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义务段学业质量监测适应性训练
八年级语文 2013.04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共7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23题,共17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毕业学校填写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写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积累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笃信(dǔ) 模糊(mó) 倔强(jiànɡ) 拈轻怕重(niān)
B.秀颀(qí) 沉淀(dìnɡ ) 酒酿(liànɡ) 迥然不同(jiǒnɡ)
C.亵渎(duó) 分泌(mì) 骈进(bìnɡ) 不省人事(xǐnɡ)
D.解剖(pōu) 匀称(chèn) 迸溅(bìnɡ) 生机盎然(ànɡ)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锤练 纵横决荡 海市蜃楼 C.错综 仙露琼浆 争妍斗艳
B.斑驳 以身徇职 不折不挠 D.沧桑 无边无垠 汪洋万倾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正确的一句是(2分)( ▲ )
A.学校开展预防H7N9禽流感知识教育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保护。
B.“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谐。
C.提高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我们要详细落实并制定一个阅读计划。
D.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暨国际盆景大会能否顺利举行,关键在于组织有力。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优柔寡断的人对事物、对工作通常还会缺乏深思熟虑。
B.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C.暑假去哪旅游呢?两个好友意见不一致,我也主一无适。
D.“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无疑为我国航天事业建立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和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来抒发作者的情怀,后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感情线索。
B.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陋室铭》《马说》《核舟记》中的“铭”“说” “记”都表明了文章体裁。
C.当代女作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状物散文,全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极写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胜景,表达了生命的感悟。
D.竺可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想象,从科学的角度作了正确解释。本文在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是示异释疑,吸引力强。
6.依次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真正有大智慧大才华的人,必定是低调的。他们行走在尘世间,眼神是慈祥的,脸色是 的,腰身是 的,心底是 的,灵魂是宁静的。
①谦恭 ②和蔼 ③平和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7.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语文能绽放出一朵朵xuàn( ▲ )烂夺目的文学之花,语文能凝结出一枚枚丰shuò( ▲ )诱人的思想之果,语文能谱写出一曲曲悦耳动听的和xié( ▲ )乐章,语文能演yì( ▲ )出一幕幕荡气回肠的生命绝响。我爱语文。
8.默写。(每空1分,共9分)
①夕阳西下, ▲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 淮南秋雨夜, ▲ 。 (韦应物《闻雁》)
③ ▲ ,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迎燕》)
④临风一唳思何事, ▲ 。(白居易《池鹤》)
⑤ ▲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月兆 楼饯别校书叔云》)
⑥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⑦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茅盾《白杨礼赞》)
⑧刘禹锡《陋室铭》中,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衬托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
▲ 。
9.名著阅读(3分)
武松抢过林子背后,见一个金刚来大汉,披着一领白布衫,撒开一把交椅,拿着蝇拂子,坐在绿槐树下乘凉。武松假醉佯颠,斜着眼看了一看,心中自忖道:“这个大汉一定是(▲ )了。”直抢过去。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着望竿,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道:“河阳风月”。
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作者是 ▲ ,文中的大汉是 ▲ ,文中将要发生的故事就是著名的 ▲ 。
10.专题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6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鸟”专题,班级要出版一份本主题手抄报,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①【写成语】请根据成语的意思,写出与“鸟”有关的成语。(2分)
A.形容门庭冷落,没有宾客来访。 成语一: ▲
B.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成语二: ▲
②【编栏目】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这份小报编两个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这个栏目的内容。(栏目名称为4个字,格式与示例相同,2分)
【示例】栏目名称:鸟“语”声声 栏目内容简介:介绍与鸟有关的俗语。
栏目名称一: ▲ 栏目内容简介:________ _▲ __________
