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25 08:1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课题: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
主备人:黄慧军 班级 姓名 序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归纳明朝加强皇权的各项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敢于立论的创新精神和利用论据论证观点的思辩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敢于立论、善于论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自学导航】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在 称帝,建立 朝,年号 。同年,攻占 ,结束了 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废丞相,设三司
明朝建立后,在中央,撤 ,废 ,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 。在地方,废 ,分权于 , 互不统属,分别归 有关部门管辖。这样,全国军政大权集中于 一人。
三、厂卫制度
明太祖为监视官吏、镇压人民,设立 。后来,明朝又先后设 和 。厂卫都由
直接控制。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 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
四、八股取士
明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 ,文体严格限于 。
【合作探究】
1、元朝末年为什么会爆发红巾大起义?朱元璋的势力为什么能不断壮大?
2、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比较一下明朝和唐朝的科举考试,指出它们有何不同之处。
3、明朝前期采取的加强皇权的措施中,你认为哪一条最特别?谈谈你的理由。
【巩固练习】
1、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2、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他称帝建立明朝是在今天的( )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洛阳
3、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为强化皇权,以秦为鉴,他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废除丞相制,撤销六部
C.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 D.废除丞相制,设置东厂
4、俗话说:“各尽所能,各尽其职”,明朝时期掌管地方政权的行政机构是( )
A.六部 B.中书省 C.行省 D.三司
5、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效……。”“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 )
A.削弱了儒学地位 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损害了国家统一 D.引发了文字狱
6、假如你是明朝时期的锦衣卫,必须( )
A.是从锦衣卫学校毕业的 B.由东厂直接指挥
C.受到法律的约束 D.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
7、丞相制度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
A.秦始皇时期,明太祖时期 B.秦始皇时期,明成祖时期
C.汉高祖时期,明太祖时期 D.汉高祖时期,明成祖时期
【课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课题: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主备人:黄慧军 班级 姓名 序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提高识图与史料处理能力;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能正确评价戚继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郑和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自学导航】
一、郑和下西洋(友好交往)
1.条件:明朝前期,经济发展、 强盛。
2.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 ,加强与 的联系。
3.时间: —1433年, 派郑和出使 诸国。
4.经过: 先后 次下西洋,到过 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 沿岸。
5.作用:促进了我国与 各国的 交流和 。
6.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比 航海家早 。促进华侨开发 。
二、戚继光抗倭(反侵略)
7.倭寇:明朝 ,日本的 、 和 组成的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 沿海进行掠夺和骚扰。明朝中期,与沿海奸商、海盗勾结,大肆烧杀抢掠。
8. :抗倭名将,率领 ,荡平倭寇,他在 九战九捷,荡平了
倭寇,是 英雄。
9. :另一抗倭名将,在 、 和戚继光共同作战,到 年,东南倭寇基本被平息。
【合作探究】
1.你认为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戚继光抗倭与文天祥抗元有什么不同?
