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1-28 15:55:17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8·桂林)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
【答案】C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煤的形成需要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
B、石油在海洋中形成,也需要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
C、氢气可以通过水的分解而得到,不属于化石燃料,符合题意;
D、天然气是形成与梅和石油一样,需要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
【分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2018·雅安)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氧气 D.氢气
【答案】B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这里“X气体”是指甲烷,湖泊池沼中可以产生沼气,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
故答案为:B。
【分析】甲烷是物质通过发酵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
3.(2018·天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乙醇汽油
【答案】B
【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A、天然气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B、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符合题意;
C、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D、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汽油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会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微粒PM2.5等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进行分析。
4.(2018九上·临城期中)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等产品
B.石油中主要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不加热就可以直接燃烧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发生的,在空气中加热会发生燃烧;工业上将石油进行分馏,得到各种产品,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 石油中主要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符合题意;
C、煤的干馏:指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等许多有用的物质的过程,此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指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加热炼制可得到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等产品,此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不加热不会直接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石油是混合物,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分离
B根据干馏的概念解答
C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D石油是混合物,所含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直接加热
5.(2018·宣恩模拟)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是可燃物
【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图1所示实验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干冷的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A 不符合题意;
B. 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 符合题意;
C. 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 不符合题意;
D.图4所示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是可燃物,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用干而冷的烧杯只能验证有水生成,只能说明物质中含有氢元素,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解答,电解水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解答
6.(2018·广东)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  )
A.H2,CO,CO2 B.N2,O2,CO2
C.H2,CH4,CO D.H2,CH4,CO2
【答案】C
【知识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二氧化碳,干燥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含氢元素的可燃性气体,经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根据甲烷和氢气燃烧有水生成分析。
7.(2018·杨浦模拟)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中只有甲烷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 O2 CO2 + H2O
D.反应前后的物质均由原子构成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符合题意;
C、该反应没有配平,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的物质由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可燃冰中除甲烷外还含有气体成分;
B、可以根据微观过程书写出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然后判断;
C、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按照“一写二配三注四等”步骤进行书写。每一步都不能少;
D、一般说来,多原子分子气体、液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8.下列变化过程,在适当的条件下能一步完成的是(  )
①H2→H2O; ②CO2→CO; ③CO→CaCO3; ④Fe3O4→Fe.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解:①H2燃烧生成水,转化能一步完成.②CO2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转化能一步完成.③CO不能与碱溶液反应,该反应不能一步完成.④Fe3O4与一氧化碳等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和二氧化碳,转化能一步完成.
故①②④在适当的条件下能一步完成.故选:C.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9.(2017九上·江都月考)下列对化学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白光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蓝色
C.点燃纯净的氢气时,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D.铜绿受热时,固体变成黑色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粉末,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点燃纯净的氢气时,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铜绿受热时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所以会观察到固体会变成黑色,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结合镁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B、结合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在酸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分析;
C、结合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结合铜绿受热分解的产物分析。
10.(2018·平南模拟)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列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  )
A.保护空气 B.爱护水资源
a.禁燃烟花爆竹——降低PM2.5 b.CO2增多——酸雨 c.SO2排放——温室效应 a.用淘米水浇花——节约用水 b.活性炭——除白来水异味 c.污水处理——防止水污染
C.垃圾处理 D. 能源利用
a.焚烧垃圾——减少“白色污染”, 环保 b.回收废电池——保护土壤 c.禁烧秸秆——减轻雾霾 a.发现大量可燃冰——无能源危机 b.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 c.车用乙醇汽油——无尾气污染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白色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CO2增多——温室效应,SO2排放——酸雨;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污水处理后再排放。B符合题意
C白色污染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引起的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可燃冰与煤、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不能缓解能源危机;车用乙醇汽油——尾气中也有有害气体和烟尘,同样会污染空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增多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解答
B从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方面考虑
C根据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解答
D根据可燃冰克缓解能源危机,乙醇汽油可减少污染
二、填空题
11.(2017·西华模拟)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答出一条即可);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答案】天然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隔绝空气(或氧气)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解: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燃烧热值高;来源广泛,资源丰富等;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故答案为:天然气; 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隔绝空气(或氧气);
【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要合理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源、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能源.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燃烧热值高;来源广泛,资源丰富等;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12.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
A实验:玻璃棒的作用   .