栏目名称二: ▲ 栏目内容简介:_________ ▲ __________
③【拟标语】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全国都要开展爱鸟周活动,小报准备刊登一条呼吁同学们爱鸟护鸟的标语,请你拟写。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2分)
▲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题。(6分)
【甲】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11.①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开头部分景色描写的作用。(2分)
▲
▲
②【甲】【乙】两文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4分)
▲
▲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5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②立于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③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④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⑤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比:连续,接连。②三旦:三天。③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④还:同“环”,围绕,绕圈子。⑤朝:早晨,也指一天。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才美不外见( ▲ ) ②策之不以其道( ▲ )
③愿子还而视之( ▲ ) ④去而顾之( ▲ )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臣请献一朝之贾
B.愿子还而视之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C.伯乐乃还而视之 乃密布字印(《活板》)
D.策之不以其道 以纸帖之(《活板》)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③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
▲
15.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与弊。(3分)
▲
▲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5分)
让森林走进大都市
蒋高明
①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以乔木为主体,达到一定的规模和覆盖度,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具有明显的生态价值和人文景观价值的各种生物综合体。
②除了美化环境外,城市森林还有非常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城市森林对包括PM2.5在内的颗粒物具有明显的防控作用。
③城市森林可以改变低空气流,具有防止风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由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后风速会明显减弱。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最多可减弱风速50%。风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风速变化不大;过林之后,大约要经过500~1000米才能恢复过林前的速度。人类便利用了森林的这一功能,减少风沙,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危害。
④干湿沉降将空气中的颗粒物融入森林枯落层。森林地表枯枝落叶腐烂后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吸尘、吸污功能。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小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雨水所拦截的PM2.5等颗粒物首先会进入枯落层,最终变成森林土壤的一部分。
⑤森林对微细颗粒具有去除和过滤作用。这是城市森林防治PM2.5的主要途径。工业与城市排放的烟灰、粉尘、废气,严重污染着空气,它们通过森林时,树木叶片的褶皱、茸毛及从气孔中分泌出的黏性油脂、汁浆等能拦截住大量微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据资料记载,每平方米的云杉,每天可吸滞粉尘8.14克,松林为9.86克,榆树林为3.39克。平均来看,北方一公顷森林一年可以滞尘约32吨。林区大气中飘尘浓度比非森林地区低10%~25%。
⑥空气负氧离子可捕捉PM2.5。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当室内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万个时,空气中的飘尘量会减少98%以上。负氧离子具备主动出击捕捉PM2.5的能力,健康的成熟森林就是负氧离子的主要制造者。
⑦森林不仅是自然界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城市中的重要成员。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穿过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走进真正的森林,或许只是一种被动选择。其实,我们可以主动选择,让森林走进大都市。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6.第③段加点的“这一功能”指什么?(3分)
▲
17.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
▲
18.第⑥段加点的“根据有关专家研究”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
▲
19.城市森林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对包括PM2.5在内的颗粒物的防控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概括。(4分)
▲
▲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7分)
胡杨树
肖复兴
①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树。我完全被它惊呆、慑服,为它心潮澎湃而热血沸腾。真的,平淡的生活中,很难有这样的人与事,让我能够如此激动以至血液中腾起炽烈的火焰,更别说司空见惯的被污染的大气层玷污得灰蒙蒙的树了。这样的树却让我精神一振,一下子涌出生命本有的那种铺天卷地推枯拉朽的力量来。
②这便是胡杨树!
