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边塞诗
01序章
边塞诗 盛唐魂
唐朝的诗浩如烟海,多如繁星。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唐诗海洋中,今天我们只取一滴来细细研究,这一滴,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这就是——边塞诗。
边塞诗的繁荣
边塞诗西周时就有了,《诗经》中就有边塞诗的完整诗篇《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可是直到唐朝之前,边塞诗还不足200首,而唐朝《全唐诗》中的边塞诗就有2000余首。边塞诗为何在唐朝如此盛行呢
1.唐朝的国力强盛,不断开疆拓土,使得疆域越来越大,边境线越来越长,边疆越来越远,这样就容易发生战争!
2.唐朝文人为了入仕纷纷前往军营当幕僚,客观上促进边塞诗的发展和繁荣.
3.唐代流行一种尚武行侠的精神,文人喜欢到边塞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如: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小结:一个越推越远的边疆,一个尚武行侠的时代精神,一群优秀的文人来到边塞,这才有了唐代大规模的边塞诗。
02
字里行间寻意象
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军民生活包括军民的衣食住行,自然风光指边塞不同于中原的独特自然风光,把这些作为题材写进诗歌,就构成了边塞诗的意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象是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意象是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的意象是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的意象是
“扰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意象是
请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燕山”“雪花”“轩辕台”。
“山” “烽火” “马”“交河”。
“沙场”“铁衣”“城”。
“秋月”“长城”。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的意象是
《古意》“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能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中的意象是
《古从军行》“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中的意象是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意象是
“葡萄酒”“夜光杯 “琵琶” “马” “沙场”。
“琵琶”“羌笛”“三军”。
“玉门”“车”“战骨”“蒲桃”。
“黄河”“白云”“孤城”“万仞山”“羌笛”“杨柳”“玉门”。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意象:秋月、雪山、大漠、孤城、
边关、 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
戈矛剑戟、飞箭走马 ;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意象:轮台、 夜郎、天山、阴山、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意象:羌笛、琵琶、胡笳、芦管、鼓、角。
边塞诗中常见的事物意象:木杵、砧声、征衣、陇头。
1 1、分析典型意象,定位诗歌类型。
诗中若出现几个边塞诗中常见意象就可基本判断为边塞诗。
2、烘托人物。
3、描写景象,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感情。
这些意象,往往组合出现,形成的独特的传递诗人情感的艺术世界就是意境。常用来评价边塞诗意境的词语有:雄浑壮阔、瑰丽雄壮、孤寂冷清、悲壮苍凉、萧瑟凄凉等。
意象的作用
请大家先朗读,后判断诗句所对应的意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是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境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的意境是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的意境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的意境是
瑰丽雄壮。
雄浑壮阔。
悲壮苍凉。
孤寂冷清。
萧瑟凄凉。
03
叙述视角探情感
意象是寄托情感的,意境是景中含情的,那么边塞诗往往表达诗人哪些情感呢?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学习任务,探究不同叙事视角的不同情感。
什么是叙述视角?视就是看,简单说就是诗人以什么身份谁的口吻来写这首诗。边塞诗的叙述视角有哪些呢?