【巩固练习】
1.“海上生明月,扬帆下西洋”。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点是( )
A.广州港 B.泉州港 C.南京港 D.刘家港
2.明朝对外关系的新现象是( )
A.与亚非各国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B.我国开始有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
C.政府间的使节交往更加频繁 D.抵抗外来侵略,取得抗倭斗争的胜利
3.明朝中期,一个常年在东南沿海从事经商的人,最担心的事情是( )
A.海上运输遭遇台风 B.地方官商以势压人
C.经常受到倭寇抢劫 D.资金紧张难以周转
4.歌星孙燕姿、阿杜等都是来自南洋的华人。回顾历史,中国人大量移民南洋与下列何事关系最为密切( )
A.唐代始设市舶司 B.宋代航海事业发达 C.元代国际贸易兴盛 D.明代郑和下西洋
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哪位民族英雄的豪言壮语( )
A.左宗棠 B.林则徐 C.郑成功 D.戚继光
6.下列东西交往的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发生在最后的是( )
A.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到达西亚和非洲 B.鉴真六次东渡时,传播佛教文化
C.《马可·波罗行记》介绍元朝大都的繁荣景象 D.中国四大发明经阿拉伯商人传入西方
7.戚继光先后在下列哪些地区抗倭( )
①江苏 ②浙江 ③福建 ④广东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8.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小明—和平使者,扬威异域;小刚—探寻新路,寻找黄金;小强—友好往来,促进交流;小华—殖民先驱,海盗鼻祖。其中正确的是( )
A.小强和小华 B.小华和小明 C.小明和小强 D.小明和小刚
【课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课题:第18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主备人:黄慧军 班级 姓名 序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权的措施,文字狱及其危害。
2过程与方法:分析清朝强化君权的影响,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重点:清朝设立军机处以及文字狱的特点和影响。 难点:清朝强化专制统治的原因及影响。【自学导航】
一、清朝建立1、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明朝后期, 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 ,史称后金。
2、皇太极
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改国号为 ,改族名为 。
3、清兵入关
1644年,清统治者联合 进入关内,大败 领导的农民军,占领 。后来, 迁都北京,统一全国。
二、军机处
1、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⑴ 设立目的:强化 ,进一步加强 ;
⑵ 作用:处理 ;
⑶ 效力:军机大臣由皇帝选亲信担当,完全听命于 。
2、军机处的特点
⑴ 特点:军机大臣只能遵照皇帝的 办事,不能独立行使 。
⑵ 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使 进一步加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
三、文字狱
1、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字狱
⑴ 原因:① 清政府为进一步加强 的统治;② 由于 矛盾的存在。
⑵ 概念:因文字而招来 大祸,称为文字狱。
2、文字狱的危害
统治者通过文字狱,强化了 ,阻碍了 的发展,造成了 的局面。
【合作探究】
1、清朝的军机大臣与秦朝丞相在职权上有什么不同?
2、清朝文字狱和秦朝焚书坑儒有何异同?
3、列表比较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满洲的兴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明朝前期,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 B、明朝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C、1616年,努尔哈赤称帝,定都沈阳,国号金 D、后金为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起兵攻打明朝
2、创立八旗制度的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帝 D.成吉思汗
3、清朝为强化专制统治而采取的措施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的是(  )
A.设立军机处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设锦衣卫 D.大兴文字狱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皇太极改国号和族名 ②八旗制度创立 ③军机处设立 ④清军入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5、我国的满族是由唐朝的靺鞨人发展演变而来的,其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
①女真 ②黑水靺鞨 ③满族 ④满洲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6、清朝前期,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事件是( )
A.军机处的设立 B.废丞相,设三司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大兴文字狱
7、电视剧制作中心拟拍一部《雍正大帝》的电视剧。请你负责服装道具,下面道具中,必须准备的是( )
A.“杯酒释兵权”用的酒杯 B.抗倭用的武器 C.“军机处”的官署牌 D.出使西洋用的海船
8、清朝初年的中央政权机构有( )
①内阁 ②六部 ③议政王大臣会议 ④三省六部 ⑤三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9、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课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课题:第19课 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
主备人:黄慧军 班级 姓名 序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荷兰侵占台湾、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的简况,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华民族有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传统,这些斗争都是正义的斗争。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自学导航】
一、西方殖民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1. 开始,欧洲的 、 、 等殖民者相继侵入我国东南沿海。其中 是最早侵入我国的西方国家, 年,葡萄牙贿赂明朝的地方官员,得以在 居住。
2. 初, 人和 人相继占领 北部和南部。后来 人独占台湾。台湾人民奋起反抗。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3.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是 。
4. 年, 率军进攻台湾。 年,荷兰殖民者投降。
三、雅克萨之战
5.明末 侵略者闯入 流域。清军入关后,又强占 、 等中国领土,作为其侵略据点。
6. 年, 派大军进攻 ,俄军被迫投降, 年,清军再次进攻 ,俄军损失惨重。沙俄政府同意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
7. 年,中俄平等协商,签订了 ,这是中俄 ,从法律上肯定了 和 流域,包括 在内的大地区都是 。
8.郑成功和康熙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 。
【合作探究】
1.历史上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证据有哪些?
