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三章 热力学定律
3.1 功、热和内能的改变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CONTENTS
01
焦耳的实验
02
功与内能的改变
03
热与内能的改变
04
目录
典型例题
典例分析
在空气压缩引火仪底部放置少量的硝化棉,迅速压下筒中的活塞,可以观察到硝化棉燃烧的火苗。为什么筒底的硝化棉会被点燃呢?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新课导入
分析:用活塞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燃点棉花燃烧。
冬天搓手可使双手变暖;向手吹气也可使双手变暖,是什么原因使温度发生了变化呢?
想一想
传热
做功
01
焦耳的实验
热力学定律
1、实验1
⑴实验装置
⑵实验原理
重物下落带动轮叶旋转,通过搅拌对绝热容器内的液体做功,使液体升温,即状态发生变化.
焦耳热功当量实验装置——对系统做机械功
2、实验2
⑴实验装置
⑵实验原理
让正在下降的重物带动发电机发电,电流通过浸在液体中的电阻丝,由电流的热效应给液体加热,使液体温度上升。
对于同一个系统,如果过程是绝热的,那么不管通过电阻丝的电流或大或小、通电时间或长或短,只要所做的电功相等,则系统温度上升的数值是相同的,即系统的状态就发生了同样的变化。
⑶焦耳的多次实验测量结论
焦耳热功当量实验装置——对系统做电功
3、焦耳的这些实验结论
实验1
重物下落重力做功
叶片搅拌容器中的水
水与叶片摩擦而温度上升
系统从状态1
变为状态2
T1
T2
实验2
系统从状态1
变为状态2
T1
T2
电机发电
电热丝发热
发热丝对水加热温度上升
重物下落重力做功
做功的数量只由过程始末两个状态1、2决定,而与重物的质量、做功的次数无关。
系统状态通过绝热过程发生变化
做功的数量只由过程始末两个状态1、2决定,而与做功的方式无关。
02
功与内能的改变
热力学定律
在热力学系统的绝热过程中,系统从状态1经过绝热过程达到状态2。
ΔU=U2-U1
ΔU=W
系统内能增量
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W
Q=0
U1
U2
对绝热系统做功:当系统从状态1经过绝热过程达到状态2时,内能的增加量△U=U2-U1就等于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W,即 U=W。
说明:内能与内能变化
(1)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
(2)当物体温度变化时,分子平均动能变化。物体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即物体的内能是由它的状态决定的,且物体的内能变化只由初、末状态决定,与中间过程及方式无关。
如果一个热学过程的状态变化发生得极快、经历时间很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就很少,即系统与外界来不及交换热量,这样的过程若不计传递的热,可以看成绝热过程。
1、外界对系统做功:
W>0
,ΔU>0
内能增加
压燃实验
取一个透明塑料瓶,向瓶内注入少量的水。将橡胶塞打孔,安装上气门嘴,再用橡胶塞把瓶口塞紧,并向瓶内打气,观察橡胶塞跳出时瓶内的变化。
当橡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
实验现象
做一做
以瓶内气体为研究对象,橡胶塞跳出后,瓶内的气体迅速膨胀,系统对外做功,因此,气体的内能迅速减少,瓶内气体温度迅速下降,瓶内水蒸气液化,就会出现大量的雾状小水滴。
2、系统对外界做功:
W<0
,ΔU<0
内能减小
热力学系统
——瓶内气体
状态变化过程
——绝热过程
热学过程的状态变化发生得极快、经历时间很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就很少,即系统与外界来不及交换热量,这样的过程若不计传递的热,可以看成绝热过程。
ΔU=W
气体膨胀,系统对外做功
内能↓,温度↓,液化,雾状
说明: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其他形式的能(如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对外界做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物理量 符号 意义 符号 意义
W
ΔU
系统对外界做功
外界对系统做功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
ΔU>0
-
ΔU<0
在绝热过程中,功是系统内能转化的量度: U=W
注意:功和内能的区别
(1)功是过程量,内能是状态量。
(2)在绝热过程中,做功一定能引起内能的变化。
(3)物体的内能大,并不意味着做功多。在绝热过程中,只有内能变化较大时,对应着做功较多。
特别提醒
(1)外界对某一系统做功时,系统的内能不一定增加,还要看该系统有没有向外放热,以及向外放热的多少。
(2)在绝热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加量等于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
03
热与内能的改变
热力学定律
烤火取暖
开火烧水
太阳辐射
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
火钳变红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A、B相互接触时,温度低的物体B要升温,我们说,热从高温物体A传到了低温物体B。这个过程称之为热传递(传热)。
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也能改变系统的热力学状态
水壶温酒
容器中的酒
——封闭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U=Q
Q
T1
T2
U1
U2
ΔU=U2-U1
系统内能增量
当系统从状态1经过单纯的传热达到状态2,内能的增量△U=U2-U1就等于外界向系统传递的热量Q,即在外界对系统不做功的情况下,外界传递给系统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改变量。
热量(Q):是在单纯的传热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过程量,国际制单位焦耳)
1、定义: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温度高的物体要降温,温度低的物体要升温,并将持续到系统间达到热平衡即温度相等为止,我们说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了低温物体,这个过程称之为热传递(传热).