叙述视角探情感
从军行
[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 唐 ]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子夜吴歌·秋歌
[ 唐 ] 李白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前出塞
[ 唐 ]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请同学们思考上面四首诗叙述视角有何不同 流露了什么样的情感
叙述视角探情感
从军行
[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 唐 ]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将士视角
战争惨烈
报国豪情
故乡之思
亲人之念
艺术手法:一二句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三四句,用典 借代
修辞手法 比喻
子夜吴歌·秋歌
[ 唐 ] 李白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叙述视角探情感
思妇
视角
批判战争
向往和平
思念亲人
寓情于景,景中含情
前出塞
[ 唐 ] 杜甫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叙述视角探情感
旁观者
视角
控诉战争
渴望和平
兵车行
[ 唐 ]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小结:这个环节我们探究了不同的叙事视角,有渴望战场杀敌报国的将士,有渴望家国团圆觉悟很高的思妇,有渴望国家和平的思考者,这些不同视角其实构成了盛唐共同的边塞情怀,然后才能支撑起唐朝的辽阔边疆。下面我们归纳一下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边塞诗常见思想情感主题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2.表现与亲人友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抒情主人公的思乡之情。《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除了赞扬战士们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也揭露了军中官兵对立,苦乐悬殊的事实。
燕歌行
[ 唐 ]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不同的国运,边塞诗呈现出来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统治者——穷兵黩武 战争罪恶 家乡——思乡念亲 渴望和平
将士——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雄浑苍莽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有喜有乐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而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情感也不同。
边塞诗主题:
04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行路难五首(其三) 贺兰进明
君不见荒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荡子从军事征战,娥眉婵娟守空闺。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深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首诗就是从这个角度着笔的,反映了思妇与戍边将士的分离之苦。
B.“春花落尽”“秋风始高”将人物的情感置于时序转换中,揭示出人物望眼欲穿、度日如年的心境。
C.“荡子事征战”与“娥眉守空闺”对举,前者为“因”,后者为“果”,透露出诗人对征战的批判之情。
D.“蜂不窥”“燕不栖”是对暮春和初秋景物的描写,营造了冷寂的氛围,衬托了戍边将士孤独、寂寞的处境。
2.“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6分)
1.D(“衬托了戍边将士孤独、寂寞的处境”错误,开头四句是从思妇的角度写的,衬托的是思妇的孤独、寂寞。)
2.第一问: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对征人的思念。(2 分)第二问:①抓住细节描写来抒情,写女主人公“下泪”,借此表现女主人公独守空闺的寂寞和对征人的思念;②借表达上的层层递进来抒情,借助“自然”与“况复”这两个词语,将凄楚悲凉之情推向高潮;③以“乌夜啼”烘托女主人公的孤枕难眠之悲,使其悲痛之情更具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1),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释】(1)胡瓶:西域出产的一种储水器。紫薄汗:健马名。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将领的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
B. 次句暗示将领时刻准备奔赴边塞,保境安民。
C. 后两句写出了将军奔赴边关杀敌的神速和气势。
D.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
2. 古诗常用“楼兰”泛指敌人,这是借代的运用,它能使诗歌形象突出、特点鲜明。下面没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D.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D
B
3. 仔细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两首《从军行》所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
从军行 / 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参考答案]
同:都通过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描绘,赞颂了边关将士英勇无畏、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
异:第一首通过描绘将士们英勇无畏、为国出征的豪情,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强大与军力的自信与自豪之情。第二首还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爱护,以及对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同情。
【1题详解】D项,“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赏析错误。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急切想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将军形象。首句描绘这位将军的战士装束和勇武雄姿,次句通过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描写暗示出将军时时想着边塞的安危,时时准备奔赴边塞,保境安民的心情,最后两句,豪气生发,尤显英雄本色,既写出了军队攻城拔寨的神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心理。通过分析可知,这首诗没有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之意。
故选D。
【2题详解】
A项,句意为“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这里用“孤帆”代指“行舟”,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B项,句意为“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这里没有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C项,句意为“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这里“管弦”代指“音乐”,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D项,句意为“刘裕统帅大军北伐,横扫敌兵如猛虎下山,气吞强虏”。这里以“金戈铁马”代指“军队”,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故选B。
【3题详解】
第一首:描写的是一位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诗的首句写这位将军的
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次句转写边塞之景,意在营造和烘托气氛,又意在蓄势,在如
水秋月的广阔清寒背景下,一身戎装将军威风凛凛,暗示将军之心时时想着边塞的安
危,时时准备奔赴边塞,保境安 。一位勇武的将军形象就被传神地勾勒了出一种自信
和自豪心理。
第二首:先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诗的后两句,豪气生发,尤显英雄本色,
既写出了军队攻城拔寨的神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 的将士们死在边关,而没有办法好好安葬,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惨烈,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 之心。诗的一、二句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三、四句写有不少战士在这场战斗中为国捐躯,将军上表请求把战死的将士的尸骨运回安葬,表明了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此诗以旷远苍茫的荒野战场作为背景,“黄叶”“云沙”等边塞景象更进一步烘托出边塞的荒凉,给人以满日萧然、凄凉悲怆之感。最后两句感情真挚,造句沉痛,更增悲怆之气。全诗读来颇令人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通过分析对比可以看出,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体现在作者都是通过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边关将士英勇无畏、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不同之处是:第一首通过对一位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心理;第二首则是通过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无数的将士们死在边关,而没有办法好好安葬,将军上表请求把战死的将士的尸骨运回安葬,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惨烈以及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
布置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课后搜集自己喜欢的两首边塞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及运用的艺术手法。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