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8.2 液体压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八下·虞城期中)如图所示,密封的“凸”字形容器中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中央,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的变化情况是( )
A.P1增大,P2增大 B.P1增大,P2不变
C.P1不变,P2不变 D.P1不变,P2增大
【答案】D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P=ρgh可知,倒置后水的深度h不变,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也不变;
∵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
∴对桌面的压力:F=G,
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
∵P= ,
对桌面的压强增大.
故选D.
【分析】把容器倒置后,液体深度不变,根据公式P=ρgh判断对容器底的压强的变化;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但是受力面积减小,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2.(2017八下·双城期末)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高度、质量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因为液体的质量相同,并且V甲>V乙,所以由ρ= 可知,ρ甲<ρ乙;
又因为高度相同,所以根据公式p=ρgh可知,p甲<p乙.
故选C.
【分析】先根据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并利用密度公式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然后根据公式p=ρgh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
3.(2017八下·槐荫期中)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
A.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解:由压强计可以看出,两压强计显示的压强值相同,即P甲=P乙;
而金属盒在甲液体中的深度大,即h甲>h乙;
根据ρ甲gh甲=ρ乙gh乙,得出ρ甲<ρ乙,故A选项正确;
故选A.
【分析】由p=ρgh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分析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观察图片可知,压强计中液面的高度差是相同的,即液体对橡皮膜产生的压强相同;当液体压强相同时,液体的密度与液体的深度成反比,即液体的深度越深则液体的密度就越小,反之,则液体的密度就越大.
4.(2017八下·招远期中)在下列底部相通的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当静止时液面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
【解析】【解答】解:如下图:根据连通器的道理可知:左右管中的液面,以及壶身与壶嘴的液面应在同一水平面上.由图可知,A液面位置正确,B图左高右低,不正确;
C图壶身液面高,壶嘴液面低,不正确,D图左高右低,不正确.
故选A.
【分析】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画图解答.
二、填空题
5.(2017·丹东模拟)如图,小露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
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改变探头方向,压强计 (选填“能”或“不能”)测各个方向的压强.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选填“等于”或“反映”)探头受到的压强大小.
【答案】能;反映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解: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改变探头方向,压强计能测各个方向的压强;
压强计的工作原理是;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内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两侧液面高度差反映了探头受到的压强大小;液体压强越大,两侧液面高度差也越大;
故答案为:能;反映.
【分析】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改变探头方向,能测量各个方向的压强;压强计的工作原理是;橡皮膜受到压力时,U形管内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两边高度差表示压强的大小,压强越大,液面高度差也越大.
6.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 ,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 .
【答案】相等;增大;越大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有关,相同深度上各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增大,压强与重力有关,故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相等;增大;越大.
【分析】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所处位置的深度有关.
7.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小李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时,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型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 (选填“大”或“小”),表明其气密性差,小李调节好压强计后,U型管两边液面相平.
(2)小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甲、乙图中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较小,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其结论不可靠,原因是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 ;他改变图乙中金属盒的深度,其探究情况如图丙所示.
(3)小李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在深度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
【答案】小;深度相同;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解:(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就会有漏气现象,因此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
(2)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实验中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3)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故答案为:(1)小;(2)深度相同;(3)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分析】(1)液体压强计就是利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压强的,压强越大,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
(2)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就是通过橡皮膜来感知压强的,通过橡胶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改变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若液体压强计漏气,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变化;
(3)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在探究与其中的一个因素时,就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一定.
8.(2016九上·黑龙江开学考)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其中h1=1m,h2=60cm,容器底面积S=40cm2,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 N,水对容器顶的压强是 Pa.
【答案】40;4×103
【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底=ρgh1=1.0×103kg/m3×10N/kg×1m=10000Pa,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底S=10000Pa×40×10﹣4m2=40N;(2)容器顶距离液面的高度:
h=h1﹣h2=1m﹣0.6m=0.4m,
水对容器顶的压强:
p顶=ρgh=1.0×103kg/m3×10N/kg×0.4m=4×103Pa.
故答案为:40;4×103.
【分析】(1)已知水的深度,利用公式p=ρgh可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利用F=ps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2)先求容器顶距离液面的高度,再利用公式p=ρgh求水对容器顶的压强.
