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8-23 16:15:47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7·黑龙江)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答案】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2.(2017七下·江海期末)地球自转与公转相同之处是(  )
A.周期 B.方向
C.产生的现象 D.都围绕着地轴转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交替;②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形成。所以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相同点是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转。故选B。
3.(2017八下·彭水会考)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上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和时差,与ABD无关,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需要识记自转产生的两个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差。
4.(2017八下·彭水会考)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中不可信的是(  )
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夏季
B.俄罗斯的河流都已经结冰
C.南极有极夜现象
D.我国科学家准备去南极考察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运动,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则相反),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是北半球的春季;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夏季;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是北半球秋季;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冬季;所以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则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我国科学家准备去南极考察,故ABC正确,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地区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需要主要的是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不要混淆了。
5.(2017八上·濮阳开学考)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A图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故不符合题意。
B图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故符合题意。
C图由符号“N”判定该图表示北极,但方向是顺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D图由符号“S”判定该图表示南极,但方向是逆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明确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南顺北逆是解题的关键。
6.(2017七下·徐州期末)“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英国伦敦(中时区)的华人收看飞船发射直播时,当地时间是(  )
A.16日7时30分 B.16日23时30分
C.17日0时30分 D.17日15时30分
(2)伦敦和北京出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海陆差异 D.纬度差异
【答案】(1)B
(2)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在不停地自转,各地区由于经度位置的不同,位置偏东的地区先看到日出,位置偏西的后看到日出,导致地方时的差异。(1)地球上各地根据经度位置的不同,共分为24个时区,英国伦敦是在中时区,北京是东八区,北京比伦敦早8个小时,当北京时是10月17日7点30分时,伦敦是10月16日的23点30分,故选B。(2)北京和伦敦出现地方时的差异是由于球的自转,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导致位置偏东的地区比位置偏西的先看到日出,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有关知识,主要考查的是由地球自转导致地方时的差异,这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学生有较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7.(2017八下·厦门期中)福建某中学兴趣小组在该日观察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短,最接近正午影子图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一天当中早晚,太阳光斜射,影子就长;正午太阳光直射,影子最短;一年中,夏至日阳光直射我们北半球,影子是四季中最短的;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半球,对于我们北半球来说,影子是四季中最长的。读图可知,C最短,是备选答案。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的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影子长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理解能力。这题比较难。
8.(2017七下·顺德月考)国际日期变更线与下列哪条经线大致重合(  )
A.0° B.180° C.20°W D.20°E
【答案】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经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重合),故本题选B。
9.(2017七下·泗阳月考)巴西里约夏季奥运会于2016年8月5日19时55分(西三区区时)正式开幕。
奥运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  )
A.8月5日6时55分 B.8月5日16时55分
C.8月6日6时55分 D.8月6日16时55分
【答案】C
【知识点】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区时的计算。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是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东加西减。掌握区时的计算方法即可解答。我国采用北京时间(东八区),而巴西采用西三区,所以时差是11个小时。我国在东半球,时间较早,巴西时间加上时差就是北京时间。所以巴西开幕式的时间是8月5日19时55分加上11个小时,是8月6日6时55分。
10.(2017八下·兰州期中)兰州(约36°N)一年太阳光直射的次数是(  )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即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兰州(约36°N),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因此兰州没有阳光直射现象。故答案选A。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即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内有一次阳光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
11.(2017八下·兰州期中)地球公转产生了(  )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现象
C.四季的变化 D.太阳的东升西落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和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的自转形成的,四季的变化是地区的公转形成的,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形成的。
故选:C。
【点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及产生的现象,牢记即可。
12.(2017八下·厦门期中)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极昼极夜
C.月亮阴晴圆缺 D.四季更替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的现象;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的现象;月亮阴晴圆缺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故答案选A。
