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七年级语文下《叶圣陶二三事》(创新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年七年级语文下《叶圣陶二三事》(创新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7 22:5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阅读单元学习目标
张中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习目标:
1.学习略读方法,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感受叶圣陶先生的可贵品质;
2.细读重点句段,理解评价性语句的表达作用,能恰当评价人物;
3.体会以小见大和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的妙处。
了解人物与作者
借助注释①,完成基训86页第6题
叶圣陶,字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与叶圣陶先生,因工作关系,二人有多年的交往,亦师亦友,感情深厚。199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叶老的追思和景仰之情。
读读写写
修润
rùn
生疏
shū
商酌
zhuó
恳切
kěn
譬如

累赘
léi zhui
别扭
biè niu
拖沓

妥帖
tiē
丁卯
mǎo
颠沛流离
pèi
完成基训85页第1题
shuài shū zhuó pì
草率 生疏 商酌 譬如
méng lóng zhuì tà tiē
朦 胧 累赘 拖沓 妥帖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又有哪些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活动一:初识叶圣陶
1.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文章标题为“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二三事”不仅仅是指“两三件事”,也指“一些事”,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呢?
2.略读,就是带着目的有选择性地阅读,不在只言片语上纠缠、琢磨,不要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不要打断阅读思路,而应以最快的速度粗知文章大意。
(1)确定阅读重点重点:可根据题目或自己需要获得的信息确定;
(2)可关注开头、结尾,以及段首语句,这些地方常常提供主要信息;
(3)要默读或扫读,跟阅读重点无关的地方,就快速阅读。
3. 根据略读方法 ,快速阅读课文。
文中记述了叶圣陶的哪些事?表现了先生什么品德?
方法指导:①勾画每一段的段首句,把握
段落主要内容;②关注文章首尾呼应句,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1)概括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
描标点
坚决用普通话
修润课本
一送再送
连声致谢
诚恳回信
要求自己用语要明白如话,简洁自然
重视语文,重视用语规范性,统一课本用字标准并监督执行
待人厚
律己严
(2)概括叶圣陶先生的品德
请用自己的话评价叶圣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我认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 的人”
小结:一个人的美德是在普通平凡的生活中养成的,体现在工作、学习、工作的小事中——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们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重修身、正心,培养良好品德。
4. 从文章所写的事件中概括本文在选材 上的特点。
作者围绕叶圣陶先生的“做人和做学问”选材,做到了以小见大。
作者围绕叶圣陶先生的“立德”,选择的都是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多而细碎,既有作者亲身感受的事,也有他人的转述和评价,但小事情见大品格,正是这些小事情,从不同方面折射出了叶圣陶先生的可贵品德。人物形象因这些小事、细节而丰满起来,这正是以小见大的妙处。
这对我们的写作又有什么启发呢?
注意观察写作对象,观察要细致而精确;可以选取一些琐碎但是能够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小事来写文章,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
活动二:景仰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令人敬仰,为表现他的可贵品德,作者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即一方面叙述事件,一方面进行议论,对叶圣陶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再次略读课文,勾画出作者的评价性语句,并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和感受。
提示:这一次的阅读重点是文中的评价性语句(议论句),阅读方法是关注段首句和总结句。
(1)评价性语句: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2)所对应的事情示例: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句评价语句所对应的叙述的小事是(第4-5自然段):
①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并再三道谢,目送其离开。
②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要举手打拱,不断说谢谢。
③20世纪70年代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先生不遇,之后叶圣陶先生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最后沦为住旅店而悲伤。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小结
这些评价性语句(议论句)穿插在所记叙的事例之前或之后,或中间,旨在突出所叙事例包含的意蕴,揭示人物高尚的德行、节操和风范。叙议结合,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主旨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盘点收获
(1)实践了一种阅读方法略读(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或需要,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
(2)了解了一个人——叶圣陶先生(人之师表)。
(3)感悟到两种写法的美妙一以小见大(小事情见大品格,从几件小事折射出人物美德,这种写法值得学习)和叙议结合(有助于突出人物的品德和文章的主旨)。
文革后期,张中行解职归乡。在凄凉中告别了妻女,他孤身回到河北香河老家,孤苦伶仃地住在快要倒塌的老房子里,一住很多年。冬天没有暖气,房间里零下3℃,夏天酷热,室内气温高达33℃。最惨痛的记忆还是没有北京户口。在乡间的这几年,他老人家退而不休,度日如年,虽然不至于去做重体力的农活,但是背粪筐捡个粪,轧(gá)场时牵牵毛驴,这些农事还得敷衍。张中行成了闲杂人员,去首都探望妻女,必定遭受几番羞辱。首先要乡间的大队开路条,证明他不是坏人,这路条开与不开也没个准,要看有权者高兴不高兴。有了路条才能在北京报临时户口,最多3个月,到日子还得续,能不能续又得看当权者的情绪。
——叶兆言《张中行:一生坎坷晚年风光》
作者在阅尽世态炎凉之后,为自己能遇到叶老这么关心自己的前辈而百感交集,倍感幸运。又为当时社会上这样的人少之又少而感伤。
完成基训“积累运用”“文段细读”
写完后自主对改案纠错,有问题请留言
叶圣陶名言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