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黄 河一、知黄河(1)源头 入海口:(p48页)
(2)上中下游的划分: (p48页)
(3)流经的地形区 (地图册p12)
(4) 流经的省份 (p48页)
渤海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黄河源头之——约古宗列曲黄河源源位于青海的腹地。河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曲,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卡日曲最长支流那扎胧查河是黄河的正源。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似繁星点点,又似粒粒晶莹的珍珠。 在盆地中相对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拥有众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满天星斗来比拟也不显得过分。灌木有的长到一米高,鱼类繁多,水鸟成群,湖边的草滩上还有黄羊、野驴不时出现。
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这是黄河的源头地区,旅游者在这里根本无法想象黄河之宗竟不是滔滔洪水,而是一股股细微的清泉和一片有许多砂砾野草的温林荒滩。
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 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成“几”字形流经九个省。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干流长度:5500千米 (中国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居我国第二)
流量:480亿立方米(很小)渤海黄河流经的省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 蒙 古 高 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河水系图湟水洮河汾河渭河河口孟津二、黄河之功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青铜峡电站 小浪底电站 龙羊峡电站 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位于青海省。是黄河上游第一个大型梯级电站,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有“龙头”电站的美称。龙羊峡电站1976年开始兴建,以大坝最高、最大的库容,最大的单机容量而著称于世。龙羊峡建成后境内形成了面积383平方公里,总库容246亿立方米的巨大人工湖,可供利用面积近200平方公里,是目前我国海拔最高的人工湖, 小浪底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小浪底景区内最具特色的风景线之一。小浪底大坝位于洛阳孟津县小浪底镇,距离济源市30公里。小浪底大坝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也是我国跨世纪第二大水利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6台30万千瓦混流式发电机)地下发电厂房,高160米,长1667米的粘土斜心墙堆石坝,巍峨的进水塔,壮观的出水口,在不足一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纵横交错的108条洞群等,使小浪底具备了防洪、防凌、发电、排沙等多项功能,是旅游者观赏黄河沧桑巨变的一大景观。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活动,气势雄伟,媲美钱塘潮。水库蓄水后在大坝上游所形成的浩淼水面、曲折河巷与雄伟山势竞相生辉,构成了“北国山水好风光——黄河小浪底”。壮丽的景观
——旅游资源壶口瀑布黄河壶口瀑布秦晋大峡谷黄河河床中,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 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巨大的浪涛,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站在河边观瀑,游人莫不唱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威武雄壮的歌声。
滔滔黄河水在流经吉县龙王山附近时,由300米乍缩为50米,飞流直下,猛跌深槽,如壶注水然,故曰“壶口”。骇浪翻滚,惊涛拍岸,云雾排空,其雄壮之势,无与伦比。。
水底冒烟洲飞人柯受良和黄河小子朱朝晖先后驾驶汽车和摩托车成功飞越黄河壶口瀑布景区 。
河入“壶口”处,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恰似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十数里外可望 。口旱地行船口瀑布落差大,加之瀑布下的深槽狭长幽深,水流湍急,给水上船只通行带来很大的困难。过去从壶口上游顺水下行船只,不得不先在壶口上边至龙王庙处停靠,将货物全部御下船来,换用人担,畜驮的方法沿着河岸运到下游码头,同时,靠人力将空船拉出水面,船下铺设圆形木杠,托着空船在河岸上滚动前进,到壶口下游水流较缓处,再将船放入水中,装上货物,继续下行,在岸上人力拖船很费力气,常常需上百人拼命拉纤。尽管有一些圆形木杠,铺在船下滚动,但石质河岸上仍被船底的铁钉擦划得条痕累累。在当时的条件下,“旱地行船”可能是水上运输越过壶口瀑布的最佳选择,它与壶口瀑布上下比较平缓的石质河岸相适应,近来,由于公路、铁路的迅速延伸,以及壶口附近黄河大桥的修建,过壶口的水上航运已阻断多年,旱地行船现仅可看到昔日行船留下的痕迹 水资源灌溉“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塞上江南在大西北的高山荒漠旁边,虽然地处半干旱地区,但还有江南风光般的肥沃土地,这就是著名的“塞上江南”。这里的对比是强烈的,大漠金沙、黄土丘陵,水乡绿稻、林翠花红,在这里不仅都可以领略到,而且你还会惊奇地发现,这两种不同的景色,融合的竟是那么巧妙,交织出一幅“塞上江南美好画”的五彩画卷。去宁夏的游客都赞美说:“宁夏,就像一个刚刚揭开面纱的回族少女,内在美和外在美融集一身,太美了!” 在农业方面,宁夏平原为中国水稻集中产区之一,且河湖众多,颇似江南风光,所以叫做塞上江南。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提供灌溉水源
