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1认识浮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1认识浮力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27 11:0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粤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九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浮力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学生根据生活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有些是片面的,本节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同时用“称重法”测量浮力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后面顺利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提供了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另外了解浮力的方向及产生的原因,也为进一步学习升力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很强,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仍需借助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持。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实验与实例的作用,借助他们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有迎合他们的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4)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在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
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具准备】
空矿泉水瓶、乒乓球、木块、弹簧测力计、钩码、水槽、烧杯、清水、浓盐水、鸡蛋、氦气球、去掉底的矿泉水瓶、魔术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空瓶子,瓶内有一个乒乓球,有什么办法可以取出这个乒乓球吗?
生:倒出来/用手拿/倒水进去,球就会浮上来。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有用的方法。如果你遇到的是接下来的另一种情况,你又
会选择哪种方法呢?请看大屏幕《树洞取球》......同学们,这该怎么办呢?
生:向树洞里灌水。
师:真棒!我们接着往下看,看看小朋友们想到了什么办法。
师:为什么往树洞里灌水,球就会浮上来了呢?(老师边说边演示)
生:因为水有浮力。
师:对,因为水有浮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浮力》(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教学
1、什么是浮力
师:那什么时浮力呢?(板书:一、什么是浮力)我们先来感受一下浮力,请同学将桌上的
乒乓球、木块、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待会儿请同学来告诉大家你的感受。
生:分组实验........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感受有一股力量在抵抗我的手。
师:其它同学有这样的感受吗?
生:有。
师:这个抵抗我们手的力就是浮力。
师:乒乓球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上,是因为乒乓球受到了水的浮力,这个钩码放入水中会.....
(下沉)。那这个在水中下沉的钩码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呢?(老师边说边演示)
生:受/不受
师:口说无凭,我们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同学们想一想,能否利用我们桌上提供的器材设计
一个实验来验证呢?(幻灯片显示:探究在水中下沉钩码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下面小组
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
生:测出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钩码浸入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发生变化,
若发生变化则说明受到浮力,若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不受浮力。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xx同学讲得真好,条理清晰,口齿清楚。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验证一下在水中
下沉钩码是否受到浮力。在实验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第一步
要干什么?
生:校零。
师:待会儿同学们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若有偏差,
则要校零。还要注意: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的伸长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我们的手要
拿着吊环,不要拿外壳(老师边说边演示)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中,我们来
比一比,哪个小组同学们做得又快又对,先完成的上台将你的实验数据填写在表格中。
生:分组实验。
师:刚才老师巡视了一下,发现了同学们动手能力很强,实验完成得非常好,下面,我们一
起来看一看表格中的数据,发现了什么?(幻灯片显示:比较两次结果可以发现......)
生:小,受到。
师:那浮力的方向呢
生:向上。
师:那是竖直向上呢还是斜向上呢?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实验,(老师边说边演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几个乒乓球,并观察
拉着乒乓球的线,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拉着乒乓球的线是竖直的。
师:现在我将水槽倾斜,拉着乒乓球的线还是竖直的吗?
生:还是竖直的。
师:说明了浮力的方向是?
生:竖直向上的。
师:(板书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大小怎么去计算呢?我们再来看这个表格(撕下盖住“浮力”的这张纸)
师:我们来作一个受力分析。(幻灯片显示受力分析图)
钩码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它受到了平衡力F浮+F示数=G,那F浮=?
生:F浮=G—F示数
师:通过这种称重法,我们得出了浮力的计算方法(板书:F浮=G—F示数)
师:乒乓球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受到了水对它的浮力;在水中下沉的钩码也受到了水对它
的浮力;那浸在空气中的物体是否受到了空气对它的浮力呢?
生:......
师: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老师边说边从桌底拿出氦气球)若我将绳子剪断,气球
会怎样呢?(老师边说边用剪刀剪断绳子)氦气球飞起来了......
