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整数、小数与负数的认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讲 整数、小数与负数的认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4-23 23: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讲 整数、小数与负数的认识
知识点一 整数
1、整数的定义:像-3,-2,-1,0,1,2……这样的数称为整数。在整数中大于零的数称为正整数,小于零的数称为负整数。正整数、零与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知识点二 自然数
1、自然数的定义: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作自然数。
2、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非“0”的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所以“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
3、“0”的含义: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但并不是说“0”只表示没有物体,它还有多方面的含义。
4,一个自然数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表示事物的多少,称为基数;二是表示事物的次序,称为序数,如3个学生中的三就是基数,第三个学生中的3就是序数。
知识点三 整数、负数
1、负数的定义:像-1,-2,-15…这样的数叫作负数。“-”叫负号,读作:负。
2、正数的定义:以前学过的8,16,200…这样的数叫作正数。正数前面也可以加“+”,一般省略不写。
3、负数的大小比较:负号后面的数字越大的负数反而越小。
知识点四 计数单位和数位
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
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就是10个较低的计数单位可以进成一个较高的计数单位
数的分级:整数从各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
知识点五 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
1、数位不同的正整数的比较方法: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
2、数位相同的正整数的比较方法: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依次类推直到比较出数的大小。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他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知识点六 整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2.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47250974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知识点七 倍数和因数
1、倍数和因数的定义:自然数a(a≠0)乘自然数b(b≠0),所得的积c就是a和b的倍数,a和b就是c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因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知识点八 2、3、5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 的数是2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是5的倍数。
3、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同时是2、5、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且个位上是0,这个数一定同时是2、5、3 的倍数。
知识点九 奇数、偶数
1、奇数:在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2、偶数: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3,研究奇数、偶数时包括0,因此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没有最大的偶数。
3、数的奇偶性:(1)两个相同性质的数(都是偶数或都是奇数)相加减,结果都是偶数。(2)两个不同性质的数(一个是奇数,另一个是偶数)相加减,结果是奇数。
知识点十 质数、合数
1、质数的含义: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最小的质数是2,2是唯一的偶质数,没有最大的质数
2、合数的含义: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
3、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1)只有两个因数的数一定是质数,有3个或3个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2)个位上是0、2、4、6、8和5的数(除了2和5)一定不是质数,质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是1、3、7和9(2和5外)
知识点十一 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互质数
1、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4、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5、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都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疯狂操练一
60049005010吨,读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是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60606000是一个 位数,从左往右数第二个6在 位上,第三个6表示6个 ,这个数读作 。
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一个整数的最高位是亿位,这个数是 位数。
一个数用“万”作单位,得到的准确数是30万,它的最小近似数是 。
写出一个最大的十位数,要使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不同,这个数是 ;写出一个最小十位数,要使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不同,这个数是 。
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85,这两个数是 和 或 和 。
甲数a=2×3×7,乙数b=2×5×7,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数 + =21= ×
三个连续自然数中,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是第一个数的3倍,这三个自然数之和为 。
700700中高位的“7”是低位上“7”的 倍。
一个长方形面积是420平方厘米,长和宽的厘米数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长和宽各是 厘米和 厘米。
如果小数是大数的约数,那么 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把l30000万改写成用亿作单位是 。
有一道整数除法算式,商是47,余数是32,那么除数取最小值时,被除数是 。
一个数除以36和48都余2,这个数最小是 。
一个三位数,既是12的倍数,又能被5整除,且9又是它的约数,这个三位数最大是 。
一个八位数.它的个位是7,十位是2,任意相邻的三个数字和为l7,这个数是 。
是 小数,它的循环节是 ,把它展开来写是 。
把345.3万末尾的“万”字和小数点去掉,应在后面补 个零才能保持它的数值没有改变。
6.795795795……的第99位数字是 。
的小数点后面的第2000位上的数是 。
6米7厘米=( )米 4吨60千克=( )吨 6千米500米=( )米 15平方分米3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060公顷=( )平方千米
27.20平方千米=( )公顷 36000平方米=( )公顷
60公顷=( )平方千米 2.4平方千米=( )平方米
(23) 两个数相加,却弄错成相减,结果是6.8,比正确答案少l4.8,原来较大的数为( )。
疯狂操练二
一、填空题
1、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五位是( )位,亿位在第( )位;小数
部分从左边起,第一位是( )位,万分位在第( )位。
2、15040800.56里面有( )个千万,( )个万,( )个百,( )个十分
之一,(  )个百分之一。
3、一个数的千万位、万位、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它各位上都是0,
这个数是( )。
用数字0、7、3、9、8、5组成一个最大的六位数是( ),最小
的六位数是( )。
5、8.954保留整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保留精确到百分位小数是( ),改写成百分数是( )%。
6、读一读:
73986.403 60099000 100020000.00
读作: 读作: 读作:
7、写一写:
一亿八千万 零点三零零二 六亿七千一百五十万零六点零五
写作: 写作: 写作:
8、一个数由2个亿、6个千万、9个千和3个百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9、改一改:
346300= 万≈ 万 790034080= 亿≈ 亿
2010999= 万≈ 万 149640000.5= 亿≈ 亿
将一根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4段,用去其中的一份,用去这根木料的
,用去米,还剩( )%。
11、用3、0、6排列成的三位数中,有因数2的数有( ),有因数
5的数有( ),既有因数3,又有因数5的有( )。
12、在4、11、27、31、101、48、97中素数有( ),合数有( )
13、12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4、 ===
1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 、、 、( )、( )……
(2) 、、、、、( )、( )……
(3) 、、、、( )、( )、( )……
(4)△○□○△○□○△○□○……
像上面这样排列下去,第20个图形是( )。
16、 把3米长的钢管平均锯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 )米,每段长是6米的。
17、把8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个桃,是8个桃的。
18、某班学生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19、3.7元=( )元( )角 0.45时=( )分
4000千克=( )吨 200秒=( )分( )秒
3.6千克=( )克 0.75时=( )分
3700千克=( )吨 3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2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20、===( )÷8=( )%
二、判断题
1.18是倍数,6是因数。……………………………………… ( )
2.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 )
3.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 ( )
4.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5.一个自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
6.30分=0.5时。………………………………………………… ( )
7.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 )
8. 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百万位.…………………………( )
9. 在0.4与0.6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 )
10.整数都大于小数.………………………………………………( )
三、解答题
1、把46块水果糖和38块巧克力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结果水果糖剩1块,巧克力剩3块。你知道这个组最多有几位同学吗?
2、一个分数,分子、分母的和是44,如果分子、分母都加上4,所得的分数约分后是,原来的分数是( )。
知识点十二 定义新运算
专题简析:
定义新运算是指运用某种特殊符号来表示特定的意义,从而解答某些特殊算式的一种运算。
解答定义新运算,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然后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程序,将数值代入,转化为常规的四则运算算式进行计算。
定义新运算是一种人为的、临时性的运算形式,它使用的是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如:*、△、▽、⊙、☆等,这是与四则运算中的“+、-、×、÷”不同的。
新定义的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但它在没有转化前,是不适合于各种运算定律的。
例题1
设a、b都表示数,规定是a△b表示a的3倍减去b的2倍,a△b=a×3-b×2。试计算:(1)5△6,(2)6△5。
1、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6×a-2×b。试计算3○4。
2、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试计算:(1)(5﹡6)﹡7,(2)5﹡(6﹡7)。
例题2
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 b=a×b+a+b,试计算6 2。
1、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 b=a×b-(a+b)。试计算3 5。
2、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A×B÷2,试计算6⊙4。
例题3
假设,求13*5和13*(5*4)。
1、将新运算“*”定义为:。求27*9。
2、设,那么求和。
例题4
设、是两个数,规定:。求。
1、设、是两个数,规定:。求。
2、设、是两个数,规定:。求。
例题5
如果2△3=2+3+4, 5△4=5+6+7+8,按此规律计算:3△5。
1、如果5▽2=5×6, 2▽3=2×3×4,按此规律计算:3▽4。
2、如果2▽4=24÷(2+4), 3▽6=36÷(3+6),按此规律计算:8▽4。
例题6
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4*2=4+44,那么7*4= ;210*2= 。
1、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那么4*4=

