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8-2019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18-2019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2-11 16:15:50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8·石景山模拟)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碳酸钙 B.面粉
C.食盐 D.植物油
【答案】C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碳酸钙、面粉和植物油均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食盐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
故答案为:C。
【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肥皂液洗涤衣服上的油渍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污
D.用乳化剂稀释难溶于水的液态农药
【答案】C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污是溶解原理,不是乳化现象;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洗涤用品去油污为乳化原理,而汽油去油污为溶解原理分析。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符合题意;
B.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而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不符合题意;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根据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分析。
4.(2018·铁岭)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豆浆
C.玉米糊 D.汽水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酸奶、豆浆和玉米糊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汽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5.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
A.生石灰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若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要降低温度,生石灰、氢氧化钠放入水中会使温度升高,氯化钠放水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硝酸铵溶解时吸热会使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
6.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完全溶解后,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的变化情况是(  )
A.A液面升高,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升高
C.AB液面均无变化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硝酸铵溶解时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所以瓶内气压会减小,U形管A端上升,B端下降;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使温度降低引起装置内压强变小分析。
7.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现象中,不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服 D.用沐浴露洗澡
【答案】A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的原理,不是乳化原理;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洗涤用品去除油污为乳化原理,而汽油除油污是溶解原理分析。
8.(2018·扬州)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水无法鉴别的是(  )
A.CuSO4、Na2SO4 B.KCl、NaCl
C.CaCO3、Na2CO3 D.NH4NO3、NaNO3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碱盐的溶解性
【解析】【解答】A.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氯化钠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于水温度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C、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硝酸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9.(2018九下·东区月考)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③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④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一定是碱溶液;⑤溶液中溶质都是以微粒分散于溶剂中,悬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⑥溶液一定均一、稳定,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⑦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其中符合题意的个数有(  )
A.2 B.3 C.4 D.5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解析】【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①不符合题意;②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②符合题意;③溶液和浊液都是混合物,③不符合题意;④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Na2CO3溶液呈碱性但不是碱溶液,④不符合题意;⑤溶液中溶质都是以微粒分散于溶剂中,悬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⑤符合题意;⑥溶液一定均一、稳定,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⑥符合题意;⑦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⑦不符合题意。其中符合题意有②⑤⑥。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液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来判断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都是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强碱弱酸盐呈碱性,溶液是否饱和说的是溶液的状态,而溶液的农、稀指的是溶质质量分数,据此分析解答
二、填空题
10.医疗用的碘酒是把碘溶于酒精制成的,其中溶质是   ,溶剂是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70mL酒精和30mL水互溶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答案】碘  ;酒精;白磷;二硫化碳;硫酸铜;水;酒精;水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碘酒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溶质是白磷,溶剂是二硫化碳;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溶剂是水;70mL酒精和30mL水互溶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
【分析】固体、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混合,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只要有水,则水为溶剂,另一种物质为溶质。
11.(2018九上·南宫月考)将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相同水的①、②号试管中。充分震荡后发现:①号试管的液体中分散着小液滴;②号试管内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则①号试管内是   (选填“溶液”或“乳浊液”,下同);②号试管内是   。
【答案】乳浊液;溶液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解答】①试管中的液体中分散着小液滴得到的是乳浊液,②试管中得到的是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都不稳定,①试管中小液滴和水分层,溶液具有稳定性,②试管中无变化。
【分析】根据溶液及浊液的区别分析,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而浊液不均一不稳定。
12.把一块生石灰放到盛有半杯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是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下同)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该清液属于   ,向这个清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后,形成的是   .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   .
【答案】悬浊液;溶液;悬浊液;CaO+H2O═Ca(OH)2;CO2+Ca(OH)2═CaCO3↓+H2O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由于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则充分搅拌后形成的是悬浊液.
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清液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溶液.
向清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故形成的是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悬浊液;溶液;悬浊液;CaO+H2O═Ca(OH)2;CO2+Ca(OH)2═CaCO3↓+H2O.
【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清液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3.(2017·泗阳模拟)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用正确的化学知识完成下面几道小题:
①碳酸饮料中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粒子是    (符号表示);
②煮骨头时常加入少量食醋,以增加汤中钙   (填元素、单质、分子)的含量;
③人们利用洗洁精    功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④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
【答案】H+;元素;乳化;铝制品表面的铝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铝保护膜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元素的概念;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①碳酸饮料中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粒子是H+.
