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目录
易错知识点
05
01
知识梳理
02
重点思考
03
看图说史
04
随堂练习
06
素养提升
07
拓展阅读
08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2011版 2021版
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知识梳理
和平方式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三不
一个中国
连战
九二共识
1949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三通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1 什么是“九二共识”? 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2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重点思考
2. ________会谈
1.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________同胞书》
看图说史
台湾
汪辜
3. 胡锦涛会见________
连战
易错知识点
1. 港澳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需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而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2.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三通)等协议。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上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该运动( )
A. 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B. 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C. 促使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
D. 推进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2. 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在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并存,统一后台湾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C. 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 统一后的台湾有独立的立法权和外事权
A
3.(2021百色·改编)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后称为“九二共识”。这个共识是( )
A.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 两岸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C. 反对台独,武力统一
D.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D
4. 1985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建立了6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29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和41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国务院此举意在( )
A. 推动两岸民间团体的政治对话
B. 打破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
C. 开拓海峡两岸经贸发展新局面
D. 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C
5. 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70年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推动打破两岸隔绝状态,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启两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相互往来日益密切。”两岸取得这些成就的政治基础是( )
A.“一国两制”方针 B.“和平统一”方针
C.“九二共识” D. 八项主张
C
6.下表为2018年台湾发布的“20年来(1998—2017年)台湾人均GDP与新加坡、韩国、香港之比较”(单位:美元)。表中香港人均GDP领先台湾可以佐证( )
A. 香港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B. 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
C. 海峡两岸关系的复杂性 D.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时间 台湾 新加坡 韩国 香港
1998年 18 598 35 032 13 272 23 819
2017年 49 827 90 531 39 387 61 016
D
7.2020年11月4日,第七届海峡两岸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统计显示,近年来温州累计引进涉台项目293个,总投资25亿美元,连续举办多届浙江台湾合作周温州会场活动,共签约项目133个。材料表明( )
A. 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发展 B. 两岸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 两岸制度差异完全消除 D. 温州涉台项目数量最多
B
8. 2018年3月16日,美方签署“与台湾交往法案”,该法案有关条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了严重错误信号,中方表示坚决反对,并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这是因为“一个中国原则”是( )
A. 我国的基本国策 B.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C. 我国的立国之本 D.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D
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由此可知( )
A. 大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B. 统一顺应了祖国和中华儿女的需要
C.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D. “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
B
10.(2021新疆)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图是某同学画的历史年代尺,据此可知其探讨的主题是( )
A. 体制改革 B. 钢铁长城
C. 国家统一 D. 民族团结
C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碍。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双方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两岸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
——《人民日报》 2016年5月20日,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发表“5·20”讲话,虽然提及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对“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刻意回避,对两岸关系根本性质态度模糊。在必须明确接受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这道必答题面前,她交出了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
——《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图一、图二这两个数字图案与什么重大事件有关。(2分)这两个重大事件的实现主要得益于哪一构想的提出?(1分)→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历史理解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一国两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岸交往的基础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方针是什么?(1分)→侧重考查史料运用、历史理解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材料三反映了两岸关系面临的挑战,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请你给台湾当局现任领导人提两条建议。(2分)→侧重考查家国情怀
承认“九二共识”;从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加强两岸和平交流。
素养提升
香港问题的解决会直接影响到台湾问题……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应该是能够接受的,台湾也应该是能够接受的。蒋经国提出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这现实吗?你那个“三民主义”在中国搞了二十二年,一九二七年到一九四九年,中国搞成了什么样子?“中国人站起来了”,是什么时候站起来的?是一九四九年。使中国人站起来的,不是蒋介石,而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一国两制”的方式,你不吃掉我,我不吃掉你,这不很好吗?最近一个外国人问我,解决台湾问题的政
策是不是同对香港的一样?我说更宽。所谓更宽,就是除了解决香港问题的这些政策可以用于台湾以外,还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准备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侧重考查历史理解
实行“一国两制”,并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不放弃用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
(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你能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做些什么?(2分)→侧重考查家国情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宣传“一国两制”的优越性;等等。
拓展阅读
隔山隔水亲情不断,山高路远故土情深
台湾诗人、画家席慕蓉的父亲和母亲也是20世纪50年代初随国民党军从德国到台湾,40 多年来一直未能离台,也无缘再回到夜夜思念的故乡内蒙古额济纳大草原。1989年,席慕蓉第一次来大陆寻根,她虔诚下跪,扑伏在青草如织的草原上,像孩子一样折断了一片草叶捧在手心。席慕蓉嗅着草香进入了久远的梦境:“6岁那年,远在德国思念家乡的父亲,就是这样在异国的土地上折断一根草,他很陶醉地对我说‘就是这个味道!你闻一闻,
这就是我们家乡蒙古高原上草原的味道……’”此时,席慕蓉闪动的泪花再也控制不住地流下了……每每听到《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我就会浮现这一幕。读余光中的《乡愁》时,也会格外珍惜每次返台探亲时的片刻温馨。几千年来,“游子身上衣”成为许多离乡背井的中国人身上最温暖的袍襗,少小离家也使命般地成为所有莘莘学子的家族义务,为的是有朝一日能“衣锦还乡”“光耀门楣”。
——钟东霖《隔山隔水亲情不断,山高路远故土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