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课题2 溶解度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课题2 溶解度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8-31 14:48:34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课题2 溶解度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8·成都)根据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其他溶质
B.20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
C.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
D.加热后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A、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其他物质中形成的,故氯化钠溶液中还可以溶解其他溶质,不符合题意;
B、在一定温度下,20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才一定是定值,不符合题意;
C、加热后原来没有溶解的硝酸钾继续溶解了,溶液中的溶质增加了,故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符合题意;
D、加热后一是可能硝酸钾没有溶解完,也有可能刚好达到饱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液的概念分析;
B、必须要确定温度;
C、溶质增加,溶剂不变,个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硝酸钾可能没有溶解完,溶液是饱和的,溶解完也可能干好饱和。
2.(2018·北京)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根据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可知,②、⑤中含有未溶解的NaCl和NaNO3,即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的为不饱和溶液。
3.欲将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加水
C.降低温度 D.恒温蒸发水分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A、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后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水,反应变为不饱和溶液,故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 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恒温蒸发水分后溶液中的溶剂减少,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故仍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温度不变,加水可将饱和溶液变不饱和分析。
4.(2018·深圳)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t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D.将t2℃时,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20g固体析出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由于没有确定温度,甲和乙的溶解度无法确定,不符合题意;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C、 t1℃时,乙的溶解度为30g,t1℃时,30g的乙与100g的水形成饱和溶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30g:100g=3:10,不符合题意;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g,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可知,t2℃时,甲的150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g,溶剂的质量为100g, 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 g,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可知,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的甲,将t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剂的质量不变,析出晶体的质量=50g-30g=20g,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解曲线交点的意义分析;
B、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物质受温度的影响分析;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30克甲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刚好形成130克甲的饱和溶液;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g,即100克水中溶解50克甲物质刚好饱和,降温至t1℃时,100克水中只能溶解30克甲物质,则会析出20克甲物质。
5.(2018·达州)下图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
C.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P点表示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不符合题意;
B、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随温度的升高,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升高温度后,c溶液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不大,故a中含有少量b时, 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不符合题意;
D、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P点表示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a的溶解度增大,故变为不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减小,故会析出溶质,任然是饱和溶液;
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应该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1℃时,b的溶解度为25克,即25克b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刚好形成125克b的饱和溶液。
6.(2018·游仙模拟)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A、由题中信息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所以80g水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5.6g,所以可推知硝酸钾的总质量为25.6g+110.4g=136g,80℃时,80g水中溶解136g硝酸钾刚好饱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丁是饱和溶液,所以乙、丙、丁都是饱和溶液,A不符合题意;
B、甲到乙的过程中,没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没有改变,B不符合题意;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100g:134.4g=125:168, C不符合题意。
D由得到固体质量为134.4克可知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故答案为:A
【分析】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据此分析解答
二、填空题
7.(2017九上·五莲期末)根据如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NH4Cl 37.2 45.8 50.4 55.2 65.6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①20℃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②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   g
③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量取水时应沿   视线(选填“a”或“b”)进行读数,   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④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
Ⅰ.A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Ⅱ.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
c.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
d.A溶液的质量等于222g.
【答案】氯化铵;37;a;b;不饱和;a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解: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氯化铵;②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g,所以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37g;③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以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量取水时应沿a视线进行读数,b视线对应的读数较大;④Ⅰ、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所以A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31.6g+102g=133.6g,溶剂质量是120g,所以A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Ⅱ、a.蒸发20g水后,溶剂质量变成100g,溶质质量是133.6g,没有晶体析出,所以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故正确;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33.6g:100g=167:125,故错误;
c.硝酸钾在80℃时的溶解度是169g,在60℃时的溶解度是110g,所以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故正确;
℃至80℃之间
d.A溶液的质量等于133.6g+120g=253.6g,故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①氯化铵;②37g;③a,b;④Ⅰ、不饱和;
Ⅱ、a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8.(2017·东莞模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P点的意义是   ;
②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溶液的质量为    g(a物质不含结晶水);
③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   ;
④t2℃时,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
【答案】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75;a>b>c;b>a>c;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意义是: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溶液的质量=25g+50g=75g;故答案为:75;(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因为a析出固体比b多,c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还是最小;故答案为:a>b>c;b>a>c;(4)t2℃时,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的方法,故答案为: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P点的意义是: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溶液的质量=25g+50g=75g;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因为a析出固体比b多,c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还是最小;t2℃时,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的方法.