B实验:点燃氢气之前必须先   .
C实验:倾倒二氧化碳下层的蜡烛熄灭:继续倾倒二氧化碳上层的蜡烛没有熄灭,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引流;验纯;二氧化碳量少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解: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B、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为防止爆炸,点燃前要验纯;
C、继续倾倒二氧化碳上层的蜡烛没有熄灭,可能的原因是二氧化碳量少,不足以使蜡烛熄灭;
故答案为:(1)引流;(2)验纯;(3)二氧化碳量少.
【分析】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B、氢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验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三、实验探究题
13.(2017·安徽)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备氢气.
(1)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仪器a的名称是   ,实验室可用   方法收集氢气.
(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   (写出1点即可,下同),目前氢能源的大量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   .
【答案】(1)Zn+H2SO4=ZnSO4+H2↑
(2)铁架台;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3)原料来源广泛或燃烧热值高或产物无污染);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或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解:(1)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填:Zn+H2SO4=ZnSO4+H2↑;(2)a仪器是铁架台,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填:铁架台;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3)由于水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可以通过水分解得到氢气,所以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污染环境,这属于氢气能源的三大优点;现在最理想的制取氢气的方法是通过太阳能和催化剂使水分解,所以现在主要困难是找不到合适的催化剂,氢气贮存、运输不安全,这都是导致氢气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所以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等;故填:原料来源广泛或燃烧热值高或产物无污染);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或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2)熟记仪器的名称,根据氢气的密度与水溶性来确定其收集方法;(3)根据氢气的制取原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和燃烧的产物来考虑氢气能源的优点,再根据现在制取氢气的困难考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14.(2018九上·怀柔期末)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
(4)含硫化合物洗液经过提炼后,可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SO2,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与水反应得到H2SO4,则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物理
(2)C+H2O CO+H2
(3)化合反应
(4)SO3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解:(1)该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只是简单的分离,是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
(2)煤的主要成分是碳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与氢气,再依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律解决, 故答案为:C+H2O CO+H2;
(3)该过程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故答案为:化合;
(4)二氧化硫再次氧化可生成三氧化硫,与水反应会生成硫酸,故答案为:SO3。
故答案为:(1)物理;(2);(3)化合反应;(4)SO3
【分析】(1)简单的固液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
(2)碳和水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3)多变一。化合反应
(4)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
15.(2018·泸州)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城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开采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大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教应。置换法是开采方法之一,将CO2液化后进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沉入海底,因CO2较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问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
(1)甲烷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甲烷燃烧是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   ,甲烷燃料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开采可燃冰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密度比水小
C.可燃冰比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
D.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
(4)可燃冰的微观构成为46个H2O分子形成8个笼,有6个笼中每个笼容纳了1个CH4分子,余下2个笼每个容纳1个H2O分子,则可燃冰中H2O与CH4的分子数之比是   。
(5)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产物都是常见双(两)原子分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有机物;25%
(2)热能;电
(3)D
(4)48:6
(5)CH4+CO2 2H2+2CO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1)甲烷是有机物;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5%;(2)甲烷燃烧是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甲烷燃料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A、可燃冰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错误;B 、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密度比水大,故错误;C、二氧化碳的水合物比可燃冰稳定,故错误;D、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正确。故答案为:D。(4)由题可知,该可燃冰中有48个水分子,6个甲烷分子,故可燃冰中H2O与CH4的分子数之比是48:6=8:1(5)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CH4+CO2 2H2+2CO;
【分析】(1)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2)物质的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可燃冰中H2O与CH4的分子数之比是48:6=8:1(5)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四、综合题
16.(2018·抚顺)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1)使用脱硫煤能减少   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煤加工成蜂窝煤会更充分燃烧的原因是   。
(2)为了节约石油资源,常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乙醇汽油作为燃料。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与时俱进,为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人们正在开发使用的新能源有   (答一种即可)
【答案】(1)二氧化硫;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C2H5OH+3O2 2CO2+3H2O
(3)太阳能
【知识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使用脱硫煤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2)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3)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故答案为:(1)二氧化硫;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C2H5OH+3O2 2CO2+3H2O(3)太阳能
【分析】(1)根据硫燃烧的产物及促进燃烧的方法解答
(2)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根据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分析解答
17.(2017·贵阳)建立宏观﹣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7年5月18日,我国试采可燃冰成功,这将点亮新能源时代曙光.可燃冰是天然气(甲烷CH4)和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物质,1体积可燃冰可释放出约164体积的天然气,可燃冰有储量巨大、高效清洁、燃烧值高的特点.
