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26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26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7 12:5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左传》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课文赏析
第1段
“晋候、秦伯围郑”阐明形势:兵临城下,形势严峻。
“以其无礼于晋(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且贰于楚也(郑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阐明秦国和晋国两面出兵攻打郑国的原因:两事均与晋利害相关,与秦关系不大,秦出兵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获取利益。
秦晋围郑
公元前630年

新郑
函陵
氾水


晋 军
秦 军



函 陵
氾 南
秦 军
晋 军
带有侵略性质的战争
大国夹击,郑国随时可能灭亡。
图2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阐述两军驻扎位置:两军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为烛之武说秦埋下伏笔。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
课文串讲
以:因为
于:对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军:驻军。
名→动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使:派
若:如果
师:军队
辞:推辞
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犹:尚且
为:做(什么)
用:重用
而:才
是:这
过:过错
然:可是
(烛之武)许之
(烛之武)曰
夜:在夜里。
名→状
(烛之武)夜缒而出
重点句子翻译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
既:已经
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
敢以(这事)烦……
越:跨过。
以:而。
鄙:把…当作边邑。
名意动
其:这件事
焉:为什么
用:因为……
以:而
陪:增加
厚:雄厚
薄:削弱
以为:作为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使者
共:通“供”
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名
所害:所+动
尝:曾经
翻译
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为:给
济:渡河
(晋君)许君焦、瑕
版:防御工事
所知:所+动
夫:发语词
有何厌
厌:满足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东:向东。
名→状
封: ……作疆界。

肆:扩张。
阙:削减
焉:哪里
以:而
唯:希望
图:考虑
说:通“悦”
盟:结盟
戍:守卫
形→动
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乃:于是
之:代指秦军
微:没有
夫人:那人
及:达到
因:依靠
而:却
蔽:损害
所与:所交往的人。所+动
知:通“智”
乱:(军队)散乱
易:交换
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去:离开
之:句末助词
探究思考
你怎么评价文章出现的这些人物呢?
(烛之武、佚之狐、郑伯、秦伯、晋文公等)
1.烛之武:怀才不遇,临危受命,知难而上的勇士;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
2.郑伯:善于纳谏,勇于自责,善于言辩。
3.秦 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政治手腕了得。
4.晋文公:贪婪,但理智,能隐忍不拔,随机应变,审时度势。
5.佚之狐:慧眼识才的伯乐。
人物形象分析:
叙事结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亡郑危秦
舍郑利秦
晋而无信
四点理由
晋贪无餍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秦伯说
(3)行李之往来,(4)共其乏困
(5)失其所与,不知
(6)夫晋,何厌之有
“已”通“矣”,了
“说”通“悦”,高兴
“共”通“供”,供应
“知”通“智”,明智
厌,通“餍yàn”,满足。
通假字
(古/今)
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
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
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
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亦去之(离开/距离)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古今异义
2.名词做状语
3.动词活用为名词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名词活用为动词
词类活用
5.形容词活用动词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在东边;在西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动词→名词
君亦无所害(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形容词→名词
臣之壮也(壮年)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做动词
(1)邻之厚,君之薄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变得雄厚/削弱
损害
文言虚词
以:1.以其无礼于晋
2.若亡郑以陪邻,敢以烦执事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4.以乱易武
且: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其: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失其所与,不知
4.吾其还也
以:1.因为,表原因
2.连词,来
3.介词,把
4.介词,用
且:1.连词,又
2.连词,况且
其:1.代词,它郑国
2.代词,这件事
3.自己的
4.语气副词,还是
文言虚词
而: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之(1)子犯请击之
(2)是寡人之过也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焉(1)焉用亡郑以陪邻?
(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朝济而夕设版焉 
而 ①(表承接,才)
②(表修饰,不译)
③(表承接,不译)
④(表转折,但是、却)
之(1)代词,代秦军
(2)助词,的
(3)助词,取独
焉(1)疑问副词,为什么
(2)疑问代词,哪里
(3)兼词,在那里
“于之”
句 型
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
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
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
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失其所与,不知;
(4)以乱易整,不武。
(5)邻之厚,君之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