13.(2017八下·厦门期中)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下图示意一年“二十四节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立冬至次年立春期间影响我国大范围主要气象灾害是(  )
A.洪涝 B.台风 C.梅雨 D.寒潮
(2)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踏青扫墓大多选择在(  )
A.立春 B.清明 C.夏至 D.冬至
【答案】(1)D
(2)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立冬至次年立春期间是指的冬季,发生在冬季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寒潮;洪涝是气候灾害;台风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梅雨发生在夏初。故答案选D。(2)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故答案选B。
14.(2017八下·厦门期中)神舟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是我国第6次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2016年11月18日顺利返回着陆。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飞船飞行期间,地球公转位于(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2)飞船飞行期间,厦门昼夜长短的变化是(  )
A.昼变长、夜变长 B.昼变短、夜变短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变长、夜变短
【答案】(1)B
(2)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春分日即3月21日;夏至日即6月22日;秋分日即9月23日;冬至日即12月22日。神舟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7日至11月18日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即乙段。故答案选B。(2)神舟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7日至11月18日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太阳直射南半球,对于北半球的厦门来说,昼短夜长。故答案选C。
15.(2017八下·枝江期中)以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各地的昼夜交替现象
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宜昌球迷上午9:00观看美国当地时间20:00举行的NBA篮球赛一年中
D.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季节发生变化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地球运动的形式有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间的差异,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所以ABC都是有自转产生的,旗杆影子的变化与太阳高度的变化有关,所以是有公转引起的。故选D。
16.(2017八下·佛冈期中)如下图是广州某一天太阳东升西落的轨迹示意图,这一天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A中3月21日是春分日昼夜平分,B6月22日是夏至日昼长夜短,C9月23日是秋分日昼夜平分,D12月22日是冬至日昼短夜长,从图中可知,广州这天日出是5:16,日落是18:41,计算得昼长夜短,是6月22日,夏至日。
17.(2017·德州)2017年5月15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纽约大学(西五区)的中国留学生收看电视直播的时间是(  )
A.14日21时 B.14日23时 C.15日21时 D.15日23时
【答案】A
【知识点】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东八区与西五区相差13个时区,也就是相差13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当东八区(北京时间)是5月15日上午10时,纽约大学(西五区)的时间为5月14日21时。
故选:A
【点评】理解“东加西减”,推算区时。已知西侧时区的区时,求东侧时区的区时,要用加法,即“东加”;已知东侧时区的区时,求西侧时区的区时,要用减法,即“西减”。
18.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结合图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周年往返路径示意图、图4光照图,完成小题。
(1)奥运会期间,青岛昼夜长短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昼变长夜变短,昼长于夜 B.昼变短夜变长,昼长于夜
C.昼变长夜变短,昼短于夜 D.昼变短夜变长,昼短于夜
(2)图4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3中的(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答案】(1)B
(2)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等长;8月5日-21日地球运行在夏至和秋分之间,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昼长夜短;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山东省东营市此时昼变短夜变长,昼长于夜,故选项B符合题意.
(2)读图2可得,图中自转的时针方向是逆时针,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图,北极圈以北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图1中②点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地图理解答题即可。
19.读经纬网,完成小题
(1)图中M地的地理位置是(  )
A.160°E,20°N B.160°W,20°S
C.160°E,20°S D.160°W,20°N
(2)关于M地的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极昼极夜现象
B.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D.夏至日时,昼长夜短
(3)关于N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南北半球上来讲,N点在北半球
B.N处于低纬度
C.N在M的西北方向
D.N地的日期总比M地晚
【答案】(1)B
(2)B
(3)D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在图中两160°经线之间画出180°经线,在两20°纬线之间画出0°纬线;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0°经线以东、180°经线以西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0°经线以西、180°经线以东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因此可判断,图中M地的地理位置是(160°W,20°S)。故选:B。
(2)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在图中两个20°之间,可画0°纬线(赤道),读图可知,M地所在的纬线位于赤道以南是南纬20°(位于南半球),在是23.5°N-23.5°S之间属于热带范围,有阳光直射现象,故A、C不正确,B正确;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故D不正确。故选:B。
(3)读图分析可知,N地的地理坐标为160°E,20°N;位于北半球(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属于低纬度(0-30°);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N在M的西北方向;N地位于东十二区,M地位于西十二区,N地的日期总比M地早,故选项D符合题意。
【点评】该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及地球公转的概况,理解答题即可。
20.(2017七下·江海期末)下列城市中,6.22这天,白昼时间最长,日出时间最早的是(  )
A.广州 B.哈尔滨 C.上海 D.拉萨
【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6.22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度位置最北的地方,白昼时间最长,广州、哈尔滨、上海、拉萨四城市中,纬度位置最北的是哈尔滨;日出时间最早的是经度最靠东的地方,广州、哈尔滨、上海、拉萨四城市中,经度位置最东的是哈尔滨;故答案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和地球的公转,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居于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
21.(2017·包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丈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4为二十四节气图(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清明至谷雨这段时间,内蒙古地区
