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训练(六)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训练(六)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8 12: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五部分 古诗文综合能力全真模拟训练
全真模拟训练(六)
一、积累运用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落日故人情
万籁此都寂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可以消除孤独苦闷,克服空间的阻隔。
(4)赵师秀《约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梅雨、蛙声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5)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柳宗元《小石潭记》)
(6)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俶尔远逝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7)古代文人墨客坚守心中风景,让读者从诗句中得到涵养的提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写出了苏轼在孤独伤感中依然有着高洁的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陆游即便怀才不遇,依然高洁傲岸。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避”躲避
踩踏
同“德”,感恩、感激
同“向”,先前、从前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只是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
【乙】
孟子曰:“说①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②。堂高数仞,榱③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④也。吾何畏彼哉?”
(选自《孟子·尽心章句下》,有删改)
【注释】①说:游说,向……进言。②巍巍然:高高在上的样子。③榱(cuī):即椽,放在檩上支持屋面和瓦片的木条。这里引为屋檐之意。④古之制:古代的礼乐制度。
参考译文:【乙】孟子说:“向权贵进言,就要藐视他,不要看他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殿堂几丈高,屋檐几尺宽,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面前摆满美味佳肴,侍妾有数百人,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饮酒作乐,驰骋打猎,让成千辆车子跟随着,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我所不愿干的;我所愿干的,都是符合古代制度的,我为什么要怕他们呢?”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则藐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B. 堂高数仞/方七百里,高万仞
C. 后车千乘/虽乘奔御风
D. 吾何畏彼哉/忧谗畏讥
4.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食 前 方 丈 侍 妾 数 百 人 我 得 志 弗 为 也。
C
3. 【解析】
A. 就; B. 丈;
C. 辆/骑着;
D. 害怕。
/
/
/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甲】文最后一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手法,论证人要保有“本心”;【乙】文通过论证,得出“我”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古之制
(2)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概括两文中孟子观点的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不为名利、地位所动,不贪图物质享受,不会为了个人的享乐而放弃自己的本心。不同点:【甲】文孟子强调舍生取义;【乙】文孟子强调不在权贵面前低声下气,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
谢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