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2022年高考冲刺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题
品味意象特点、描绘意境画面
考点:品味意象特点、描绘意境画面
常见考点:
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②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这首诗营造了的意境氛围?
何为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意”与“境”两个因素,“意”就是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常见意境术语举例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雄浑壮丽,壮阔苍茫;
·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淡雅闲适,闲适恬淡,恬静优美,和谐静谧,明丽清新
·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萧疏凄寂,孤寂冷清,凄寒萧条,清幽明净,萧瑟凄凉
请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
并点出意境特点。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清幽静谧
雄浑壮阔
晦暗萧瑟
萧瑟凄凉
清新亮丽
方法探究
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抓住诗中主要景物,进行联想和想象(忠实原诗),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概括营造的氛围)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诗歌通过描写 ,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创设了 意境。
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注】①月陂(bēi)月形的池塘。②中天:天空③无端:没有头绪。 ④计:算计、计较。 ⑤重陪:再来陪赏
问: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译文:月光照在陂堤上,我四处徘徊,北面是耸入云中的百尺楼台。秋天一来,万物都变得萧条零落,姑且趁着水边向晚的凉意,举杯畅饮。水里的云影悠闲地相互照映,林中泉水在静谧中流淌。世事变化无常何必计较,只要逢佳节便要与友朋相约再来游玩。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注】①月陂(bēi)月形的池塘。②中天:天空③无端:没有头绪。 ④计:算计、计较。 ⑤重陪:再来陪赏
问: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
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的心情或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
绘景
析境
悟情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问: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答案: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腾,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问: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情景。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译文:
把你的诗卷在灯前看,诗读完了灯也快灭了而天还没有亮。(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逆风吹着浪花拍打着(我乘坐的)小船。
答案: 诗人把元九的诗卷放到在灯前细读,诗读完了灯也快灭了而天还没有亮。熄灭了灯还诗人在黑暗中坐着,忧伤而惆怅。这三个场景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意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马诗二十三首 李贺 (边塞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②金络脑:属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问: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4分)
4.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二句描绘出一片悲凉肃杀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梅花:这里指《梅花落》,属汉乐府曲,善述离情。
问: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4分)
5.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答案: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皎洁的月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②伴绿螳螂。
【注释】社肉:祭土地神的肉。蜻蛉:蜻蜓的别称。
6.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问:请简要分析诗歌所写的景物特点及诗人抒发的情感
诗歌描绘了温馨惬意的秋天的傍晚的丰收景象,抒发了对田园风光、和谐生活的喜欢欢快之情.
寒食①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释】①寒食:节日名,在清明节前一二日。②杜陵:在京城长安附近,为诗人的故乡。
7.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问: 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
答案:示例:空斋 、流莺 、凄凉孤寂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3分)
北陂①杏花
(宋)王安石②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陂(bēi),池。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②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1)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1分)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2分)
8.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课堂实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4. “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5. 三、四句运用_______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
译文:
秋天微微的雨丝与寒冷的天空相映显得若有若无,我悠闲地登上重楼倚栏欣赏秋色。只见山色葱茏,树色苍翠,或青或黛,有浅有深,真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4.雨的透明而又细如丝,若有若无,给人以清冷之感
5.白描 心自安闲极度愉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桥晚眺
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4.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 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4)我无聊的坐在小溪边听着鱼儿跳水的声音,在杂木丛生的树林边等待着白鹤的归来。
(5)借景抒情。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抑郁。
译文:
小溪之滨,能听到鱼儿跳水的声音,纵横交错的树林,静候着白鹤飞回。
几片闲散的浮云哟,总难汇成小雨,只好贴着那碧绿的山腰,缓缓飘飞。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下题
长安听百舌①
韦鼎
万里 风 烟 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①百舌:鸟名。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②那:即“哪”。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5.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译文:
离乡万里风光习俗都不相同,忽然它一叫感到心惊。
怎么能对着远方的来客,叫着这让人心碎的乡音?
(4)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乡恋之情,故国之思。
(5)一个“惊”字,紧承上句“异”字,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思念江南风光时的凝神状态。久客思归,诗人在异乡忽闻百舌叫声,骤感惊心,更增强了对家乡故国的怀念之情。
阅读陆游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初夏绝句 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注:陆游(1125年—1210年),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生逢北宋(960-1127年)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4、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5、诗的末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译文:
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路两边种桑麻葱茏绵延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
(4)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
(5)对南宋不收复失地,却向金人屈膝求和行为的讽刺和愤怒。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