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认识压强
【教学内容】
其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压力、会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探究知道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会运用压强公式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运用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计算。
【教材分析】
《认识压强》选自沪粤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神奇的压强》的第一节。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压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思想因素有关,什么是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压力,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理解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的概念,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归纳得出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及其建立过程
【教学难点】1.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铅笔、海绵、小桌、钩码、体重秤。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用平口吸管戳不开饮料,用尖口吸管很快能打开饮料”这个小活动引起学生注意,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提问以下问题,引出压力。
1 载重汽车为什么要安装那么多轮子呢?
2 图钉的钉尖为什么做得那么尖呢?
③ 高跟鞋的脚印和平底鞋的脚印要深,为什么呢?
新课教学:
1.什么是压力?
播放下面的幻灯片,用:“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对受力物体产生什么效果”这个问题对压力进行总结。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压力的定义: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板书: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2.压力与重力是同一个力吗?
通过提问压力和重力是否同一个力,让学生分析并体验压力和重力不是同一个力。
引导学生得出:压力和重力不是同一个力,当物体自由压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等于重力。
板书:3、大小:只有在水平面上F压=G
课堂练一练: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提出问题
活动:让学生用手压着铅笔的两端,感受两指的疼感,进而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请同学们猜一猜: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并把你猜想的依据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去猜想问题可能的答案。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请同学们利用你自己的物品,或老师提供的物品,设计能表示你的猜想的实验。设计之前引导学生考虑几个问题:
1)在受力面上如何产生压力?怎样改变压力大小?
2) 选怎样的受力面,力的作用效果明显?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大小?
3)如何观察和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4)应采用什么科学方法?
(4)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学生进行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老师巡视学生实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提问学生,要求学生说出他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
总结归纳实验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板书: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
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
器材:小方桌、钩码、海绵
进行实验、分析结论 :条件+关系
评估交流: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练一练: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关系”时,做的实验如图甲、乙所示。
(1)此实验是根据 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对比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再做图_______(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4 )在这个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2、小明用砖块在沙地上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关系” 的实验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小明分别做了上图所示的两次操作,并记下了沙的凹陷程度,这种方法 ___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你的理由是: 。
(2)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你还需进行的操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