1 / 1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8.2 液体压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八下·虞城期中)如图所示,密封的“凸”字形容器中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中央,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的变化情况是( )
A.P1增大,P2增大 B.P1增大,P2不变
C.P1不变,P2不变 D.P1不变,P2增大
2.(2017八下·双城期末)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高度、质量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2017八下·槐荫期中)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
A.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无法判断
4.(2017八下·招远期中)在下列底部相通的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当静止时液面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5.(2017·丹东模拟)如图,小露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
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改变探头方向,压强计 (选填“能”或“不能”)测各个方向的压强.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选填“等于”或“反映”)探头受到的压强大小.
6.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 ,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 .
7.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小李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时,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型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 (选填“大”或“小”),表明其气密性差,小李调节好压强计后,U型管两边液面相平.
(2)小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甲、乙图中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较小,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其结论不可靠,原因是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 ;他改变图乙中金属盒的深度,其探究情况如图丙所示.
(3)小李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在深度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
8.(2016九上·黑龙江开学考)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其中h1=1m,h2=60cm,容器底面积S=40cm2,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 N,水对容器顶的压强是 Pa.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P=ρgh可知,倒置后水的深度h不变,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也不变;
∵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
∴对桌面的压力:F=G,
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
∵P= ,
对桌面的压强增大.
故选D.
【分析】把容器倒置后,液体深度不变,根据公式P=ρgh判断对容器底的压强的变化;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但是受力面积减小,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2.【答案】C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因为液体的质量相同,并且V甲>V乙,所以由ρ= 可知,ρ甲<ρ乙;
又因为高度相同,所以根据公式p=ρgh可知,p甲<p乙.
故选C.
【分析】先根据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并利用密度公式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然后根据公式p=ρgh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
3.【答案】A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解:由压强计可以看出,两压强计显示的压强值相同,即P甲=P乙;
而金属盒在甲液体中的深度大,即h甲>h乙;
根据ρ甲gh甲=ρ乙gh乙,得出ρ甲<ρ乙,故A选项正确;
故选A.
【分析】由p=ρgh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分析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观察图片可知,压强计中液面的高度差是相同的,即液体对橡皮膜产生的压强相同;当液体压强相同时,液体的密度与液体的深度成反比,即液体的深度越深则液体的密度就越小,反之,则液体的密度就越大.
4.【答案】A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
【解析】【解答】解:如下图:根据连通器的道理可知:左右管中的液面,以及壶身与壶嘴的液面应在同一水平面上.由图可知,A液面位置正确,B图左高右低,不正确;
C图壶身液面高,壶嘴液面低,不正确,D图左高右低,不正确.
故选A.
【分析】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画图解答.
5.【答案】能;反映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解: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改变探头方向,压强计能测各个方向的压强;
压强计的工作原理是;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内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两侧液面高度差反映了探头受到的压强大小;液体压强越大,两侧液面高度差也越大;
故答案为:能;反映.
【分析】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改变探头方向,能测量各个方向的压强;压强计的工作原理是;橡皮膜受到压力时,U形管内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两边高度差表示压强的大小,压强越大,液面高度差也越大.
6.【答案】相等;增大;越大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有关,相同深度上各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增大,压强与重力有关,故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相等;增大;越大.
【分析】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所处位置的深度有关.
7.【答案】小;深度相同;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解:(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就会有漏气现象,因此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
(2)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实验中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3)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故答案为:(1)小;(2)深度相同;(3)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分析】(1)液体压强计就是利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压强的,压强越大,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
(2)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就是通过橡皮膜来感知压强的,通过橡胶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改变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若液体压强计漏气,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变化;
(3)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在探究与其中的一个因素时,就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一定.
8.【答案】40;4×103
【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底=ρgh1=1.0×103kg/m3×10N/kg×1m=10000Pa,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底S=10000Pa×40×10﹣4m2=40N;(2)容器顶距离液面的高度:
h=h1﹣h2=1m﹣0.6m=0.4m,
水对容器顶的压强:
p顶=ρgh=1.0×103kg/m3×10N/kg×0.4m=4×103Pa.
故答案为:40;4×103.
【分析】(1)已知水的深度,利用公式p=ρgh可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利用F=ps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2)先求容器顶距离液面的高度,再利用公式p=ρgh求水对容器顶的压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