之
·人才贤士——虽非秦生,理应用之
·人——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结论:1.重物轻人;2.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策略。
类比推理
假设论证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第三段小结:
所选角度:从秦王逐客危害的角度,来论证逐客的谬误。
·基本思路:
明确标准--物人比较--古今比较--敌我比较
(道理) (类比) (对比) (比喻)
·结论:重用客卿无敌,驱逐客卿资敌。
·重用人才成就帝王伟业,驱逐客卿无异于“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缓和语气,提示秦王成就霸业不必纠结于国别。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归纳逐客错误:助敌损己,导致亡秦。
·结构: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第四段
全文论证结构、手法总结
逐客错误
客卿的巨大功绩
逐客标准的错误
逐客带来的危害
举例论证:四君以客之功使国富强
假设论证:四君却客则国无富强
成败对比
举例论证:王爱外国珍宝--利于个人观听
假设论证:只用秦国之物则无宝可用
举例论证:王逐外国客卿--不利于国家发展
本国之物
外国之物
对比
物人
对比
道理论证:地广粟多,国大人众,兵强士勇
类比论证:大太山-河海一王者
小土壤-细流-众庶
举例论证:五帝三王无敌
比喻论证:敌国=寇、盗;士人=兵、粮
古今对比
祖先纳客与
赢政逐客对比

活动三:总结本文语言特色
后人对李斯文章的评价
刘勰的《文心雕龙》:秦皇铭岱,文自李斯,法家辞气,体乏弘润。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吴楚材、吴调侯编《古文观止》:语气肆宕,采色烂然,可以止矣,又偏再衍出下节。强弩穿甲,劲势未已。
一、运用排比、铺陈、对偶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为骈文之初祖,汉赋之先声。
试以本文为例,说说李斯文章的语言特点。
二、整散结合,长短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辞藻瑰丽,声律铿锵,有形象之美,音韵之谐。
三、动词使用富于变化,丰富了语言表达
  活动四:探讨李斯的劝谏艺术

·立场上,以国为重,切中根本;
·方法上,史实为据,利害对举;
·策略上,逻辑严密,逐层推进;
·文采上,气势奔放,极富感染力。
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文章所表现出的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文总结

拓展探究:结合《谏逐客书》的论证,你对当今社会的人才观有怎样的认识?
1.确立人才资源意识。人才也是一种资源,并且是第一资源,要广纳贤才。
2.要克服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才是最重要的无形资本,把发现、培养、吸引、稳定人才作为人才管理的核心理念。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