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阿基米德原理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
2. 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
三、 教学难点
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常有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不清楚“排开液体的体积”和“物体的体积”的关系,因此,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 学情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由于实验过程复杂、涉及内容较多,所以给学生带来了认知上的困难。为了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我利用翻转课堂的理念——以内化知识、实验为主,并设计了《阿基米德原理(第一课时)》这节课,同时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好奇、好动、好胜,我以三个问题的交流引领本节课的教学。即学生先通过视频学习,接下来完成练习,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的内化、实验或协作研究。
本节课教学参考书上建议两课时,于是这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我设计为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下节课教学内容设计为运用阿基米原理分析轮船漂浮的原因,以及浮力的简单计算。
五、 教前准备
24套实验器材:溢杯、小桶、矿泉水瓶、小量筒、金属、弹簧测力计、线。
教师还有:铁架台、演示弹簧测力计、圆柱体、小桶。
六、教与学互动设计
预做演示溢水杯溢水实验,在等待中完成:
(一) 复习巩固 ,引入新课
学生完成学案复习巩固题:1.求浮力大小的方法有哪些?
个别学生板书。
互动引入第四种测浮力的方法:阿基米德原理。
(二)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继续做实验:将一个与桶体积一样大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用桶承接溢出的水,在等待中播放:阿基米德原理的故事,然后从这个励志的故事中,引入
练习1: 质量相等的王冠和金块排开的水体积不等,就说明王冠掺了假,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互动:以溢水杯溢出的水突出,
浸没时 V排=V物
质量相等的王冠比金块排开的水体积大,说明王冠的密度比金的密度小,
所以王冠掺了假。
引领学生观看实验,提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理清阿基米德实验思路。学生实验前完成:
小组交流,练习2. 某同学“探究浮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1) 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
(2)指出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
个别学生板书、剖析。在交流本题的过程中突出实验注意事项: 如图:在书本90页实验图片上补画出溢杯装满水,直至水从溢水口流出,并标出实验步骤;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做到第四步时,别忘了换桶接水; ④ 桶放不平时,可用杯盖放在下面解决等。
学生动手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即 F浮=G排。
点拨: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气体。
小组交流:练习3. 把图中观察到的弹簧秤和量筒的示数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并完成表格。
物重 物体在水中弹簧秤示数 物体受到的浮力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互动实验结论,得出结论并板书:G排=m排g=ρ液V排g
F浮=G排=m排g=ρ液V排g
同样适用气体: F浮=G排=m排g=ρ空气V排g
交流得出:V排=V浸
液体上升:V排=V2-V1 (上升的体积)
融会贯通:假如课本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没有小桶,而有量筒,实验还能完成吗?能。互动理由。
(三) 巩固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四) 作业:
1. 巩固阿基米德原理,理解记忆各个公式,预习9.2未学内容。
2. 补充问题:课本93页作业第三题,并补充一问,若已知ρ金=19.3×103kg/m3,,这顶王冠是纯金的吗?
7、板书设计
9.2 阿基米德原理
求浮力的方法有:称重法测浮力:F浮=G-F'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因素公式::F浮=ρ液V浸g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推导: F浮=G排=m排g=ρ液V排g 同样适用气体: F浮=G排=m排g=ρ空气V排g 二.体积关系: V排=V浸 液体上升:V排=V2-V1 (上升的体积)三.求排开液体重的方法: 1. G排=G杯'-G杯 2. G排=m排g=ρ液V排g
相同
m
V
ρ
=
小
大
浸没:V排=V物
浸入
部分浸没:V排>V物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