故填:H+.②煮骨头时常加入少量食醋,以增加汤中钙元素的含量.
故填:元素.③人们利用洗洁精乳化 功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故填:乳化.④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制品表面的铝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铝保护膜.
故填:铝制品表面的铝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铝保护膜.
【分析】①碳酸饮料中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粒子是碳酸电离出的氢离子;②煮骨头时常加入少量食醋,是因为食醋中的醋酸能和钙盐反应生成钙离子,钙离子能被人体吸收,以补充钙元素;③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④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
14.(2017·河南模拟)请用“左边”或“右边”填写下列空白.
两边同时加入金属后,哪边反应快?   .
两边同时加入固体后,哪边试管璧热   .
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里哪边液面高   .
取下镁带点燃后,将生成物全部放回,哪边重?   .
【答案】左边;右边;右边;左边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解:(1)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在锌前,因此两种金属和同样的酸溶液反应,镁反应的快,故答案为:左边(2)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而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故答案为:右边(3)由于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因此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里液面高的也就是得到气体少即得到氧气的试管,而氧气在正极上得到,故答案为:右边(4)由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应该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因此反应后的固体比反应前的质量大,故答案为:左边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和稀酸溶液反应时就越快;溶于水能够使温度升高的固体物质有氢氧化钠和生石灰氧化钙;通电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由于镁在空气中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因此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要大.
三、综合题
15.(2018九上·乐亭期末)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天津港爆炸事故”现场发现存放有某物质X,该物质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易燃气体乙炔和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热,该化学方程式为:X+2H2O═C2H2↑+Ca(OH)2.则X的化学式为   。另一种危化品金属镁燃烧后也不能用普通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因为二氧化碳会支持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金属镁的这个燃烧事实使我们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
(2)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用    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这个过程主要是将水中的可溶性钙盐转化为碳酸钙(水垢的主要成分)沉淀的过程。如何证明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
(3)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不属于乳化现象的是_____(填序号)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洗手液洗去手上的油污 D.用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4)阳刚同学要在家中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   (填序号)。
①食盐 ②苏打 ③生石灰 ④硝酸铵
(5)小明发现铁锅易生锈,是因为铁与   发生了缓慢氧化,实验室可用稀硫酸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为   ,工业上常用赤铁矿石炼铁,炼铁原理为   。
(6)铝合金常用作自行车的车架,是因为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答案】(1)CaC2;CO2+2Mg 2MgO+C;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2)煮沸;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3)A
(4)④
(5)氧气、水;3H2SO4+Fe2O3=3H2O+Fe2(SO4)3;3CO+Fe2O3 3CO2+2Fe
(6)4Al+3O2=2Al2O3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CaC 2;CO 2+2Mg 2MgO+C,也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2)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3)利用汽油能溶解污物而除去油污,此现象是溶解而非乳化,正确;
(4)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的降低,
(5)铁锅易生锈,是因为铁与水、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3H2SO4+Fe2O3=3H2O+Fe2(SO4)3 ;3CO+Fe2O3 3CO2+2Fe;
(6)4Al+3O2=2Al2O3。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和该反应的方程式为X+2H2O═C2H2↑+Ca(OH)2,生成物中为共含有1个钙原子,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物质中只有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则X中含有1个钙原子,2个碳原子,其化学式为:CaC2。镁可以在不能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Mg 2MgO+C,也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2)硬水中主要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热后转变成不溶性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实验室中用蒸馏法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根据碳酸盐可与酸反应,可加入稀盐酸进行检验。具体操作是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3)A、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污物而除去油污,此现象是溶解而非乳化,正确;A符合题意;
B、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乳浊液而除去,属于乳化现象,错误;B不符合题意;
C、是利用洗手液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乳浊液而除去,因此,属于乳化现象,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是利用洗发精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乳浊液而除去,因此,属于乳化现象,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A、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错误;A不符合题意;
B、苏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错误;B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错误;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的降低,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铁锅易生锈,是因为铁与水、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H2SO4+Fe2O3=3H2O+Fe2(SO4)3 ;
在高温的条件下,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3CO2+2Fe;
(6)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1 / 12018-2019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8·石景山模拟)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碳酸钙 B.面粉
C.食盐 D.植物油
2.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肥皂液洗涤衣服上的油渍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污
D.用乳化剂稀释难溶于水的液态农药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4.(2018·铁岭)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豆浆
C.玉米糊 D.汽水
5.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
A.生石灰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6.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完全溶解后,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的变化情况是(  )
A.A液面升高,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升高
C.AB液面均无变化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现象中,不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服 D.用沐浴露洗澡
8.(2018·扬州)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水无法鉴别的是(  )
A.CuSO4、Na2SO4 B.KCl、NaCl
C.CaCO3、Na2CO3 D.NH4NO3、NaNO3
