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8 10:0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姓名:
时代:
籍贯:
著作:
身份:
老子(李耳)
春秋后期
楚国
《道德经》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的名片
一、老子和道家学说
学派: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____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人们应________。事物都有对立面,双方可以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
著作:《_____》又称《______》。
道家
顺应自然
相互转化
无为而治
道德经
老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相互转化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小故事: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核心思想
“马棚失火”的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探究二:
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
走近孔子、了解主张
反对苛政,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
孔子的政治主张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gǒng)之” 。
——《论语.为政》
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春秋后期,有一对平民夫妇听闻孔子开坛收徒的事情,于是商议着让自己的孩子拜孔子为师。但由于他们出身平民,担心孔子不会收他们的孩子为徒弟?为此他们担心不已。
根据你对孔子教育主张的了解,这对夫妇的孩子能去上学吗?为什么?
探究三:
贵族子弟:孟懿子 司马牛
贫穷卑微:颜回 闵子骞 子路
家境富裕:子贡 冉有
天资聪颖:颜回 子游 子夏
相对愚钝:曾参 子路
有教无类,不分出身
学生为王室和贵族
官学
私学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孔子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读《论语》 品孔子思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读《论语》教育名言,说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老老实实(学习态度)
虚心请教(学习态度)
学思结合(学习方法)
温故知新(学习方法)
教育方面
1.有教无类
2.“因材施教”
4.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
(教育对象)
(教育方法)
(学习
态度)
(学习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曲阜孔庙康熙手书万世师表匾
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
9月28日 孔子诞辰日
韩国
澳大利亚
美国
2015年底,全球有500所孔子学院,遍布120个国家,欧洲美洲亚洲居多。
截至2009年11月,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共计554所,分布在88个国家 。
百家争鸣
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当时,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1,兼爱,非攻
2,选贤任能
3,提倡节俭
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
《墨子》书影。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墨子
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
孟子
生活时期:
学派:
主要思想:
战国
1、“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儒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作为统治者,应该施仁政于民,民贵君轻啊!”
儒家:荀子的思想主张
实行“礼治”
尊卑等级
荀子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庄子的思想主张
1、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
2、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庄子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历史地位:
法家代表:韩非的思想主张
1.以法治国
2.建立中央集权
韩非子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改革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法治
《韩非子》书影
材料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责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
材料二:百家争鸣构成了后续中华文化,构成了我们民族的大传统……。两千年间,它的影响是如此深刻而久远。
          
材料学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归纳“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
①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
②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文化自信
孟子“仁政”
墨子的提倡节俭
墨子“兼爱非攻”
庄子“顺应自然”
以民为本
构建节约型社会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韩非“法治”
依法治国
如果你是一位当时诸侯国的国君,
你会选择那家的治国主张?
选一选
孙武


墨子




韩非


法家
学派 代表 时期 主要思想
道家
墨家
法家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春秋晚期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孔子
孟子
“仁”的学说、以德治国、有教无类
“仁政”、“民贵君轻”
顺应自然;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主张“兼爱”、“非攻”等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儒家
荀子
春秋晚期
战国
“礼治”
(2021·四川宜宾市·中考真题)“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C
中考演练
2、(2021·湖南中考真题)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知,韩非主张(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实行仁政
C.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D.“兼爱”“非攻”
A
3、(2021·四川中考真题)唐庚,字子西,眉州人,在《唐子西文录》中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在后来的《朱子语类》卷九三《孔孟周程》中也引用了这句话。这一时期,人们把孔子塑造为“至圣先师”。这说明当时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儒学社会基础牢固
C.南方文人地位提高
D.尊孔读经得到提倡
B
4.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B
5.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
A
6.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 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