2、规定,那么8*5= 。
例题7
规定:②=1×2×3,③=2×3×4,④=3×4×5,⑤=4×5×6,……如果,那么,是几?
1、规定:②=1×2×3,③=2×3×4,④=3×4×5,⑤=4×5×6,……如果,那么= 。
2、规定:③=2×3×4,④=3×4×5,⑤=4×5×6,⑥=5×6×7,……如果□,那么□= 。
知识点十三 规律探索
例题1
观察下列等式: 第一行:3=4-1
第二行:5=9-4
第三行:7=16-9
第四行:9=25-16
… …
按照上述规律,第n行的等式为_____________.
1、观察下列等式: 9-1=8
16-4=12
25-9=16
36-16=20
… …
这些等式反应自然数间的某种规律,设n(n≥1)表示自然数,有关于n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下列顺序排列的等式: 9×0+1=1
9×1+2=11
9×2+3=21
9×3+4=31
9×4+5=41
……
猜想:第n个等式(n为正整数)应为 .
3、探索规律:
①计算下列各式:
= =
= =
= =
= =
②从以上过程中把你探索到的规律用式子表示出来,并证明你的结论。
4、(2)观察式子:;

……
按此规律计算= 。
例题2
观察下列各式:
1+1×3 = 22,
1+2×4 = 32,
1+3×5 = 42,……
请将你找出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
1、观察下列各式:
… …
猜想:
2、观察下列算式:
……
请你将探索出的规律用自然数(≥1)表示出来是 。
3、(1)根据
……
可得=
如果,则奇数的值为 。
例题3
下图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请按这一规律在“ ”处画出适当的图形.
1、下图看似复杂,实际上只要你找到合适的方法,你就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解答出来,试试看,好吗
2、请找一找图形的变化规律,在空格处画出恰当的图形.
3、按照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空白处应是什么样的图形.
例题4
如图,是用积木摆放一组图案,观察图形并探索:第五个图案中共有      块积木,第个图形中共有       块积木.
1、用棋子按下面的方式摆出正方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② ③
按图示规律填写下表:
图形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棋子个数
按照这种方式摆下去,摆第n个正方形需要___________个棋子。
2、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1) (2) (3) (4)
照这样搭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要用多少根火柴棒?
3、 ① ② ③
●●● ●●●●● ●●●●●●●
● ● ●
● ● ●
● ●

上面是用棋子摆成的“T”字。
摆成第一个“T”字需要多少各棋子?第二个呢?
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摆成第10各“T”字需要多少各棋子?第n个呢?
4、一张长方形桌子可坐6人,按下图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
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_________人;三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_________人;n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_________人。
一家餐厅有40张这样的长方形桌子,按照上图的方式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8张大桌子,共可坐____________人。
在(2)中,若改为每8张桌子拼成1张大桌子,则共可坐_____________人。
例题5
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依次为…按此规律排列下去,这列数中的第7个数是________。
1、观察下列一串真分数,……,则第15个数是___________。
2、有一组数为: …找规律得到第11个数是_________,第n个数是__________。
3、有一列数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等于1与它前面那个数的倒数的差,若,则为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