(1)甲烷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对“1体积可燃冰可释放出约164体积的天然气”体积明显增大的微观解释是   .
(2)如图是甲烷燃烧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就该反应,从质量守恒角度看,请在图方框中补充画出微观粒子,完善微观示意图   ;从微观角度看,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从能量角度看,能量变化是   .
(3)如图所示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其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则反应中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有   .
【答案】(1)有机物;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2);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3)C、O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解:(1)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1体积可燃冰可释放出约164体积的天然气,总体积变大,说明了分子间隔增大;故填:有机物;分子间的间隔增大;(2)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根据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知,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甲烷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填: ;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化学能转变为热能;(3)反应前,甲烷中碳元素显﹣4价,氢元素显+1价,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而反应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可见反应前后碳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填:C、O.
【分析】(1)根据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概念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化学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3)根据常见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
1 / 1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8·桂林)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
2.(2018·雅安)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氧气 D.氢气
3.(2018·天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乙醇汽油
4.(2018九上·临城期中)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等产品
B.石油中主要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不加热就可以直接燃烧
5.(2018·宣恩模拟)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是可燃物
6.(2018·广东)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  )
A.H2,CO,CO2 B.N2,O2,CO2
C.H2,CH4,CO D.H2,CH4,CO2
7.(2018·杨浦模拟)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中只有甲烷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 O2 CO2 + H2O
D.反应前后的物质均由原子构成
8.下列变化过程,在适当的条件下能一步完成的是(  )
①H2→H2O; ②CO2→CO; ③CO→CaCO3; ④Fe3O4→Fe.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2017九上·江都月考)下列对化学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白光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蓝色
C.点燃纯净的氢气时,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D.铜绿受热时,固体变成黑色
10.(2018·平南模拟)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列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  )
A.保护空气 B.爱护水资源
a.禁燃烟花爆竹——降低PM2.5 b.CO2增多——酸雨 c.SO2排放——温室效应 a.用淘米水浇花——节约用水 b.活性炭——除白来水异味 c.污水处理——防止水污染
C.垃圾处理 D. 能源利用
a.焚烧垃圾——减少“白色污染”, 环保 b.回收废电池——保护土壤 c.禁烧秸秆——减轻雾霾 a.发现大量可燃冰——无能源危机 b.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 c.车用乙醇汽油——无尾气污染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2017·西华模拟)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答出一条即可);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12.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
A实验:玻璃棒的作用   .
B实验:点燃氢气之前必须先   .
C实验:倾倒二氧化碳下层的蜡烛熄灭:继续倾倒二氧化碳上层的蜡烛没有熄灭,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三、实验探究题
13.(2017·安徽)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备氢气.
(1)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仪器a的名称是   ,实验室可用   方法收集氢气.
(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   (写出1点即可,下同),目前氢能源的大量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   .
