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7 09:13: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8张PPT)
年少悠游,十年困守;战乱流离,仕途坎坷。他用华丽的诗篇,讲述了自己漂泊的人生和现实的无奈与困惑。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后世尊为“诗史”。他就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他的《石壕吏》,今天,让我们再来一起走进他的另一篇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导入新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朗读诗歌,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方面的特点。
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描述的社会现实。
3.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怀。
学习目标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宋代以后被尊为“诗圣”。代表作有《兵车行》《春望》《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杜工部集》。
作者简介
“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清苦。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杜甫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中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写作背景
歌行体: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行”是乐曲的意思。
文体知识
怒号( ) 挂罥( )
塘坳( ) 俄顷( )
布衾( ) 丧乱( )
大庇( ) 突兀( )
háo
juàn
ào
qǐnɡ
qīn
sānɡ


读准字音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译文:八月秋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多层茅草
挂着,挂住

沉到池塘水中。坳:水势低的地方。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译文: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忍,狠心。能,如此,这样。
喝止不住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会儿
阴沉迷蒙的样子
渐渐黑下来。向,接近。
被子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战乱,指安史之乱。
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译文:过了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我自从经历背井离乡、到处流亡的战乱,一直忧患焦虑,睡眠很少,如今又在漫长的黑夜,到处浸得湿淋淋的屋中,如何挨到天亮呢!
译文: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贫寒的士人
高耸的样子
整体感知
1.用四个词语概括每节诗的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秋风破屋 ——焦灼痛苦
群童盗茅 ——无可奈何
屋漏床湿 ——忧思不绝
企盼广厦 ——忧国忧民
2.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结合诗句进行归纳。
年老体弱 生活贫困 忧心国事 关心“寒士”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主旨句是哪句?
诗歌描述诗人痛苦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主旨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合作探究
1.找出诗歌第一小节的韵脚。
号、茅、郊、梢、坳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怒号”把秋风拟人化,从听觉上写秋风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卷”字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强劲,生动地写出茅草随风卷起的情态;“三重”既写出了风的猛烈,也写出了茅屋受灾严重。
3.“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赏析。
通过“飞”“渡”“洒”“挂罥”“飘转”“沉”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猛烈,表现出作者生活的艰难内心的苦闷。
4.“归来倚杖自叹息”,作者在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5.描述“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所展现的画面。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
6.“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环境描写。描写了大雨将至的景象,渲染出暗淡悲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凄伤、愁苦的心情,为下文写屋漏做铺垫。
7.诗中“丧乱”是指什么?“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有哪些含义?
安史之乱。一语双关,既指屋漏,家人如何度过夜晚;又暗指饱受战乱之苦的国家,何时才能引来和平。
8.“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无干处”写室内漏雨之严重,突出了雨夜室内环境的艰苦。“雨脚如麻”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侧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凄苦。
9.“长夜沾湿何由彻”中“何由”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何由彻”以反问式的慨叹,表达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急切心情。
10.第三诗节哪些词语用得传神?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况?
“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冷似铁”中“铁”字表明被子很破旧,很冷,很硬,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11.在凄风苦雨、辗转难眠的漫漫长夜,诗人想的是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诗人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13.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在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作者以小见大,推己及人,通过个人遭遇的描写,抒发“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得以安乐的心愿,仍然表现出关心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和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这首诗从秋风吹破茅屋开篇,叙述了屋漏难眠、彻夜寒雨的悲惨困境,然后由己及人,想到战乱中的贫寒士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诗歌主旨
狂风袭屋,茅草翻飞——痛惜、急迫
群童抱茅,倚杖叹息——愤懑、苦闷
布衾似铁,雨脚如麻——愁苦、忧思
广厦千万,安稳如山——坚定、悲壮
忧国忧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板书设计
爱国忧民情怀的名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
3.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杜甫《谒先主庙》
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
①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③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概括地写诗人长期以来生活贫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推己及人的“大爱”情怀。
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解析】D项中的“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述有误,应为“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D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