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默契(qiè) 戎机(róng) 景致(jǐng) 喧闹(xuān)
B.滋长(zī) 朔气(shuò) 险峻(jùn) 祈祷(qǐ)
C.狂澜(1án) 炽痛(chì) 燕山(yān) 逼狭(xiá)
D.字帖(tiè) 可汗(hán) 曲折(qǔ) 污秽(h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梦萦 敦厚 烙印 摇蓝
B.狂澜 险峻 滋长 宛转
C.浩荡 屏嶂 发源 连环
D.体魄 挈机 爱抚 绽开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技术力量特别缺乏下,这个工程也没有停下来。
B.我们就互相关心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纵然功课很忙,我们也要坚持体育锻炼。
D.他从没缺过课,今天下午,大约肯定是生病了。
5.下列句子中有一项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项不同,请指出( )
A.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B.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C.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D.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这所学校,会被一种大气揪住。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________,________,建筑后边是青山隐隐。
①四季葱绿的香樟树生长在道路的两旁 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香樟树
③庄严的石头建筑位于校园深处 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啊!黄河!”这句在诗中反复出现,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这是诗人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C.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8.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黄河颂》的写作背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表达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不挠的意志。
B.《最后一课》写作的背景是普法战争时期,通过主人公韩麦尔先生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的悲愤、沉痛的心情。
C.李大钊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作品《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体现了他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D.《土地的誓言》的作者端木蕻良是我国现代作家,全文表达了一种对沦陷的家乡土地的沉痛思念。
二、综合题
9.某班级开展了“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开场篇】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个本次活动的开场白。
(2)【环保篇】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下列图片。
黄河山东滨州段几近断流
一村民跪求不要再建工厂,还他们草原
黄河受污染,鱼类大量死亡
同学们倡议开展“拯救母亲河”活动,其中一个行动是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拟写一条标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请你把你的作品也告诉大家吧。
张立人:黄河母亲在哭泣,中华儿女齐救娘。
王明远:保护黄河,珍爱生命。
李倾城:心系黄河,共建家园。
(3)【文化篇】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在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三、诗歌鉴赏
10.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黄河颂(节选)
光未然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3)你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 又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5)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1)本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2)结合《黄河颂》,揣摩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②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提示:可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入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黄河颂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A项,“契”应读qì;B项,“祈”应读qí;C正确 D项,“曲”为多音字,在“曲折”中应读qū。
故答案为C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答案】B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黄河颂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A项,“摇蓝”的“蓝”应为“篮”;B 正确。C项,“屏嶂”的“嶂”应为“障”;D项,“挈机”的“挈”应为“契”。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D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黄河颂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D正确的朗读节奏的划分应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其它各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4.【答案】A
【知识点】黄河颂;语序不当;用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正确 B词序颠倒,“交换了”和“广泛的” 对调。 C 关联词语用错,把“纵然“ 改为“即使” D前后矛盾,去掉“大约”。
故答案为:A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5.【答案】D
【知识点】黄河颂;拟人;反复
【解析】【分析】D这句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反复,表达的作用是点名中心、使主题得到升华。A、B、C都是拟人。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答案】B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黄河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解答时,我们认真读给出的句子,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依次填入的句子。依据上句“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下句用 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香樟树” , 接着用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做好此题关键在于熟读句子,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依次填入的句子。
7.【答案】A
【知识点】黄河颂;反复
【解析】【分析】A 反复是强调作者的感情,而不是强调对象。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反复修辞在文中的作用的理解。
8.【答案】B
【知识点】黄河颂;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B选项中“通过主人公韩麦尔先生的口吻”错误,课文是以小弗朗士的口吻来写的。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9.【答案】(1)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奔腾不息,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2)母亲河消失的每一滴水,都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悔——保护母亲河,刻不容缓!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
【知识点】活动设计;材料探究;黄河颂;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设计开场白的能力。开场白应达到三大目的:一是拉近距离,二是明确主题,三是引起兴趣,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开场白可设计如下: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奔腾不息,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拟写标语首先要紧扣活动主题,其次要注意语句简洁、句式整齐。如:滔滔黄河水,悠悠儿女情。