2.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台湾的收复有什么意义?
3.雅克萨之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康熙帝和郑成功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巩固练习】
1.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
A.驱逐荷兰殖民者 B.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D.巩固海防
2.17世纪晚期,沙俄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是因为( )
A.两国发展经济贸易的需要 B.从保持两国人民的永久和平出发
C.雅克萨之战沙俄被打得一败涂地 D.沙俄想从谈判中获得中方领土
3.下列为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而做出的努力,不属于清朝前期的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戚继光抗击俄寇
C.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D.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4.“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这副对联称颂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俞大猷 D.郑和
5.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中俄西部边界问题 B.中俄停战问题 C.中俄北部边界问题 D.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6.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的目的是( )
A.同沙俄争夺领土 B.打击分裂势力 C.争夺皇位 D.保卫中国边疆不受侵犯
7.下列地点不在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中国领土范围内的是( )
A.黑龙江流域 B.库页岛 C.乌苏里江流域 D.尼布楚
8.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雅克萨条约》 C.《瑷珲条约》 D.《尼布楚条约》
9.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有( )
①成功地抵御了外国的侵略②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③遏制了西方殖民者向东扩张的步伐④保障了东南沿海的安宁⑤沉重地打击了荷兰的殖民势力⑥成功驱逐了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殖民势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⑥ D.②④⑥
10.葡萄牙侵略澳门和郑和下西洋两者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为了加强各国的联系
B.郑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和平贸易,葡萄牙是非法侵略
C.葡萄牙殖民者航海是以牟取暴利为目的,郑和下西洋是和平贸易、友好交往
D.两着有着本质的不同
11.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是靠( )
A.和平进入 B.明政府邀请进入
C.欺骗、行贿手段进入 D.直接用武力手段进入
12.沙俄的侵略据点是( )
A.雅克萨、尼布楚 B.雅克萨、瑷珲
C.瑷珲、尼布楚 D.内蒙古、尼布楚
【课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课题:第20课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主备人:黄慧军 班级 姓名 序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归纳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史实的能力。标出清朝疆域的四至,培养学生绘制历史地图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运用讨论、比较、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肯定康熙帝、乾隆帝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斗争中所做的贡献,弘扬热爱祖国、维护统一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自学导航】
一、设置台湾府1.1683年, 派水师攻取 , 政权归顺 。第二年,清设置 府。
二、平叛和反分裂斗争2.清初,明朝降将 、 、 被封为藩王,称为 。
平定了三藩的叛乱。
3. 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乾隆时,设置 将军管辖漠北地区。
4. 派兵平息 部首领大小和卓叛乱。清朝时, 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 地区。
5.土尔扈特部在 的率领下回归祖国,受到 的隆重接待和妥善安置。
三、加强对西藏的管辖6. 册封 为“达赖喇嘛”; 册封 为“班禅额尔德尼”;
设驻藏大臣, 创设“金瓶掣签制”。乾隆时,明确规定驻藏大臣和 、
地位平等,共同管理 事务。
四、清朝前期的疆域7.清朝前期,疆域广大。它的疆域西抵 和 北岸,西北包括 地区,北至 ,东到 ,东北至 ,南包 ,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合作探究】
1.如何看待郑成功抗清和他的后代归顺清朝?
2.清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进行了哪些斗争?采取了哪些措施?