提供水能
旅游资源黄河之功上游荒漠化严重 凌汛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引起洪涝断流三、黄河之过由于黄河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黄河凌汛 黄河河套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每当春季上游解冻时,下游仍处于冰封状态,大量浮冰下泄,形成冰坝和冰桥,使水位抬高,这就是黄河凌汛。图为黄河河套凌汛。资料一:“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黄河每立方千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为35千克,高峰时达570千克。每年输入下游泥沙达16亿吨。古人称黄河“一石水,六斗泥”。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长宽各一米的沙坝,其长度是到月球长度的3倍。黄河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因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人为因素毁林毁草,破坏植被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3。48
兰州6。67
孟津38。3
利津24。7
河口思考:黄河流经哪个地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为什么? 地上悬河
当黄河进入平原后—坡度变缓—河道变宽—河水流速慢—泥沙沉积—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如何形成的呢?地 面“地上河”动画演示黄河下游“地上河”土质疏松暴 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势低平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地上河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图下游——悬河▲
思考:
“悬河”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资料二:“痛苦的记忆”: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20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一次大的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了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更是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洪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
黄河断流现象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黄河下游出现了断流现象,而且断流的天数越来越多,长度也越来越长,严重影响两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1998年断流达137天。1999年以来政府在黄河流域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实现了全年不断流。断流的原因造成黄河下游河道发生断流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的限制,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黄河流域水资源相对匾乏,时空分布不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②近年气候影响,降雨最明显减少,径流量减少;③黄河流域及下游灌区人类活动(主要是农业灌溉),尤其是下游引水量大幅度增加;④现行的管理体制与人为的浪费;⑤中游缺乏控制性的调节水库等。 四、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具 体 措 施上游:梯级开发水能,修建大型水利枢
纽工程;植树种草
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植树
种草,修筑梯田,中上游修建水库——治黄的关键
下游:培修加固大堤;加强水库建设与管理,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 和管理,增强节水护水意识,同时“引长济黄”小结黄河过功治理与开发1在图上找出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孟津
2黄河流域水电站或水利枢纽工程集中在 (上、中、下)游。
3被称为“塞上江南”的是 平原 反馈练习1.黄河发源于我国的 山脉,又注入 海,黄河的源头是 .
2.黄河干流形如一个巨大的 (汉字)形。上游有 和 两大支流;中游有 和 两大支流。
3.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是 ,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是 。
4.黄河发源于我国 高原上的 山脉,中游流经 高原和 高原,下游流经 平原;流经 、 、 、
、 、 、 、 、 九省区 .阅读49页课文并结合图2.33和图2.34,说出“地上河”形成的原因?带来的灾害?
黄河中游流经 ,黄土高原土层 ,植被破坏严重,一遭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黄河进入下游地区,河道变宽,河水流速
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是河床逐渐 ,成为“ 黄河忧患:
上游草场退化, 严重,上游河段开冻较早形成 。
中游多泥沙, 严重。
下游形成“ ”易决口泛滥。
治理措施:
上游 ,
中游 ,
下游
治理黄河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