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辛弃疾历史评价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后世人云: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背景介绍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三、导读理解
1.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何处望神州”的感叹?
明确: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 镇江, 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 (即镇江 )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感慨历史的兴衰: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3.“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明确:词人登上北固楼,遥望故国神州,满眼风光之中自然有滚滚东流的长江,所以是实景描写。同时,词人由眼前的自然风光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之事,悠悠岁月,犹如奔流的长河,淹没了历史的风云,所以此句又暗指时间的流逝,是虚写。
4.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明确:(1)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 “ 年少 ”而敢于与雄才大略、 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2)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 他不断征战, 不断壮大。 而“ 坐断东南 ”,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5.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明确: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 其所以如此用笔, 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 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 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自我检测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2)这首词的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C
(2)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词内容的能力。C项,“坐断东南战未休”歌颂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的热情,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而非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是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而发出的感叹。词人运用这一典故,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还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2.答案:(1)中原(中原地区)。
(2)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写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 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写出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感慨。
(3)①借古讽今,抒发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愤懑之情;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国家。(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