2、发生条件: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4、最终结果:
5、实质:
6、注意:
两物体或物体的各个部分温度相同。(即达到热平衡)
能量的转移,改变系统的内能。
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
3、传递规律: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经过一段时间
7、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热对流
热传导
热辐射
热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的热传递方式,不同物质传导热的能力各不相同,容易传导热的物体称之为热的良导体,所有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导热的物体称之为热的不良导体,如空气、橡胶、绒毛、棉纱、木头、水、油等
热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热对流是液体和气体所特有的热传递方式
热辐射--热从高温物体向周围以电磁波的形式沿直线射出去的方式,热辐射不依赖媒介质,可在真空中进行,温差越大,表面颜色越深,物体向外的热辐射能力越强
说明:
(1)像做功一样,热量的概念也只有在涉及能量的传递时才有意义.所以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2)物体从外界吸热,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放热,物体内能减少。
物理量 符号 意义 符号 意义
Q
ΔU
系统吸收热量
系统放出热量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
ΔU>0
-
ΔU<0
△U=Q
做功使物体内能发生改变,内能的改变就用功的数值来量度。
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同种形式能量的转移),从微观角度,传热是在分子相互作用下,通过分子热运动的碰撞实现内能的转移。
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内能的改变用热量来量度。
1、
2、做功和热传递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做功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其他形式的能量和内能之间的转化(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化)
做功和热传递的区别
高温热源
导热壁
比较项目 做功 热传递
内能变化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物理实质 其他形式的能(机械能、电能等)与内能之间的转化(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化) 不同物体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同种形式能量的转移)
相互联系 做一定量的功或传递一定量的热量在改变内能的效果上是相同的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
热传递
对内
对外
吸热
放热
内能增加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内能减少
(外界对物体做功)
(物体对外界做功)
(物体从外界吸热)
(物体对外界放热)
内能变化的判断
对于某物体,是否其温度升高,内能就一定增加;是否向物体传递能量,物体的内能就一定增加,分别说明原因?
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
★★★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但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特殊情况:例如晶体熔化时,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一定质量的0℃的冰熔解成的0℃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因为吸收热量,所以其内能一定增大(分子势能增大)。
从宏观看,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微观看,温度反映了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但向物体传递热量,物体的内能却不一定增加(可能同时对外做功)。
问题与练习
下列事件中,物体的内能怎样改变(固体和液体的热膨胀很小,可不予考虑)?
(1)壶里的水被加热而温度升高;
(2)一条烧红的铁棒逐渐冷却下来
(1)壶里的水被加热,其他物体的内能通过传热将热量传给了壶里的水,所以水的内能增加
(2)烧红的铁棒比周围温度要高,所以要将热量传递为周围环境,而自身的内能减少
『判一判』
(1)热传递过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 )
(2)在任何情况下,公式ΔU=Q都适用。 ( )
(3)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 )
(4)热量一定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 )
(5)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 )
(6)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 )
√
×
×
×
√
√
04
典例分析
热力学定律
【例题1】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那么这个系统各处的( )
A.温度、压强、体积都必须达到稳定的状态不再变化
B.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但压强和体积仍是可以变化的
C.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并且分子不再运动,达到了“凝固”状态
D.温度、压强稳定,但体积仍可变化
解析:
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系统内各部分的状态参量如温度、压强和体积等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温度达到稳定值,分子仍然是运动的,不可能达到所谓的“凝固”状态。
A
【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在腋下足够长时间的水银体温计中的水银与人体达到热平衡
B.温度相同的棉花和石头相接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
C.若a与b、c分别达到热平衡,则b、c之间也达到了热平衡
D.两物体温度相同,可以说两物体达到了热平衡
解析:
当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时,如果两者的温度有差异,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热传递,高温物体将向低温物体传热,最终使二者的温度达到相等,即达到热平衡,故A、D正确;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时,不会发生热传递,已经达到热平衡,故B错误;若a与b、c分别达到热平衡,三者温度一定相等,所以b、c之间也达到了热平衡,故C正确。
ACD
【例题3】关于温度与温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表示温度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B.水的沸点为100 ℃,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即为373.15 K
C.水从0 ℃升高到100 ℃,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即为从273.15 K升高到373.15 K
D.温度由摄氏温度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由T升到2T
解析:
温标是温度数值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选项A正确;根据T=t+273.15 K可知,100 ℃相当于热力学温度373.15 K,水从0 ℃升高到100 ℃,即从273.15 K升高到373.15 K;温度由摄氏温度t升高到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从T=t+273.15 K升高到2t+273.15 K,选项B、C正确,D错误。
ABC
1、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
D.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所以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CD
解析:
小试牛刀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
B.一定量0℃的水结成0℃的冰,内能一定减少
C.一定量气体体积增大,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少
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少
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之和。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分子数不同,初始温度及分子间相互作用都不尽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内能增量不一定相同,项A错误;0℃的水结成0℃的冰,既放出热量,又增大体积对外做功,因此,其内能一定减少,B项正确;一定量气体经历绝热膨胀过程,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少,选项C正确;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体积不变,气体不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增加而不可能减少,D项错误。
BC
小试牛刀
3 、如果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 )
A.铁丝一定吸收了热量 B.铁丝一定放出了热量
C.外界可能对铁丝做功 D.外界一定对铁丝做功
C
4. 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
D.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CD
小试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