A.昼长夜短,昼渐长 B.昼短夜长,昼渐短
C.昼长夜短,昼渐短 D.昼短夜长,昼渐长
(2)以下节气中,正值我国夏季的是
A.寒露 B.小署 C.谷雨 D.雨水
【答案】(1)A
(2)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清明至谷雨这段时间,地球运行在春分和夏至之间,北半球昼长夜短;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此时昼长夜短,且昼在逐渐增长;故选项A符合题意.(2)读图可知,寒露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间,接近秋分,在9月23日以后;小暑位于夏至和秋分之间,接近夏至,在6月22日以后;谷雨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在3月21日以后,接近春分;雨水位于冬至和春分之间,接近春分,在3月21日以前;每年的6、7、8月为北半球的夏季,读图可知,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小暑正值我国夏季;故选项B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图示理解解答。
二、综合题
22.(2017·昆明)如图为同学们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箭头演示地球公转方向正确的是   (A/B)
(2)当地球演示至图中所示位置时,北半球是   节气。
(3)①的经纬度是   。①和②两点相比   时刻更早。
(4)观察图中经纬线的特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纬线互相平行 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经线都是圆圈 D.经线长度不等。
【答案】(1)B
(2)夏至
(3)90°E,0°;①
(4)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地球公转轨道上为逆时针方向转动,故选项B正确。(2)当地球演示至图中所示位置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是夏至日。(3)若两条经线度数向东越来越大,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①点位于赤道上,因此①的经纬度是(90°E,0°)。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绕着地轴进行自转,①和②两点,①点在东,②点在西,①点时刻更早。(4)经纬网图上,纬线互相平行,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都是弧线,经线长度相等,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夏至;(3)90°E,0°;①(4)A。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23.(2017八下·大理期中)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读左图,地球围绕着   自转,自转的周期是   。
(2)读左图,该日地球位于右图所示公转轨道A,B,C,D中的   位置,图中E和F地中,处在正午时刻的是   。
(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入选世界非遗名录。读右图,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此日的节气是   ,太阳光直射在   ,整个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答案】(1)地轴;一天(或约24小时)
(2)A;E
(3)冬至;南回归线(或23.5°S)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该题以读地球光照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1)读地球光照图可知,地球围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周期是一天。(2)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出现了极夜现象,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该日地球位于右图所示公转轨道A、B、C、D中的A位置,E、F两地位于赤道上,E点正好处于白昼的中间位置,处在正午时刻。(3)读图可知,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此日的节气是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整个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块阴影表示的区域中,位于低纬度的是   ,位于东半球的是   ,跨东西半球的是   。
(2)将三块阴影所表示区域的面积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3)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4)地球绕日公转时,   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固定倾角,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   之间移动。
(5)图中三块阴影表示的区域中,一年内四季更替明显的是   ,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   。
(6)6月10日,山东潍坊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答案】(1)①;②;③
(2)①②③
(3)
(4)地轴;南北回归线
(5)②;③
(6)昼长夜短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低纬度的范围是0°~30°,中纬度的范围是30°~60°,高纬度的范围是60°~90°,①区域位于低纬度;东半球的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的范围,②区域位于东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③区域地跨20°W经线,即地跨东西半球。
(2)三块阴影区所跨的经度度数和纬度度数一致,经线长度一致,但是纬线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三块阴影所表示区域的面积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①②③。
(3)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点俯视,呈逆时针方向。
(4)地球在绕日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固定倾角,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5)温带地区一年内四季更替明显,寒带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23.5°N(S)~66.5°N(S)之间的地区地处带,66.5°N(S)~90°N(S)之间的地区地处寒带;图中三块阴影表示的区域中,一年内四季更替明显的是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③。
(6)6月10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山东潍坊在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
【点评】该题考查了地球的运动、半球的划分及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的方法,理解解答即可。
1 / 12017~2018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7·黑龙江)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2.(2017七下·江海期末)地球自转与公转相同之处是(  )
A.周期 B.方向
C.产生的现象 D.都围绕着地轴转
3.(2017八下·彭水会考)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上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4.(2017八下·彭水会考)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中不可信的是(  )
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夏季
B.俄罗斯的河流都已经结冰
C.南极有极夜现象
D.我国科学家准备去南极考察
5.(2017八上·濮阳开学考)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6.(2017七下·徐州期末)“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英国伦敦(中时区)的华人收看飞船发射直播时,当地时间是(  )
A.16日7时30分 B.16日23时30分
C.17日0时30分 D.17日15时30分
(2)伦敦和北京出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海陆差异 D.纬度差异
7.(2017八下·厦门期中)福建某中学兴趣小组在该日观察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短,最接近正午影子图的是(  )