14.(2018九上·怀柔期末)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
(4)含硫化合物洗液经过提炼后,可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SO2,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与水反应得到H2SO4,则X的化学式为   。
15.(2018·泸州)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城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开采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大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教应。置换法是开采方法之一,将CO2液化后进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沉入海底,因CO2较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问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
(1)甲烷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甲烷燃烧是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   ,甲烷燃料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开采可燃冰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密度比水小
C.可燃冰比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
D.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
(4)可燃冰的微观构成为46个H2O分子形成8个笼,有6个笼中每个笼容纳了1个CH4分子,余下2个笼每个容纳1个H2O分子,则可燃冰中H2O与CH4的分子数之比是   。
(5)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产物都是常见双(两)原子分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综合题
16.(2018·抚顺)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1)使用脱硫煤能减少   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煤加工成蜂窝煤会更充分燃烧的原因是   。
(2)为了节约石油资源,常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乙醇汽油作为燃料。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与时俱进,为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人们正在开发使用的新能源有   (答一种即可)
17.(2017·贵阳)建立宏观﹣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7年5月18日,我国试采可燃冰成功,这将点亮新能源时代曙光.可燃冰是天然气(甲烷CH4)和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物质,1体积可燃冰可释放出约164体积的天然气,可燃冰有储量巨大、高效清洁、燃烧值高的特点.
(1)甲烷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对“1体积可燃冰可释放出约164体积的天然气”体积明显增大的微观解释是   .
(2)如图是甲烷燃烧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就该反应,从质量守恒角度看,请在图方框中补充画出微观粒子,完善微观示意图   ;从微观角度看,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从能量角度看,能量变化是   .
(3)如图所示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其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则反应中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有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煤的形成需要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
B、石油在海洋中形成,也需要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
C、氢气可以通过水的分解而得到,不属于化石燃料,符合题意;
D、天然气是形成与梅和石油一样,需要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
【分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答案】B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这里“X气体”是指甲烷,湖泊池沼中可以产生沼气,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
故答案为:B。
【分析】甲烷是物质通过发酵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
3.【答案】B
【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A、天然气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B、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符合题意;
C、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D、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汽油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会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微粒PM2.5等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进行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发生的,在空气中加热会发生燃烧;工业上将石油进行分馏,得到各种产品,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 石油中主要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符合题意;
C、煤的干馏:指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等许多有用的物质的过程,此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指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加热炼制可得到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等产品,此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不加热不会直接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石油是混合物,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分离
B根据干馏的概念解答
C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D石油是混合物,所含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直接加热
5.【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图1所示实验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干冷的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A 不符合题意;
B. 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 符合题意;
C. 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 不符合题意;
D.图4所示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是可燃物,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用干而冷的烧杯只能验证有水生成,只能说明物质中含有氢元素,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解答,电解水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解答
6.【答案】C
【知识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二氧化碳,干燥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含氢元素的可燃性气体,经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根据甲烷和氢气燃烧有水生成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符合题意;
C、该反应没有配平,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的物质由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可燃冰中除甲烷外还含有气体成分;
B、可以根据微观过程书写出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然后判断;
C、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按照“一写二配三注四等”步骤进行书写。每一步都不能少;
D、一般说来,多原子分子气体、液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8.【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解:①H2燃烧生成水,转化能一步完成.②CO2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转化能一步完成.③CO不能与碱溶液反应,该反应不能一步完成.④Fe3O4与一氧化碳等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和二氧化碳,转化能一步完成.
