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2 物质溶解的量 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2 物质溶解的量 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3-28 13:19:53

文档简介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2 物质溶解的量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水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冰水混合物是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是纯净物,不饱和溶液是混合物
D.矿泉水是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20 g某物质溶解在100 g水里形成溶液,则20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
B.20 ℃时20 g某物质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
C.20 g某物质在100 g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
D.20 ℃时100 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20 g某物质,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
3.影响固体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外界条件是(  )
A.加入水的多少 B.加入溶质的多少
C.是否进行震荡和搅拌 D.温度的变化
4.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
A.食盐 B.熟石灰 C.硝酸钠 D.硫酸铜
5.(2017·连云港)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
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6.(2017·北京)25℃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加水
C.加KCl固体 D.倒出部分溶液
二、填空题
7.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例如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例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例如   。
8.(2017·河南)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将t3℃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乙的溶解度曲线为   (填“X”或“Y”);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t3℃时,将3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
三、综合题
9.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   .
(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   g,或使其温度降到   ℃.
10.(2017·望谟)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请完成下题.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填写“能”或“不能”)   .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填写选项序号) .
A.c>a=b B.a=b>c C.a>b>c D.b>a>c.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一些物质溶于水后的溶液有颜色,如硫酸铜的溶液呈蓝色,氯化铁的溶液呈黄色,A不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不是溶液,B不符合题意;
C、溶液是混合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都属溶液都是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是矿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一些物质溶于水后的溶液有颜色;
B、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C、溶液是混合物;
D、矿泉水是矿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A、20℃时,20g物质溶解在100g水里,没指明溶液的状态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无法确定20℃时物质的溶解度是否是20g,A不符合题意;
B、20℃时20g某物质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说法错误,因为没有是否是说明100g水,B不符合题意;
C、20g某物质在100g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说法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C不符合题意;
D、20℃时100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2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说法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3.【答案】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由于固体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只受温度这一个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若想改变固体的溶解度,就只能改变温度,加入水的多少、加入溶质的多少以及是否进行震荡和搅拌不会是影响固体在水中溶解度大小.
故答案为:D.
【分析】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三方面的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当溶质和溶剂确定时,主要看温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部分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的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溶解度,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5.【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图中P点不在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16.7%,所以不能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
D、t3℃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不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不相等,所以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6.【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结合溶解度曲线图,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由不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转化,可以通过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氯化钾.溶液具有均一性,倒出部分溶液不能改变氯化钾溶液的状态.
故选C.
【分析】大多数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7.【答案】增大;硝酸钾;很小;氯化钠;减小;熟石灰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只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故答案为:增大;硝酸钾;很小;氯化钠;减小;熟石灰.
【分析】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内因是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外部因素是温度.
8.【答案】Y;t2℃;7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将t3℃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乙的溶解度曲线为Y,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2℃,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将3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30g=70g.
故答案为:Y,t2℃,70.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9.【答案】(1)a、b
(2)b和c
(3)60;t1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ab;
(2)t2℃时,bc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a的溶解度是 80g,所以100g水中加入20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60g,另外由图可知:t1℃时a的溶解度是20g,故降温至t1℃也可使其饱和.
故答案为:(1) a、b;(2)b和c;(3)60;t1.
【分析】(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其溶解度曲线是向上走的;
(2)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处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根据t2℃时a的溶解度并结合其溶解度曲线分析解答即可.
10.【答案】(1)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不能
(3)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由题中信息知,(1)P点的含义是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a物质溶解度为50g,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形成75g溶液. 不能形成80g溶液。(3)将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是b>c=a,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是a>b>c,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分析】(1)溶解度曲线上交点表示此温度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从图上看,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据此可算出50g水中能溶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25g,(3)从图上看,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从t1℃→t2℃,c的溶解度变小,有溶质析出。
1 / 1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2 物质溶解的量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水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冰水混合物是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是纯净物,不饱和溶液是混合物
D.矿泉水是溶液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一些物质溶于水后的溶液有颜色,如硫酸铜的溶液呈蓝色,氯化铁的溶液呈黄色,A不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不是溶液,B不符合题意;
C、溶液是混合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都属溶液都是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是矿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一些物质溶于水后的溶液有颜色;
B、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C、溶液是混合物;
D、矿泉水是矿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20 g某物质溶解在100 g水里形成溶液,则20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
B.20 ℃时20 g某物质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
C.20 g某物质在100 g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
D.20 ℃时100 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20 g某物质,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A、20℃时,20g物质溶解在100g水里,没指明溶液的状态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无法确定20℃时物质的溶解度是否是20g,A不符合题意;
B、20℃时20g某物质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说法错误,因为没有是否是说明100g水,B不符合题意;
C、20g某物质在100g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说法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C不符合题意;
D、20℃时100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2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说法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3.影响固体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外界条件是(  )
A.加入水的多少 B.加入溶质的多少
C.是否进行震荡和搅拌 D.温度的变化
【答案】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由于固体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只受温度这一个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若想改变固体的溶解度,就只能改变温度,加入水的多少、加入溶质的多少以及是否进行震荡和搅拌不会是影响固体在水中溶解度大小.
故答案为:D.
【分析】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三方面的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当溶质和溶剂确定时,主要看温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部分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
A.食盐 B.熟石灰 C.硝酸钠 D.硫酸铜
【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的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溶解度,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5.(2017·连云港)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
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图中P点不在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16.7%,所以不能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
D、t3℃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不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不相等,所以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6.(2017·北京)25℃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加水
C.加KCl固体 D.倒出部分溶液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结合溶解度曲线图,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由不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转化,可以通过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氯化钾.溶液具有均一性,倒出部分溶液不能改变氯化钾溶液的状态.
故选C.
【分析】大多数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
7.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例如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例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例如   。
【答案】增大;硝酸钾;很小;氯化钠;减小;熟石灰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只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故答案为:增大;硝酸钾;很小;氯化钠;减小;熟石灰.
【分析】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内因是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外部因素是温度.
8.(2017·河南)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将t3℃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乙的溶解度曲线为   (填“X”或“Y”);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t3℃时,将3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
【答案】Y;t2℃;7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将t3℃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乙的溶解度曲线为Y,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2℃,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将3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30g=70g.
故答案为:Y,t2℃,70.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三、综合题
9.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   .
(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   g,或使其温度降到   ℃.
【答案】(1)a、b
(2)b和c
(3)60;t1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ab;
(2)t2℃时,bc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a的溶解度是 80g,所以100g水中加入20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60g,另外由图可知:t1℃时a的溶解度是20g,故降温至t1℃也可使其饱和.
故答案为:(1) a、b;(2)b和c;(3)60;t1.
【分析】(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其溶解度曲线是向上走的;
(2)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处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根据t2℃时a的溶解度并结合其溶解度曲线分析解答即可.
10.(2017·望谟)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请完成下题.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填写“能”或“不能”)   .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填写选项序号) .
A.c>a=b B.a=b>c C.a>b>c D.b>a>c.
【答案】(1)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不能
(3)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由题中信息知,(1)P点的含义是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a物质溶解度为50g,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形成75g溶液. 不能形成80g溶液。(3)将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是b>c=a,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是a>b>c,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分析】(1)溶解度曲线上交点表示此温度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从图上看,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据此可算出50g水中能溶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25g,(3)从图上看,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从t1℃→t2℃,c的溶解度变小,有溶质析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