A. B.
C. D.
8.(2017七下·顺德月考)国际日期变更线与下列哪条经线大致重合(  )
A.0° B.180° C.20°W D.20°E
9.(2017七下·泗阳月考)巴西里约夏季奥运会于2016年8月5日19时55分(西三区区时)正式开幕。
奥运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  )
A.8月5日6时55分 B.8月5日16时55分
C.8月6日6时55分 D.8月6日16时55分
10.(2017八下·兰州期中)兰州(约36°N)一年太阳光直射的次数是(  )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11.(2017八下·兰州期中)地球公转产生了(  )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现象
C.四季的变化 D.太阳的东升西落
12.(2017八下·厦门期中)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极昼极夜
C.月亮阴晴圆缺 D.四季更替
13.(2017八下·厦门期中)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下图示意一年“二十四节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立冬至次年立春期间影响我国大范围主要气象灾害是(  )
A.洪涝 B.台风 C.梅雨 D.寒潮
(2)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踏青扫墓大多选择在(  )
A.立春 B.清明 C.夏至 D.冬至
14.(2017八下·厦门期中)神舟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是我国第6次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2016年11月18日顺利返回着陆。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飞船飞行期间,地球公转位于(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2)飞船飞行期间,厦门昼夜长短的变化是(  )
A.昼变长、夜变长 B.昼变短、夜变短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变长、夜变短
15.(2017八下·枝江期中)以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各地的昼夜交替现象
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宜昌球迷上午9:00观看美国当地时间20:00举行的NBA篮球赛一年中
D.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季节发生变化
16.(2017八下·佛冈期中)如下图是广州某一天太阳东升西落的轨迹示意图,这一天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17.(2017·德州)2017年5月15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纽约大学(西五区)的中国留学生收看电视直播的时间是(  )
A.14日21时 B.14日23时 C.15日21时 D.15日23时
18.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结合图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周年往返路径示意图、图4光照图,完成小题。
(1)奥运会期间,青岛昼夜长短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昼变长夜变短,昼长于夜 B.昼变短夜变长,昼长于夜
C.昼变长夜变短,昼短于夜 D.昼变短夜变长,昼短于夜
(2)图4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3中的(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19.读经纬网,完成小题
(1)图中M地的地理位置是(  )
A.160°E,20°N B.160°W,20°S
C.160°E,20°S D.160°W,20°N
(2)关于M地的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极昼极夜现象
B.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D.夏至日时,昼长夜短
(3)关于N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南北半球上来讲,N点在北半球
B.N处于低纬度
C.N在M的西北方向
D.N地的日期总比M地晚
20.(2017七下·江海期末)下列城市中,6.22这天,白昼时间最长,日出时间最早的是(  )
A.广州 B.哈尔滨 C.上海 D.拉萨
21.(2017·包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丈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4为二十四节气图(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清明至谷雨这段时间,内蒙古地区
A.昼长夜短,昼渐长 B.昼短夜长,昼渐短
C.昼长夜短,昼渐短 D.昼短夜长,昼渐长
(2)以下节气中,正值我国夏季的是
A.寒露 B.小署 C.谷雨 D.雨水
二、综合题
22.(2017·昆明)如图为同学们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箭头演示地球公转方向正确的是   (A/B)
(2)当地球演示至图中所示位置时,北半球是   节气。
(3)①的经纬度是   。①和②两点相比   时刻更早。
(4)观察图中经纬线的特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纬线互相平行 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经线都是圆圈 D.经线长度不等。
23.(2017八下·大理期中)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读左图,地球围绕着   自转,自转的周期是   。
(2)读左图,该日地球位于右图所示公转轨道A,B,C,D中的   位置,图中E和F地中,处在正午时刻的是   。
(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入选世界非遗名录。读右图,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此日的节气是   ,太阳光直射在   ,整个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块阴影表示的区域中,位于低纬度的是   ,位于东半球的是   ,跨东西半球的是   。
(2)将三块阴影所表示区域的面积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3)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4)地球绕日公转时,   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固定倾角,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   之间移动。
(5)图中三块阴影表示的区域中,一年内四季更替明显的是   ,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   。
(6)6月10日,山东潍坊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2.【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交替;②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形成。所以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相同点是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转。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和时差,与ABD无关,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需要识记自转产生的两个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差。