故①②④在适当的条件下能一步完成.故选:C.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9.【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粉末,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点燃纯净的氢气时,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铜绿受热时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所以会观察到固体会变成黑色,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结合镁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B、结合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在酸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分析;
C、结合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结合铜绿受热分解的产物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白色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CO2增多——温室效应,SO2排放——酸雨;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污水处理后再排放。B符合题意
C白色污染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引起的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可燃冰与煤、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不能缓解能源危机;车用乙醇汽油——尾气中也有有害气体和烟尘,同样会污染空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增多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解答
B从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方面考虑
C根据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解答
D根据可燃冰克缓解能源危机,乙醇汽油可减少污染
11.【答案】天然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隔绝空气(或氧气)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解: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燃烧热值高;来源广泛,资源丰富等;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故答案为:天然气; 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隔绝空气(或氧气);
【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要合理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源、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能源.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燃烧热值高;来源广泛,资源丰富等;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12.【答案】引流;验纯;二氧化碳量少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解: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B、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为防止爆炸,点燃前要验纯;
C、继续倾倒二氧化碳上层的蜡烛没有熄灭,可能的原因是二氧化碳量少,不足以使蜡烛熄灭;
故答案为:(1)引流;(2)验纯;(3)二氧化碳量少.
【分析】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B、氢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验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13.【答案】(1)Zn+H2SO4=ZnSO4+H2↑
(2)铁架台;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3)原料来源广泛或燃烧热值高或产物无污染);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或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解:(1)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填:Zn+H2SO4=ZnSO4+H2↑;(2)a仪器是铁架台,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填:铁架台;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3)由于水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可以通过水分解得到氢气,所以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污染环境,这属于氢气能源的三大优点;现在最理想的制取氢气的方法是通过太阳能和催化剂使水分解,所以现在主要困难是找不到合适的催化剂,氢气贮存、运输不安全,这都是导致氢气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所以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等;故填:原料来源广泛或燃烧热值高或产物无污染);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或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2)熟记仪器的名称,根据氢气的密度与水溶性来确定其收集方法;(3)根据氢气的制取原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和燃烧的产物来考虑氢气能源的优点,再根据现在制取氢气的困难考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14.【答案】(1)物理
(2)C+H2O CO+H2
(3)化合反应
(4)SO3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解:(1)该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只是简单的分离,是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
(2)煤的主要成分是碳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与氢气,再依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律解决, 故答案为:C+H2O CO+H2;
(3)该过程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故答案为:化合;
(4)二氧化硫再次氧化可生成三氧化硫,与水反应会生成硫酸,故答案为:SO3。
故答案为:(1)物理;(2);(3)化合反应;(4)SO3
【分析】(1)简单的固液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
(2)碳和水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3)多变一。化合反应
(4)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
15.【答案】(1)有机物;25%
(2)热能;电
(3)D
(4)48:6
(5)CH4+CO2 2H2+2CO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1)甲烷是有机物;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5%;(2)甲烷燃烧是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甲烷燃料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A、可燃冰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错误;B 、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密度比水大,故错误;C、二氧化碳的水合物比可燃冰稳定,故错误;D、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正确。故答案为:D。(4)由题可知,该可燃冰中有48个水分子,6个甲烷分子,故可燃冰中H2O与CH4的分子数之比是48:6=8:1(5)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CH4+CO2 2H2+2CO;
【分析】(1)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2)物质的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可燃冰中H2O与CH4的分子数之比是48:6=8:1(5)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16.【答案】(1)二氧化硫;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C2H5OH+3O2 2CO2+3H2O
(3)太阳能
【知识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使用脱硫煤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2)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3)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故答案为:(1)二氧化硫;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C2H5OH+3O2 2CO2+3H2O(3)太阳能
【分析】(1)根据硫燃烧的产物及促进燃烧的方法解答
(2)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根据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分析解答
17.【答案】(1)有机物;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2);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3)C、O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解:(1)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1体积可燃冰可释放出约164体积的天然气,总体积变大,说明了分子间隔增大;故填:有机物;分子间的间隔增大;(2)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根据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知,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甲烷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填: ;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化学能转变为热能;(3)反应前,甲烷中碳元素显﹣4价,氢元素显+1价,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而反应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可见反应前后碳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填:C、O.
【分析】(1)根据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概念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化学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3)根据常见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