9.(2018九下·东区月考)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③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④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一定是碱溶液;⑤溶液中溶质都是以微粒分散于溶剂中,悬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⑥溶液一定均一、稳定,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⑦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其中符合题意的个数有(  )
A.2 B.3 C.4 D.5
二、填空题
10.医疗用的碘酒是把碘溶于酒精制成的,其中溶质是   ,溶剂是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70mL酒精和30mL水互溶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11.(2018九上·南宫月考)将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相同水的①、②号试管中。充分震荡后发现:①号试管的液体中分散着小液滴;②号试管内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则①号试管内是   (选填“溶液”或“乳浊液”,下同);②号试管内是   。
12.把一块生石灰放到盛有半杯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是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下同)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该清液属于   ,向这个清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后,形成的是   .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   .
13.(2017·泗阳模拟)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用正确的化学知识完成下面几道小题:
①碳酸饮料中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粒子是    (符号表示);
②煮骨头时常加入少量食醋,以增加汤中钙   (填元素、单质、分子)的含量;
③人们利用洗洁精    功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④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
14.(2017·河南模拟)请用“左边”或“右边”填写下列空白.
两边同时加入金属后,哪边反应快?   .
两边同时加入固体后,哪边试管璧热   .
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里哪边液面高   .
取下镁带点燃后,将生成物全部放回,哪边重?   .
三、综合题
15.(2018九上·乐亭期末)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天津港爆炸事故”现场发现存放有某物质X,该物质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易燃气体乙炔和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热,该化学方程式为:X+2H2O═C2H2↑+Ca(OH)2.则X的化学式为   。另一种危化品金属镁燃烧后也不能用普通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因为二氧化碳会支持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金属镁的这个燃烧事实使我们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
(2)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用    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这个过程主要是将水中的可溶性钙盐转化为碳酸钙(水垢的主要成分)沉淀的过程。如何证明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
(3)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不属于乳化现象的是_____(填序号)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洗手液洗去手上的油污 D.用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4)阳刚同学要在家中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   (填序号)。
①食盐 ②苏打 ③生石灰 ④硝酸铵
(5)小明发现铁锅易生锈,是因为铁与   发生了缓慢氧化,实验室可用稀硫酸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为   ,工业上常用赤铁矿石炼铁,炼铁原理为   。
(6)铝合金常用作自行车的车架,是因为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碳酸钙、面粉和植物油均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食盐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
故答案为:C。
【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答案】C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污是溶解原理,不是乳化现象;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洗涤用品去油污为乳化原理,而汽油去油污为溶解原理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符合题意;
B.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而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不符合题意;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根据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酸奶、豆浆和玉米糊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汽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5.【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若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要降低温度,生石灰、氢氧化钠放入水中会使温度升高,氯化钠放水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硝酸铵溶解时吸热会使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硝酸铵溶解时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所以瓶内气压会减小,U形管A端上升,B端下降;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使温度降低引起装置内压强变小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的原理,不是乳化原理;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洗涤用品去除油污为乳化原理,而汽油除油污是溶解原理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碱盐的溶解性
【解析】【解答】A.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氯化钠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于水温度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C、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硝酸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9.【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解析】【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①不符合题意;②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②符合题意;③溶液和浊液都是混合物,③不符合题意;④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Na2CO3溶液呈碱性但不是碱溶液,④不符合题意;⑤溶液中溶质都是以微粒分散于溶剂中,悬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⑤符合题意;⑥溶液一定均一、稳定,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⑥符合题意;⑦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⑦不符合题意。其中符合题意有②⑤⑥。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液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来判断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都是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强碱弱酸盐呈碱性,溶液是否饱和说的是溶液的状态,而溶液的农、稀指的是溶质质量分数,据此分析解答
10.【答案】碘  ;酒精;白磷;二硫化碳;硫酸铜;水;酒精;水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碘酒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溶质是白磷,溶剂是二硫化碳;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溶剂是水;70mL酒精和30mL水互溶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
【分析】固体、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混合,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只要有水,则水为溶剂,另一种物质为溶质。
11.【答案】乳浊液;溶液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解答】①试管中的液体中分散着小液滴得到的是乳浊液,②试管中得到的是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都不稳定,①试管中小液滴和水分层,溶液具有稳定性,②试管中无变化。
【分析】根据溶液及浊液的区别分析,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而浊液不均一不稳定。
12.【答案】悬浊液;溶液;悬浊液;CaO+H2O═Ca(OH)2;CO2+Ca(OH)2═CaCO3↓+H2O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由于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则充分搅拌后形成的是悬浊液.