4.【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运动,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则相反),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是北半球的春季;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夏季;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是北半球秋季;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冬季;所以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则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我国科学家准备去南极考察,故ABC正确,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地区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需要主要的是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不要混淆了。
5.【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A图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故不符合题意。
B图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故符合题意。
C图由符号“N”判定该图表示北极,但方向是顺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D图由符号“S”判定该图表示南极,但方向是逆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明确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南顺北逆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1)B
(2)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在不停地自转,各地区由于经度位置的不同,位置偏东的地区先看到日出,位置偏西的后看到日出,导致地方时的差异。(1)地球上各地根据经度位置的不同,共分为24个时区,英国伦敦是在中时区,北京是东八区,北京比伦敦早8个小时,当北京时是10月17日7点30分时,伦敦是10月16日的23点30分,故选B。(2)北京和伦敦出现地方时的差异是由于球的自转,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导致位置偏东的地区比位置偏西的先看到日出,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有关知识,主要考查的是由地球自转导致地方时的差异,这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学生有较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7.【答案】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一天当中早晚,太阳光斜射,影子就长;正午太阳光直射,影子最短;一年中,夏至日阳光直射我们北半球,影子是四季中最短的;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半球,对于我们北半球来说,影子是四季中最长的。读图可知,C最短,是备选答案。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的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影子长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理解能力。这题比较难。
8.【答案】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经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重合),故本题选B。
9.【答案】C
【知识点】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区时的计算。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是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东加西减。掌握区时的计算方法即可解答。我国采用北京时间(东八区),而巴西采用西三区,所以时差是11个小时。我国在东半球,时间较早,巴西时间加上时差就是北京时间。所以巴西开幕式的时间是8月5日19时55分加上11个小时,是8月6日6时55分。
10.【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即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兰州(约36°N),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因此兰州没有阳光直射现象。故答案选A。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即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内有一次阳光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
11.【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和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的自转形成的,四季的变化是地区的公转形成的,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形成的。
故选:C。
【点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及产生的现象,牢记即可。
12.【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的现象;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的现象;月亮阴晴圆缺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故答案选A。
13.【答案】(1)D
(2)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立冬至次年立春期间是指的冬季,发生在冬季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寒潮;洪涝是气候灾害;台风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梅雨发生在夏初。故答案选D。(2)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故答案选B。
14.【答案】(1)B
(2)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春分日即3月21日;夏至日即6月22日;秋分日即9月23日;冬至日即12月22日。神舟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7日至11月18日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即乙段。故答案选B。(2)神舟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7日至11月18日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太阳直射南半球,对于北半球的厦门来说,昼短夜长。故答案选C。
15.【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地球运动的形式有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间的差异,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所以ABC都是有自转产生的,旗杆影子的变化与太阳高度的变化有关,所以是有公转引起的。故选D。
16.【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A中3月21日是春分日昼夜平分,B6月22日是夏至日昼长夜短,C9月23日是秋分日昼夜平分,D12月22日是冬至日昼短夜长,从图中可知,广州这天日出是5:16,日落是18:41,计算得昼长夜短,是6月22日,夏至日。
17.【答案】A
【知识点】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东八区与西五区相差13个时区,也就是相差13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当东八区(北京时间)是5月15日上午10时,纽约大学(西五区)的时间为5月14日21时。
故选:A
【点评】理解“东加西减”,推算区时。已知西侧时区的区时,求东侧时区的区时,要用加法,即“东加”;已知东侧时区的区时,求西侧时区的区时,要用减法,即“西减”。
18.【答案】(1)B
(2)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等长;8月5日-21日地球运行在夏至和秋分之间,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昼长夜短;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山东省东营市此时昼变短夜变长,昼长于夜,故选项B符合题意.