(3)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概括能力。通常情况下给出一则或多则材料,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要求,提炼出相关内容。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语段中每层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材料一毛泽东的话意思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材料二《黄河颂》的诗句借赞颂黄河赞颂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10.【答案】(1)首先应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注意: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2)反复出现,将全诗分为花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说黄河是“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说黄河是“屏障”是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叮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4)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f1人,黄河主流是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瞥膀”。其次,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叮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巾华JL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象;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黄河颂
【解析】【分析】(1)诗人首先应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注意: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将全诗分为花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3)说黄河是“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说黄河是“屏障”是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叮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4)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f1人,黄河主流是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瞥膀”。其次,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叮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5)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巾华JL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1.【答案】(1)本诗饱含激情地描绘了长江的气质、气势;热情讴歌了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指出其对我们民族不断前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①“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②“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3)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4)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黄河颂
【解析】【分析】(1)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它滋润养育了两岸的动物、植物;说它“有母亲的亲怀”,是因为长江哺育了各族儿女,在这里作者把长江看做母亲,长江无私地奉献了那“甘甜的乳汁”“纯洁的清流”,这宽广的襟怀就是母亲的情怀!
(2)臂膀就是一个比喻,说的是长江用自己干流把高山大海紧紧包围,又说明长江对我们的重要,也表现了我们对长江的依恋之情。我们经常看到大人把小孩子放进摇篮里,小孩子从摇篮里慢慢长大成人,所以这里的摇篮可以理解为“发源地、发祥地”,就是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3)通过抒情句“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注意从写法、立意等方面比较。
故答案为:(1)本诗饱含激情地描绘了长江的气质、气势;热情讴歌了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指出其对我们民族不断前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①“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②“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3)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4)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点评】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 (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纵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赞颂之情。.这首诗第一节主要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长江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该节侧重写实;第二节主要从时空的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该节长于抒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默契(qiè) 戎机(róng) 景致(jǐng) 喧闹(xuān)
B.滋长(zī) 朔气(shuò) 险峻(jùn) 祈祷(qǐ)
C.狂澜(1án) 炽痛(chì) 燕山(yān) 逼狭(xiá)
D.字帖(tiè) 可汗(hán) 曲折(qǔ) 污秽(huì)
【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黄河颂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A项,“契”应读qì;B项,“祈”应读qí;C正确 D项,“曲”为多音字,在“曲折”中应读qū。
故答案为C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梦萦 敦厚 烙印 摇蓝
B.狂澜 险峻 滋长 宛转
C.浩荡 屏嶂 发源 连环
D.体魄 挈机 爱抚 绽开
【答案】B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黄河颂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A项,“摇蓝”的“蓝”应为“篮”;B 正确。C项,“屏嶂”的“嶂”应为“障”;D项,“挈机”的“挈”应为“契”。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答案】D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黄河颂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D正确的朗读节奏的划分应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其它各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技术力量特别缺乏下,这个工程也没有停下来。
B.我们就互相关心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纵然功课很忙,我们也要坚持体育锻炼。
D.他从没缺过课,今天下午,大约肯定是生病了。
【答案】A
【知识点】黄河颂;语序不当;用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正确 B词序颠倒,“交换了”和“广泛的” 对调。 C 关联词语用错,把“纵然“ 改为“即使” D前后矛盾,去掉“大约”。
故答案为:A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5.下列句子中有一项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项不同,请指出( )
A.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B.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C.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D.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答案】D
【知识点】黄河颂;拟人;反复
【解析】【分析】D这句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反复,表达的作用是点名中心、使主题得到升华。A、B、C都是拟人。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这所学校,会被一种大气揪住。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________,________,建筑后边是青山隐隐。
①四季葱绿的香樟树生长在道路的两旁 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香樟树
③庄严的石头建筑位于校园深处 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黄河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解答时,我们认真读给出的句子,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依次填入的句子。依据上句“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下句用 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香樟树” , 接着用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做好此题关键在于熟读句子,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依次填入的句子。
7.“啊!黄河!”这句在诗中反复出现,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这是诗人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C.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答案】A
【知识点】黄河颂;反复
【解析】【分析】A 反复是强调作者的感情,而不是强调对象。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反复修辞在文中的作用的理解。
8.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黄河颂》的写作背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表达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不挠的意志。