3.想一想,为什么说新疆、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巩固练习】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早在1684年清政府就设置了台湾府,当时隶属( )
A.福建省 B.浙江省 C.江苏省 D.广东省
2.下列事件中与乾隆有关的是( )
A.册封“达赖喇嘛” B.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C.设驻藏大臣 D.热情接待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3.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下列充分反映了这一现象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文天祥抗元
4.下列关于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所采取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设立中书省管理藏族事务 B.设立宣政院管理藏族事务
C.粉碎了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势力 D.确立了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
5.下列史实中最能驳斥“台独”分子“两国论”的是清朝设置( )
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 C.台湾府 D.军机处
6.康熙帝率兵粉碎了噶尔丹分裂祖国的活动后,清朝控制了( )
A.漠北蒙古 B.漠南蒙古 C.漠西蒙古 D.新疆地区
7.下列关于乌里雅苏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明朝省级行政区 ②清朝五个将军辖区之一 ③管辖范围包括河套地区 ④当时居民以蒙古族为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清朝和元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相同之处是( )
A.通过册封加强与西藏的联系 B.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C.设理藩院管理西藏事务 D.委派官吏进行直接有效管辖
9.现在的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是一位爱国爱教的年轻活佛。“班禅额尔德民”的封号源于清朝哪一位皇帝的赐予(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10.清朝的乾隆皇帝晚年自称“十全老人”,并将自己一生的主要政绩概括为“十全武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哪项应包括在其“十全武功”之内( )
A.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 B.驱逐荷兰殖民者出台湾
C.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1.下列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属于清初统治者采取的有( )
①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②组织雅克萨之战 ③平息倭寇之患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清朝前半期我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的民族英雄是( )
①渥巴锡 ②林则徐 ③郑成功 ④达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课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课题:第22课 盛世危机
主备人:黄慧军 班级 姓名 序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掌握“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清朝的衰落及社会危机。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辩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闭关自守必将阻碍社会发展,要以史为鉴,坚持贯彻改革开放政策。
【自学导航】
一、康乾盛世
1.清朝前期, __ 、雍正帝、 __ 都积极吸收汉文化,勤于 ,奖励 ,兴修 ,严惩 ,出现了社会 、经济 、国力 ,的“ ”局面。
二、闭关锁国
2.政策:清朝前期实行 ___ 政策,严格限制 ,只允许在
一处进行贸易。
3.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使清朝产生自足自骄情绪;外国侵略者的侵略活动日益猖獗。
4.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抵制侵略的 ________ 作用,但它限制了 ,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阻碍了 。
三、社会危机
5.内部:从 开始,清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统治集团吏治 ,各地人民起义不断。
6.外部: 是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占有广大的殖民地,并且把侵略矛头指向 。
【合作探究】
1、“康乾盛世”指的是什么?康乾盛世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有哪些表现?
2、在康乾盛世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危机,表现何在?从康乾盛世的那段历史中,我们可以吸取什么教训?
【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 )
A.文景之治 B.康乾盛世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康乾盛世经济上的表现不包括( )
A.耕地面积增加 B.粮食产量提高 C.手工业超过前代水平 D.政局稳定,疆域辽阔
3.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 )
A.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B.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4.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
C.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D.维护清朝的统治
5.清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是从(  )
A.康熙后期起 B.雍正后期起 C.乾隆后期起 D.嘉庆后期起
6.清走向衰落时,哪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并把矛头指向中国 (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 法国
7.清朝时期(1840年),最能反映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A.八股取士 B.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郑和下西洋 D.“闭关锁国”
8.清朝收复台湾后,曾开放了四个港口。它们是( )
①广州 ②澳门 ③漳州 ④青岛 ⑤宁波 ⑥云台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
9.在乾隆后期,社会呈现出全面危机。在当时有一个民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反映了当时( )
A.军备废弛 B.土地集中 C.贪污成风 D.打黑除恶
10.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下面不是被打垮原因的是( )
A.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 B.鄙视科学技术,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
C.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 D.中国处在外国殖民地的包围圈
【课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课题:第23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
主备人:黄慧军 班级 姓名 序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中医名著;以长城、故宫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中题和课后题的思考、讨论,进一步体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清朝前期我国科技发展陷入停滞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自学导航】
一、明长城
1.耗时:在古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 多年的时间,修筑北边的长城。
2.规模:东起 ,西至 ,全长约 千米。
3.地位:气魄雄伟,是世界上的 之一。
二、北京故宫
4. 时营造:在 的基础上大规模营造北京,作为 。
5.结构:北京城由宫城、 、京城三部分组成。
6.紫禁城:我国现存最 最 的古 。
7.北京城的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 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城市 的杰作。
三、本草纲目
8. 朝杰出的 学家 ,写成的巨著《 》被称为“ ”。
四、天工开物
9.宋应星: 的科学家。著有《 》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 全书”。
五、农政全书
10.徐光启: 杰出的科学家。著有《 》:记述了中国古代有关 的理论和农作物种植、农具制作的方法。
【合作探究】
宋应星讲:“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结合前面学过的有关知识,想一想,《天工开物》不受当时读书人重视的原因是什么?