(2)读图2可得,图中自转的时针方向是逆时针,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图,北极圈以北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图1中②点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地图理解答题即可。
19.【答案】(1)B
(2)B
(3)D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在图中两160°经线之间画出180°经线,在两20°纬线之间画出0°纬线;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0°经线以东、180°经线以西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0°经线以西、180°经线以东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因此可判断,图中M地的地理位置是(160°W,20°S)。故选:B。
(2)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在图中两个20°之间,可画0°纬线(赤道),读图可知,M地所在的纬线位于赤道以南是南纬20°(位于南半球),在是23.5°N-23.5°S之间属于热带范围,有阳光直射现象,故A、C不正确,B正确;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故D不正确。故选:B。
(3)读图分析可知,N地的地理坐标为160°E,20°N;位于北半球(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属于低纬度(0-30°);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N在M的西北方向;N地位于东十二区,M地位于西十二区,N地的日期总比M地早,故选项D符合题意。
【点评】该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及地球公转的概况,理解答题即可。
20.【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6.22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度位置最北的地方,白昼时间最长,广州、哈尔滨、上海、拉萨四城市中,纬度位置最北的是哈尔滨;日出时间最早的是经度最靠东的地方,广州、哈尔滨、上海、拉萨四城市中,经度位置最东的是哈尔滨;故答案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和地球的公转,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居于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
21.【答案】(1)A
(2)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清明至谷雨这段时间,地球运行在春分和夏至之间,北半球昼长夜短;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此时昼长夜短,且昼在逐渐增长;故选项A符合题意.(2)读图可知,寒露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间,接近秋分,在9月23日以后;小暑位于夏至和秋分之间,接近夏至,在6月22日以后;谷雨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在3月21日以后,接近春分;雨水位于冬至和春分之间,接近春分,在3月21日以前;每年的6、7、8月为北半球的夏季,读图可知,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小暑正值我国夏季;故选项B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图示理解解答。
22.【答案】(1)B
(2)夏至
(3)90°E,0°;①
(4)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地球公转轨道上为逆时针方向转动,故选项B正确。(2)当地球演示至图中所示位置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是夏至日。(3)若两条经线度数向东越来越大,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①点位于赤道上,因此①的经纬度是(90°E,0°)。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绕着地轴进行自转,①和②两点,①点在东,②点在西,①点时刻更早。(4)经纬网图上,纬线互相平行,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都是弧线,经线长度相等,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夏至;(3)90°E,0°;①(4)A。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23.【答案】(1)地轴;一天(或约24小时)
(2)A;E
(3)冬至;南回归线(或23.5°S)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该题以读地球光照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1)读地球光照图可知,地球围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周期是一天。(2)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出现了极夜现象,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该日地球位于右图所示公转轨道A、B、C、D中的A位置,E、F两地位于赤道上,E点正好处于白昼的中间位置,处在正午时刻。(3)读图可知,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此日的节气是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整个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24.【答案】(1)①;②;③
(2)①②③
(3)
(4)地轴;南北回归线
(5)②;③
(6)昼长夜短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低纬度的范围是0°~30°,中纬度的范围是30°~60°,高纬度的范围是60°~90°,①区域位于低纬度;东半球的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的范围,②区域位于东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③区域地跨20°W经线,即地跨东西半球。
(2)三块阴影区所跨的经度度数和纬度度数一致,经线长度一致,但是纬线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三块阴影所表示区域的面积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①②③。
(3)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点俯视,呈逆时针方向。
(4)地球在绕日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固定倾角,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5)温带地区一年内四季更替明显,寒带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23.5°N(S)~66.5°N(S)之间的地区地处带,66.5°N(S)~90°N(S)之间的地区地处寒带;图中三块阴影表示的区域中,一年内四季更替明显的是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③。
(6)6月10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山东潍坊在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
【点评】该题考查了地球的运动、半球的划分及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的方法,理解解答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