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谏逐客书
李 斯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内容
阅读文章,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贰
文化理解与传承
李斯和他的《谏逐客书》
壹
语言能力建构
准确理解重要的文言词语和语法现象
叁
学习目标
厕鼠还是仓鼠:这是个问题
(一)厕鼠与仓鼠:李斯生命中的转折点
李斯者, 楚上蔡人也。年少时, 为郡小吏, 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絮(洁)、, 近人犬, 数惊恐之。斯入仓, 观仓中鼠, 食积粟, 居大庑之下, 不见人犬之忧。 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 譬如鼠, 在所自处耳! ”
贵贱穷通,“在所自处”。—李斯的人生观
作 者 简 介
添加标题
作 者 简 介
(二)师荀子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 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 无可为建功者, 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 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 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 非世而恶利, 自托于无为, 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苦于贫贱,贪恋富贵。—李斯的人生观、价值观
1、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2、秦统一天下后,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3、他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现存 《谏逐客书》、《泰山刻石文》、《瑯玡台刻石文》等,以前者最为著名。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鲁迅)(三)一只才华横溢功勋卓著的仓鼠作者简介 1、引同窗好友韩非到秦国,又嫉妒其才能,将其设计害死。 2、秦统一天下后,被任为丞相。他建议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3、“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被腰斩前对儿子说的话牵犬东门(牵黄犬):比喻过着悠闲自得的日子。(四)一只利欲熏心的硕鼠作者简介司马迁对李斯的评价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写 作 背 景
秦国主张政治变革的力量与守旧贵族势力长期斗争的结果。
根本原因
导火线
“郑国渠”事件
文 体 知 识
“谏”,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改正错误。
“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逐条分析事理的一种公文文体,与“表”性质类似。
“客”,客卿,指的是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谏逐客书”,即就逐客一事劝谏秦王而写的奏章。
解题
听 读 识 文
听朗读,画出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鄢郢 施 穰 鼍
駃騠 缪 蹇 珥
缟 窈窕 瓮 范雎
成皋 缶 髀 赍
yānyǐnɡ
yì
ráng
tuó
juétí
mù
jiǎn
ěr
gǎo
yǎotiǎo
wèng
jū
ɡāo
fǒu
bì
jī
⑴分组:全班分为三个大组,每组分为若干小组,每3-5人为一小组,自由组合。
⑵具体任务:第一大组分析研讨第一段,第二大组分析研讨第二段,第三大组分析研讨第三、四段。
⑶要求:第一步,每组研究出认为最好的演读形式,并推荐代表演读;第二步,点出该段中的关键字词句(其中一人);第三步,翻译(其中一人)。
文 意 疏 通
第一段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窃以为过矣:
窃以为过矣:
不产于秦:
移风易俗:
获楚魏之师:
举地千里:
拔三川之地:
重点词语
包九夷:
制鄢、郢:
遂散六国之从:
功施到今:
杜私门: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私下
吞并
过错
出生
改变
战胜
占领
攻取
控制
瓦解/从,通“纵”,合纵。
延续
贵族豪门
从前假使
拒绝
西取由余于戎:
西并巴蜀:
使之西面事秦:
蚕食诸侯:
强公室:
至今治强:
古义:这里是形容词,指安定。
今义:动词,治理。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名作状语,向西
名作状语,向西
名作状语,向西
名作状语,像蚕一样
使动,使. . . 强大
东得百里奚于宛:
遂霸西戎:
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
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译文:秦孝公实行商鞅的新法,转移风气,改变习俗,人民因此殷实富裕,国家因此富强,老百姓乐于为国效力,各诸侯都归附听命。
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
之名也。
译文: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宾客而不接纳,疏远这些贤士而不加任用,
这就会使国家得不到富强丰厚的实力,而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了。
特殊句式
重点句子
状语后置
省略句,省略“于”
省略句,省略“之”
被动句,乐于被用
翻 译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在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在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揽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但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二十多个国家,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向西兼并巴、蜀两国,向北收得上郡,向南攻取汉中,吞并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沃的土地,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面向西侍奉秦国,功业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贵戚豪门(垄断政治的局面),如同蚕吃桑叶一样逐步吞并其他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辜负秦国的地方呢!假使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秦国也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翻 译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