【巩固练习】
1.明成祖时,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明宫城又叫( )
A.皇城 B.京城 C.紫禁城 D.寝宫
2.李时珍对医药学的重大贡献是写成了( )
A.《天工开物》 B.《千金方》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3.下列科学著作属于同一朝代写成的是( )
A.《千金方》《农政全书》《本草纲目》 B.《梦溪笔谈》《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梦溪笔谈》《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4.下列关于明长城起止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起辽东,西到临洮 B.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C.东起居庸关,西到嘉峪关 D.东起鸭绿江,西到临洮
5.对长城正确而又全面的评价应当有( )
①它保障了我国北方农业地区的安全生产 ②它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③修筑长城花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长城起到了隔断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明朝后期,来我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中,最著名的一位是利玛窦。他的国籍是( )
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德国
7.张某是一个手工业者,他想了解我国17世纪同行们的情况,他应该查阅的资料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聊斋志异》
8.周杰伦的专辑中有一首歌叫《本草纲目》。下列关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部阐述中医理论的著作 B.它是一部药物学的巨著
C.它纠正了以往药物书中的许多错误 D.它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的医药学
9.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课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课题:第24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主备人:黄慧军 班级 姓名 序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清朝时期我国古典小说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及绘画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能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方面鉴赏四大古典小说,培养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明清小说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自学导航】
一、小说
1. 罗贯中著的 ,是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它以 到
时期的历史为题材。
2. 罗贯中与 著的 ,是一部描写 的长篇小说,它以北宋末年 领导的山东梁山农民起义为素材,是我国 中最杰出的作品。
3. 吴承恩著的 ,是一部有浪漫主义色彩的 小说,它根据民间流传的 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加工而成。
4. 曹雪芹著的 ,以 、 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 家庭贾府的荣辱盛衰,全面揭露批判了 的腐朽,展示了中国 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其 和 结合得相当完美,代表了 的最高成就。
二、艺术
5.绘画
明清绘画以 、 画为主,以 、 、 、三结合为特色。明后期徐渭创 ,代表作有 。“扬州八怪”中 的画以竹、兰最负盛名。
6.京剧
进京后,迅速适应北京观众的需求,同时吸收其他地方戏剧,特别是 的优点,在艺术上进行革新,到 、 年间,形成 。
【合作探究】
1.我国明清时期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有哪四部?作者分别是谁?用最简练的一句话评价这四部作品。
2.我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小说,请你举出两部并简要介绍其故事梗概。你能说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吗?
【巩固练习】
1.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2.最能反映我国专制王朝走向衰落的古典小说作品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3.明代著名小说有( )
①《三国演义》 ②《红楼梦》 ③《西游记》 ④《水浒传》 ⑤《聊斋志异》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⑤
4.下列属于长篇神话小说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5.下列对《三国演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作者是明代的罗贯中 B.作品宣扬了儒家正统观念
C.作品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斗争 D.作品属于史学著作
6.下列关于《水浒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 B.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C.此书的主题是“官逼民反” D.武松、鲁智深等是此书所塑造的英雄形象
7.京剧的形成主要是融合的两大剧种是( )
A.徽、汉 B.越、豫 C.晋、川 D.粤、闽
8.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9.明末著名画家徐渭最擅长( )
A.人物描写 B.花鸟临摹 C.泼墨写意 D.山水画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时期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
B.《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西游记》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11.《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学的重要贡献。作此评价的最主要依据是( )
A.它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B.它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C.它提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
D.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课后反思】
PAGE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