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拿 来 主 义
——鲁迅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了解写作背景,准确把握本文观点。
3、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论证思路,在驳论文片段仿写中增强文化自信。
2、通过合作交流展示,学习重点语段中比喻论证的妙处。。
预习检测
1、小组交流自主预习内容3分钟,并用红笔在学案上标注疑问。
2、将不能解决的疑问用纸条方式交给老师。
拿来主义
怎样“拿来”?
写什么是一个问题,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
——鲁迅
写 什 么 ?
202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学校组织同学们在鲁迅博物馆开展“致敬大先生——鲁迅经典杂文论坛”,其中《拿来主义》最受青睐。应博物馆的要求,我校要做出精炼的展板来参展。请同学们在自由诵读课文第6—10段的基础上,勾画出直接议论语句,包含三个要点:什么是拿来主义,怎么拿,拿来的意义。口述完成150字左右的展板论坛,学校将择优选送参展。
总结:拿来主义
1. 摆明观点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 如何做到观点
占有,挑选
(有选择地吸收,有区别地对待)
3. 做到观点的意义
怎 么 写 ?
本文最核心的问题是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为论证此观点作者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大宅子 — 比喻论证 —文化遗产
中国不应该这样看世界
第8段: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
种类 表现 比喻义
孱头
昏蛋
废物
反对,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中国应该这样看世界
第9段:拿来主义者对待外来文化的做法
喻体 本体 正确做法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吃掉——吸收
外国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分
送药房,批判的吸收
外国文化中没有使用价值但适当保存一点可以作反面教材的部分
存放一点进博物馆
各自走散,毁灭
外国文化中淫靡腐朽应该完全摒弃的部分
总结:比喻论证
杂文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
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这是鲁迅杂文突出的写作特点之一。
本文巧妙地用继承一座大宅子来作比喻,通过论述对这所大
宅子的态度来阐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道理。巧妙贴切,生动具
体,深入浅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思考:
本文的结构与我们平时所写的议论文结构有何不同?
错误做法二:讨好奉承——送去主义
错误做法三:盲目接受——送来现象
错误做法一:夜郎自大——闭关主义
先破后立
引出观点
思考:哪种做法造成的危害最大?为什么?
● 讨好奉承——送去主义
● 从写作篇幅看,作者详写的是“送去主义”,从“送一批古董”到“捧着几张古画新画”再到“活人梅兰芳”,列举出了送去主义的三种表现。
● 从语言表达看,这一部分“大师”“发扬国光”“象征主义”,引号都表 示都是反讽;“显出一点进步”“丰富”“大度”使用反语的手法,极具嘲讽力度。“磕头贺喜”“残羹冷炙”“奖赏”等词形象的揭示了送去主义的后果。
● 从论证手法看,这一部分还使用了类比论证,作者把中国的“送去主义” 和尼采自诩为太阳做类比,借尼采最后发了疯的结局,讽刺批判送去主义的愚蠢可笑的危害。
总结:“驳论文”的一般思路
1. 树靶子 (明确点出批评的对象)
2. 摆现象 (列举错误现象的表现)
3. 挖根源 (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
4. 谈危害 (阐述错误的严重后果)
5. 提主张 (明示正确的做法主张)
破
立
思考:当下中国青年应该如何对待中华文化?
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言文,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理解、背诵,而且语文、历史等学科考试中也有理解文言文的相关试题。有些学生对此颇有微词,有的说:“文言文是古代的东西,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平时交际根本用不着,学它干什么?删掉多好!”有的说:“现代精品佳作不计其数,这些就足够我们学了,何必学文言文?”有的说:“一个世纪之前,陈独秀《新青年》就已经倡导白话,反对文言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
这些看法得到了一些人的赞同,但显然它们是较为偏颇的。请你针对以上看法写一篇驳论文,阐述你对学习文言文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师点拨
驳——
1、树靶子(第一种:现代生活交际用不着文言文,不必学;第二种:现代精品佳作太多,用不着学文言文;第三种:一个世纪前就已经有人反对文言了,所以更不必学习文言文。)
2、摆现象、挖根源、谈危害
(第一种:违背了联系的观点,割裂了历史,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抛弃;第二种:看法的错误之处在于忽视了文言文对现代人的重要作用;第三种:看法的错误之处在于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仅从表面看待历史现象)
立——
1.学习文言文,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活水。
3.我们应该接受古代文言精华的陶养。
4、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我们以批判吸收的态度看世界文化。希望世界各国,带着善意看中国,带着真诚选择中国文化,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