B.《最后一课》写作的背景是普法战争时期,通过主人公韩麦尔先生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的悲愤、沉痛的心情。
C.李大钊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作品《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体现了他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D.《土地的誓言》的作者端木蕻良是我国现代作家,全文表达了一种对沦陷的家乡土地的沉痛思念。
【答案】B
【知识点】黄河颂;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B选项中“通过主人公韩麦尔先生的口吻”错误,课文是以小弗朗士的口吻来写的。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二、综合题
9.某班级开展了“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开场篇】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个本次活动的开场白。
(2)【环保篇】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下列图片。
黄河山东滨州段几近断流
一村民跪求不要再建工厂,还他们草原
黄河受污染,鱼类大量死亡
同学们倡议开展“拯救母亲河”活动,其中一个行动是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拟写一条标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请你把你的作品也告诉大家吧。
张立人:黄河母亲在哭泣,中华儿女齐救娘。
王明远:保护黄河,珍爱生命。
李倾城:心系黄河,共建家园。
(3)【文化篇】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在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答案】(1)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奔腾不息,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2)母亲河消失的每一滴水,都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悔——保护母亲河,刻不容缓!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
【知识点】活动设计;材料探究;黄河颂;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设计开场白的能力。开场白应达到三大目的:一是拉近距离,二是明确主题,三是引起兴趣,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开场白可设计如下: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奔腾不息,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拟写标语首先要紧扣活动主题,其次要注意语句简洁、句式整齐。如:滔滔黄河水,悠悠儿女情。
(3)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概括能力。通常情况下给出一则或多则材料,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要求,提炼出相关内容。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语段中每层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材料一毛泽东的话意思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材料二《黄河颂》的诗句借赞颂黄河赞颂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三、诗歌鉴赏
10.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黄河颂(节选)
光未然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3)你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 又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5)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案】(1)首先应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注意: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2)反复出现,将全诗分为花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说黄河是“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说黄河是“屏障”是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叮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4)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f1人,黄河主流是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瞥膀”。其次,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叮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巾华JL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象;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黄河颂
【解析】【分析】(1)诗人首先应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注意: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将全诗分为花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3)说黄河是“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说黄河是“屏障”是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叮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4)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f1人,黄河主流是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瞥膀”。其次,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叮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5)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巾华JL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1)本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2)结合《黄河颂》,揣摩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②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提示:可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入手。)
【答案】(1)本诗饱含激情地描绘了长江的气质、气势;热情讴歌了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指出其对我们民族不断前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①“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②“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3)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4)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黄河颂
【解析】【分析】(1)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它滋润养育了两岸的动物、植物;说它“有母亲的亲怀”,是因为长江哺育了各族儿女,在这里作者把长江看做母亲,长江无私地奉献了那“甘甜的乳汁”“纯洁的清流”,这宽广的襟怀就是母亲的情怀!
(2)臂膀就是一个比喻,说的是长江用自己干流把高山大海紧紧包围,又说明长江对我们的重要,也表现了我们对长江的依恋之情。我们经常看到大人把小孩子放进摇篮里,小孩子从摇篮里慢慢长大成人,所以这里的摇篮可以理解为“发源地、发祥地”,就是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3)通过抒情句“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注意从写法、立意等方面比较。
故答案为:(1)本诗饱含激情地描绘了长江的气质、气势;热情讴歌了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指出其对我们民族不断前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①“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②“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3)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4)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点评】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 (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纵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赞颂之情。.这首诗第一节主要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长江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该节侧重写实;第二节主要从时空的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该节长于抒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