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1分)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各民族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集会于北平,共商成立新中国问题的大政方针。这里的“集会”指的是( )
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遵义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分)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④确定了国歌、国旗、国徽
⑤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
3.(1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19年3月3日在北京开幕。今天作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经历了70个春秋,它为国家发展与规划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上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和职权是( )
①代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职权
②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③筹建新中国成立的光荣使命
④新中国成立大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1分)如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所属党派状况,说明( )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政党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A.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
B.新中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C.新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实行多党制
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并不居于领导地位
5.(1分)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
6.(1分)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 中说 :“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中华民国建立
C.国民政府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1分)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 )
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的探索 D.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8.(1分)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太惨烈了。敌人有的是飞机坦克大炮,而志愿军战士只能靠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这就是最可爱的人。”老兵说:“趴铁丝网,堵枪眼很多,不光宣传黄继光一个。哪一个排上去没几个堵枪眼的,上去没几个趴铁丝网的?你不去趴铁丝网部队都上不去……”据此判断他们谈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抗美援朝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三大战役
9.(1分)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美帝国主义悍然入侵朝鲜,打到中国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②美帝国主义派海军第七舰队到中国台湾海峡,干涉我国内政
③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④朝鲜爆发内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1分)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壮烈牺牲的是( )
A.邓世昌 B.佟麟阁 C.邱少云 D.黄继光
11.(1分)下列关于抗美援朝战争评价正确的是( )
①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②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
③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④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1分)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3.(1分)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所占有的土地采取( )
A.赎买 B.没收 C.予以保留 D.合作经营
14.(1分)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后,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B.改革前地主、富农占有全国总耕地的50%以上
C.新解放区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D.为了动员广大农民支援前线,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15.(1分)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16.(1分)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建立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17.(1分)周恩来总理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的前后两个天安门各指的事件是( )
A.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辛亥革命
C.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D.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
18.(1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如此评价朝鲜战争:“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布雷德利的评价从侧面主要反映了( )
A.美国派兵侵略朝鲜时间选择错误
B.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C.美国出兵朝鲜与错误的对手交战
D.美国出兵朝鲜选择地点错误
19.(1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20.(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
A.提高了人民地位 B.完成了国家统一
C.加速了民族独立 D.建成了社会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请回答: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是从哪一年算起的?“三年”是指什么?
(2)材料中“三十年以来”是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3)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22.(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但没有人退却,哪怕是伟人的儿子……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
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材料三:美国的军事史专家赫尔姆斯说:“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主义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对手。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
(1)材料一纪念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表达作者怎样的意图?
(2)举例说明“年轻的人们”在这场战争中的英雄壮举。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大纲文件。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按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掀起了土地改革运动。
材料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文件,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同年冬天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材料一出自哪一大纲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影响?
(2)材料二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颁布后,对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
24.(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使盛典热烈隆重,大会指挥部决定鸣放礼炮。礼炮队由华北军区的优秀炮手组成。礼炮共有108尊,分为两组,习惯上说是54门礼炮,代表参加政协的54个单位。礼炮到底要放多少响?大会指挥部的同志请示中央。毛泽东斩钉截铁地说:“开国大典的礼炮要放28响。”
材料二: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6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建立的不朽历史功勋。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中“54门礼炮”齐鸣“28响”有什么象征意义?
(2)阅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6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战争有何国际影响?
(3)综上所述,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25.(4分)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分析】本题以“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各民族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集会于北平,共商成立新中国问题的大政方针。”为切入点,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中时间1949年9月和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等可知,这是我国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是1945年;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3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时间是1954年。所以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注意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理解。
2.【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内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大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好了准备工作。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属于一届人大通过的,排除;④确定了国歌、国旗、国徽,国徽不是一届政协通过的,排除。②③⑤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内容,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内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答】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大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好了准备工作。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内容,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分析】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所属党派状况,重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答】表格中有共产党、民主党,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民主联合政府,A项正确,BC D三项与史实不符。故选A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所属党派状况,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知道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义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注意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中国从此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理解重要历史事件的意义。
7.【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明确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解答】题干给出的这个年代尺中开始时间为1919年,这一年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结束时间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据此可知这个年代尺反映的主题应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8.【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重要历史人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中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黄继光”等关键信息可知,题干描述的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抗美援朝。涌现出了黄继光等英雄人物。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重要历史人物,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9.【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实。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
【解答】结合所学,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因此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①②③。④朝鲜爆发内战不是主要原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美援朝等相关史实。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
【解答】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
故选:D。
【点评】注意对抗美援朝时期涌现的英雄人物事迹的识记。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美援朝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气焰,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抗美援朝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分析】本题以1950年凤阳花鼓词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实行。
【解答】据“1950年”“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可知,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更加巩固了新生的人们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相关史实。
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内容。
【解答】中央人民政府从1950年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其措施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
故选:B。
【点评】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相关知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D为了动员广大农民支援前线,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无关,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5.【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重大历史意义是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答】从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可以看出,1950到1952年粮食、棉花产量逐年大幅度提升,结合所学,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所以表格内容说明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故选:A。
【点评】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16.【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意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解答】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所以“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明我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故选:D。
【点评】掌握并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和开国大典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另外总结说明,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解答】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人们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欢庆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所以两个“天安门”分别与五四运动和开国大典有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和开国大典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的内容,明确抗美援朝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气焰,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
【解答】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故“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是指朝鲜战争。布雷德利的评价从侧面主要反映了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掌握我国抗美援朝的过程和影响。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由题干材料“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的正义战争。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答】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加速了民族独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期。
(2)本题主要考查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3)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及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三年以来”指的是1946年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到1949年,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这段时期。“三年以来”是从1946年算起的,“三年”是指解放战争时期。
(2)根据所学知识,“三十年”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2)根据所学知识,“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故答案为:
(1)1946年;解放战争。
(2)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中的历史,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2.【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实。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英雄人物、意义。
【解答】(1)依据材料一“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但没有人退却,哪怕是伟人的儿子……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可知纪念的是抗美援朝。材料一表达作者纪念英烈,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生活等。
(2)结合所学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许多英雄,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道路,自己英勇牺牲。在上甘岭战役的同时,邱少云奉命晚上执行潜伏的任务。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最后被大火吞噬。
(3)依据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三“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主义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对手。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故答案为:
(1)抗美援朝战争。纪念英烈,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生活等。
(2)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道路,自己英勇牺牲。在上甘岭战役的同时,邱少云奉命晚上执行潜伏的任务。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最后被大火吞噬。
(3)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美援朝等相关史实。
2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材料一“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大纲文件。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按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掀起了土地改革运动。”可知,材料一出自《中国土地改革大纲》。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据材料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文件,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同年冬天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可知,材料二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更加巩固了新生的人们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
(1)《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主人,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土地改革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相关史实。
24.【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和抗美援朝。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获得独立。
【解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54门礼炮”代表参加政协的54个单位,象征着中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28响”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程,即从1921年到1949年。
(2)据材料二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故答案为:
(1)开国大典。“54门礼炮”代表参加政协的54个单位,象征着中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28响”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程,即从1921年到1949年。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点评】掌握新中国成立和抗美援朝历史意义。
25.【分析】本题以两则图片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异同,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本题是一个小论文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可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角度来分析,也可从领导阶级和斗争对象来分析两则材料的异同。据图片可拟定题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论述: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故答案为:
题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论述: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异同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