③这样的树只有在这大漠荒原中,才能够见到。站在清冽而奔腾的塔里木河河畔,纵目眺望南北两岸莽莽苍苍的胡杨林,我的心中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如同那汹涌的河水冲击着我的心房。
④塔里木河两岸各自纵深四十余公里,是胡杨的领地。前后一片绿色,与包围着它的浓重的浑黄做着动人心魄的对比。这一片浓重的颜色波动着,翻涌着,连天铺地,是这里最为醒目的风景线。
⑤真的,只要看见这样的树,其他的树都太孱弱渺小了。都说银杏树古老,一树金黄的小扇子扇不尽的悠悠古风,能比得上胡杨吗?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胡杨就生存在这个地球上了。都说松柏苍翠,经风霜不凋如叶针般坚贞不屈,能比得上胡杨吗?胡杨不畏严寒酷暑,不怕风沙干旱,活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烂又一千年。松柏抵得上它这三千年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宁折不弯、宁死不朽的性格吗?更不要说纤纤如丝摇弯了腰枝的杨柳,一抹胭脂红取媚于春风的桃李,不敢见一片冰雪花的柠檬桉,不能离开温柔水乡的老榕树……
⑥胡杨!只有胡杨挺立在塔里木河河畔,四十公里方阵一般,横岭出世,威风凛凛。无风时,它们在阳光下岿然不动,肃穆超然犹如静禅,仪态万千犹如根雕——世上永远难以匹敌的如此巨大苍莽而诡谲的根雕。它们静观世上风云变化,日落日出,将无限心事埋在心底。它们每一棵树都是一首经得住咀嚼和思考的无言诗!
⑦劲风掠过时,它们纷披的枝条抖动着,如同金戈铁马呼啸而来,如同惊涛骇浪翻卷而来。它们狂放不羁地啸叫,它们让世界看到的是男儿心是英雄气是泼墨如云的大手笔,是世上穿戴越来越花哨却越来越难遮掩单薄的人们所久违的一种力量,一种精神!
⑧远处望去,它们显得粗糙,近乎梵高笔下的矿工速写和罗中立笔下的父亲皱纹斑斑的脸。但它们都苍浑而凝重,遒劲而突兀,每一棵树都犹如从奥林匹亚山擎着火把向你奔来的古希腊男子汉。
⑨走近处看,每一棵树的树皮都皲裂着粗粗大大的口子,那是岁月的标记,是风沙的纪念,如同漂洋过海探险归来的航船,桅杆和帆上挂满千疮百孔,每一处疤痕都是一枚携风挟雷的奖章。每一棵树的树干都扭曲着,如同剽悍的弓箭手拉开强劲的弓弩,绷开一身赤铜色凸起饱绽的肌肉。每一棵的树枝都旋风般直指天空,如同喷吐出的蛇信,摇曳升腾的绿色火焰。
⑩这样的树,饱经沧桑,参悟人生。它们把最深沉的情感埋在根底,把最坚定的信念写在枝条,把要倾吐的一切付与飞沙走石与日月星辰。这样的树,永远不会和大都市用旋转喷水龙头浇灌的树、豪华宴会厅中被修剪得平整犹如女人刚剪过发的树雷同。
11我会永远珍惜并景仰这种树!我摘下几片胡杨树叶带回北京,那是儿子专门嘱咐我带给他的。树叶很小,上面有许多褐色斑点,如同锈的痕迹,比柳树叶还要窄、短,甚至丑陋。但儿子说北京没有这种树。是的,北京没有。
(选自《小品文选刊》)
20.参照示例,用简明的语言梳理⑥—⑨段的写作思路,并概括胡杨树的相关特征。(4分)
21.赏析第⑤段的语言特色。(4分)
▲
▲
22.文章结尾说“是的,北京没有”,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
▲
23.根据全文内容,说说胡杨树有哪些象征意义?(分点概括,5分)
▲
▲
三、写作(63分,其中书写3分)
24.生活于世间,我们常常被美丽而感动。为一朵花的美丽,为一句祝福的美丽,为父母之爱的美丽……我们深深地感动着,请以“最美丽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词或短语(如笑容、瞬间、风景等),使题目完整。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②结合自我经历或感受,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要有必要的细节描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校名、人名等。
段落 写作思路 胡杨树特征
⑥ ▲ 岿然不动,肃穆超然,仪态万千
⑦ 动 态 ▲
⑧ ▲ 苍浑凝重,遒劲突兀;
⑨ 近看(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