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三年级下册 第4课 《凤阳花鼓》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三年级下册 第4课 《凤阳花鼓》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5-27 16:2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姓名 徐老师 年级 三年级 学生 人数 43 授课 时间 40分钟
课题 名称 《凤阳花鼓》 课时 安排 1 授课 类型 学唱课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基于自信心建立的关键期,在课堂教学中可增加小组合作,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而合唱训练作为团队精神的建立和合作,能起到十分有效的锻炼。
二、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是安徽地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是根植于凤阳汉族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和“东方芭蕾”之美称,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歌曲为4拍子,前10个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部分则配以幽默风趣的衬词,具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用画节奏线的方法学会切分音演唱,能够独立演唱《凤阳花鼓》的歌谱,尝试演唱《凤阳花鼓》二声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听、唱、模仿等学习方式,学唱第一声部,尝试击拍唱二声部,能进行一、二声部合唱并加入舞蹈律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演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希望学生在熟记旋律的同时了解热爱民族音乐文化,感受不同民族民歌的韵味。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 熟唱《凤阳花鼓》以及歌曲乐谱,感受安徽民歌的韵味。
教学难点 掌握切分音节奏,并能进行二声部声势演唱。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乐器“凤阳花鼓”,展示一段“凤阳花鼓”歌舞引出《凤阳花鼓》课题。 二、新课 1、 观看《凤阳花鼓》纪录片视频片段,请学生思考:旧社会的“凤阳花鼓”是什么样的工具呢?在新社会,它又变成了什么模样呢? 旧:卖艺谋生 新:歌颂幸福 初听歌曲:请同学们完整聆听歌曲,今天的《凤阳花鼓》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歌曲的哪一部分让你感觉最欢快? 学习衬词部分: 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衬词,介绍衬词的作用; 学唱旋律,演唱歌词并强调“得儿”的尾巴音,并加入律动动作。 师生分段配合跟着伴奏音频演唱,老师加入舞蹈律动展示。 一声部旋律学唱: (1)带领学生复习切分节奏(口读手画); (2)请同学们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3)一声部旋律学唱,提醒学生注意切分节奏; (4)加入歌词演唱,同学们尝试清唱,老师加入二声部并敲鼓稳定节奏,合唱概念介绍。 5、二声部旋律学唱: (1)二声部旋律学唱,演唱歌词,老师敲鼓稳定节奏。 (2)同学们保持唱二声部,老师唱一声部,老师敲鼓稳定节奏。 (3)同学们分成一二两个声部,交替合唱练习。 6、合唱效果呈现: 老师带领一声部同学加入舞蹈律动演唱,小助手带领二声部同学稳定节奏演唱。 三、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课已经接近尾声了,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凤阳花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一张优秀的文化名片。民间音乐、民间艺术这些都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你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时代,老师希望你们能通过今天的学习,多多了解、热爱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