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清液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溶液.
向清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故形成的是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悬浊液;溶液;悬浊液;CaO+H2O═Ca(OH)2;CO2+Ca(OH)2═CaCO3↓+H2O.
【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清液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H+;元素;乳化;铝制品表面的铝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铝保护膜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元素的概念;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①碳酸饮料中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粒子是H+.
故填:H+.②煮骨头时常加入少量食醋,以增加汤中钙元素的含量.
故填:元素.③人们利用洗洁精乳化 功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故填:乳化.④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制品表面的铝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铝保护膜.
故填:铝制品表面的铝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铝保护膜.
【分析】①碳酸饮料中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粒子是碳酸电离出的氢离子;②煮骨头时常加入少量食醋,是因为食醋中的醋酸能和钙盐反应生成钙离子,钙离子能被人体吸收,以补充钙元素;③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④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
14.【答案】左边;右边;右边;左边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解:(1)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在锌前,因此两种金属和同样的酸溶液反应,镁反应的快,故答案为:左边(2)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而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故答案为:右边(3)由于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因此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里液面高的也就是得到气体少即得到氧气的试管,而氧气在正极上得到,故答案为:右边(4)由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应该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因此反应后的固体比反应前的质量大,故答案为:左边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和稀酸溶液反应时就越快;溶于水能够使温度升高的固体物质有氢氧化钠和生石灰氧化钙;通电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由于镁在空气中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因此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要大.
15.【答案】(1)CaC2;CO2+2Mg 2MgO+C;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2)煮沸;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3)A
(4)④
(5)氧气、水;3H2SO4+Fe2O3=3H2O+Fe2(SO4)3;3CO+Fe2O3 3CO2+2Fe
(6)4Al+3O2=2Al2O3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CaC 2;CO 2+2Mg 2MgO+C,也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2)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3)利用汽油能溶解污物而除去油污,此现象是溶解而非乳化,正确;
(4)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的降低,
(5)铁锅易生锈,是因为铁与水、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3H2SO4+Fe2O3=3H2O+Fe2(SO4)3 ;3CO+Fe2O3 3CO2+2Fe;
(6)4Al+3O2=2Al2O3。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和该反应的方程式为X+2H2O═C2H2↑+Ca(OH)2,生成物中为共含有1个钙原子,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物质中只有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则X中含有1个钙原子,2个碳原子,其化学式为:CaC2。镁可以在不能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Mg 2MgO+C,也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2)硬水中主要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热后转变成不溶性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实验室中用蒸馏法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根据碳酸盐可与酸反应,可加入稀盐酸进行检验。具体操作是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3)A、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污物而除去油污,此现象是溶解而非乳化,正确;A符合题意;
B、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乳浊液而除去,属于乳化现象,错误;B不符合题意;
C、是利用洗手液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乳浊液而除去,因此,属于乳化现象,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是利用洗发精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乳浊液而除去,因此,属于乳化现象,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A、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错误;A不符合题意;
B、苏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错误;B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错误;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的降低,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铁锅易生锈,是因为铁与水、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H2SO4+Fe2O3=3H2O+Fe2(SO4)3 ;
在高温的条件下,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3CO2+2Fe;
(6)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