师:(幻灯片展示图片)鸭子受到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水,也就是液体)
氢气球也受到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空气,也就是气体)
(板书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师:那学到这里,谁能告诉我什么叫浮力?你能给浮力下一个定义吗?
生: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起向上的托力。
师:(板书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起向上的托力)
2、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师:那是不是物体只要浸在液体或气体中就一定受浮力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这是一个去
掉瓶底和瓶盖的瓶子,现在我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并向里面灌水,球会浮上来吗?
生:会。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师边说边演示实验)
师:乒乓球为什么没有浮上来呢?
生:.......
师:那怎样可以让乒乓球浮上来呢?
生:盖上瓶盖。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开始球没有浮上来,而盖上瓶盖后,球就浮上来了呢? 浮力是
怎样产生的呢?
生:........
师:(板书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浮力产生的原因)
师:看完视频后,我们来作一个受力分析(幻灯片: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是一个长方体,当
它浸没在水中时,长方体左、右2个侧面的对应部分在水中的深度?
生:相等。
师:因而压强?
生:相等。
师:又因为长方体左、右2个侧面的面积?
生:相等。
师:方向?
生:相反。
师:并作用在同一条?
生:直线上。
师:力的作用效果相互?
生:抵消。
师:长方体前、后2个面受到水的压力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是不是和长方体左、右2个侧
面受到水的压力情况相似?力的作用效果也相互抵消?
生:相互抵消。
师:长方体上、下2个面受到水的压力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力的作用效果能相互抵消吗?
生:不能。
师:那个面受到水的压力大呢?
生:下面。
师:因此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板书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
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师: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我们得出了浮力的另一种计算方法:F浮=F向上—F向下(板
书:F浮=F向上—F向下)
师:我们再回过头来分析刚才的实验,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吗?
生:没盖瓶盖之前,乒乓球只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并没有受到向上的压力,盖上瓶盖后,
瓶盖里有水,乒乓球受到了向上的压力,并且向上的压力比向下的压力大,所以乒乓球
就上来了。
师:请同学们看到这幅图,思考一下,桥墩受浮力吗?(幻灯片显示图片)为什么?
生:不受,因为桥墩下面没有水,没有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
师:很好,我们应该注意物体下表面没有液体(与底密合)时不受浮力。
3、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师:下面请同学们动动手完成这个实验:将鸡蛋分别放入清水和浓盐水中,观察会有什么现
象发生?(幻灯片显示图片)。
生:分组实验
师: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鸡蛋放入清水中,沉入杯底,放入浓盐水中,漂在盐水面上。
师:那你觉得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师:我们再来看幅图,结合自己在水中走的体会,想一想上面的问题。
生:浮力不同,在深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在浅水中受到的浮力小。
师:你觉得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我觉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我觉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
积有关。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幻灯片显示:可能跟液休的密度
有关.......)下面小组讨论一下,如何设计实验?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
师:老师提供了这几幅图,我们来看一看,若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择
图?.......下面我们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写在实验表格中。
生:分组实验。
师:老师将实验表格(自己画的大表格)贴在黑板上,并派学生上台填写自己小组的实验数
据。
师:我们来分析这些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幻灯片显示:实验
结论)
师:我们来齐读一遍。
师:那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生: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气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
师:真棒!同学们很会举一反三。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老师演示实验)将一只打足气的篮球和一只套扎在气针上未充气的玩具气球一起悬挂
在杆杆的一端,将另一只篮球挂在杆杆的另一端,使杆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气针插
入篮球的气孔中,篮球中的部分空气就慢慢充入气球中,随之这一端就上翘了。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现在篮球和气球浸入空气中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也变大了。
三、课堂小结
师: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
收获?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四、课堂检验,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非常棒!讲得真好!下面来我们来完成几道题,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
五、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非常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老师表演
魔术“眉目传情”)我能用眼睛,眼神控制小瓶的上升和下降 .......
师:这是为什么呢?这与浮力知识有关,与下一节课的内容有关。同学们回去思考、讨论、
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欲知谜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