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授课题目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教学内容,本节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另外,工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该章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学习,且本节刚好与课本其它章节组成一个整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的发展,让学生在头脑中对工业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内容学习了一些关于农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工业贴近生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较高;但也存在一些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工业区位因素的把握不是很清晰;学生的系统归纳能力较弱,发散思维不足,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工业指向类型; 2.学生能够通过案例,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 3.学生能够分析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重点 工业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合作探究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45min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提出问题: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除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不大,这使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既灵活也复杂。一个工厂企业到底布局在哪里才是最优区位呢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节的内容。 思考并作出回答 直抒胸臆,引出主人提内容。
授课讲解 【引导】请引导学生看“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提问:假若你是一个工厂的厂长,让你选一个地方建厂,你要考虑哪些因素?才能获取最高利润呢。 【讲解】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原料 、动力、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市场 、交通运输、 土地 、水源、 政策等。 学生看图分析,思考并回答。 通过图片讲解,直观、且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探究 【展示】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 鞍钢与宝钢的最大不同是,鞍钢选择接近动力和原料产地;宝钢接近消费市场。 【过渡】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的变化,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那么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回答。 ⑴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⑵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形成工业区; ⑶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⑷ 工业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逐渐增强。 【评价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小结问题。 请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案例”。 讨论: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案例探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同时。
课程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 自然条件: ①土地②水源③原料④能源; 经济因素: ①近原料地(减弱);②近燃料地(减弱); ③近市场(加强);④交通运输(加强); 3.社会需要:①政策环境②文化环境; 4.劳动力因素:①数量、体力(减弱); ②知识、技术水平(加强)③工资水平; 5.科学技术(加强); 6.环境需要(加强)。 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加强记忆。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完成作业 巩固提高,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原料 、动力、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市场 、交通运输、 土地 、水源、 政策等。 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