9.(2018九上·金山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①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温度为    ℃;
② 40 ℃时,将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
③ 40℃时,要完全溶解60 g乙得到饱和溶液,需要水     g;
④ A、B两点是甲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的溶液,要实现A到B的转化方法是   。
【答案】20;甲;150;升温并加溶剂(或加溶剂并升温)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①溶解度曲线中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由图象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②从40℃到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程度不一样,甲变化的更明显一些,所以将40℃时甲、乙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③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40g,40℃时,要完全溶解60g乙得到饱和溶液,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x=150g;
④要实现A到B的转化方法是:升温并加溶剂(或加溶剂并升温).
故答案为:20;甲;150;升温并加溶剂(或加溶剂并升温).
【分析】①找出溶解度曲线交点处对于的横坐标即可;
②哪个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哪个降温析出的晶体就多;
③找出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然后列比例式计算即可;
④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B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点A表示的溶液为还有未溶解溶质的饱和溶液.
10.(2018·普陀模拟)下图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①溶解度的单位是   。
②由图可知 10℃时,溶解性最好的是   。
③50g 水中投入 75g 硝酸钠固体得到饱和溶液, 此时,实验溶液温度为    ℃。
④四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钾氯化钠各 10g,然后加入水都完全溶解得到 50℃ 时饱和溶液。则最后得到饱和溶液质量最多的是   (选填下列编号)。
A.硝酸钾
B.硝酸钠
C.氯化钾
D.氯化钠
⑤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硝酸钾和氯化钾中的一种或二种构成。现取混合物 40g,加入50g 50℃的热水(水温保持不变),固体完全溶解。对该包固体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选填下列编号)。
A.一定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
B.可能只有氯化钾
C.可能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
D.一定只有硝酸钾
【答案】g/100gH2O;硝酸钠;≤80;D;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①溶解度的单位是g/100gH2O;②由图可知 10℃时,溶解性最好的是硝酸钠;③50g 水中投入 75g 硝酸钠固体得到饱和溶液,100g水中能溶解150g硝酸钠,此时,实验溶液温度为≤80℃;④四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钾氯化钠各 10g,然后加入水都完全溶解得到 50℃ 时饱和溶液。则最后得到饱和溶液质量最多的是:5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小,故要使10g氯化钠完全溶解,需要水的质量最多,形成溶液的质量最大,
故答案为:D;⑤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硝酸钾和氯化钾中的一种或二种构成。现取混合物 40g,加入50g 50℃的热水(水温保持不变),固体完全溶解。对该包固体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A、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110g,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故可能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错误;
B、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50g氯化钾不可能完全溶解,错误;
C、根据A的分析,正确;
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110g,50g硝酸钾溶于水不能形成饱和溶液,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①固体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单位克。
②1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硝酸钠>氯化钠>氯化钾>硝酸钾;
③50g 水中投入 75g 硝酸钠固体,一种可能是刚好饱和,则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50克,所对应的温度为80℃,另一种可能是得到饱和溶液同时溶质有剩余,在溶解度小于150克,则温度小于80℃,故实验溶液温度应等于或小于80℃;
④四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钾氯化钠各 10g,加水制成50℃的饱和溶液,需要溶剂的多少与溶解度有关,即溶解度越小,由于溶质质量相等,则需要的溶剂越多,溶液质量越大,反之溶液质量就越小。
⑤A、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约为110克左右,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克,则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0克氯化钾,但却可以把50克硝酸钾完全溶解,即有可能只有硝酸钾,也有可能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
B、根据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50克水不能把50克氯化钾完全溶解;
C、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约为110克左右,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克,则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0克氯化钾,但却可以把50克硝酸钾完全溶解,即有可能只有硝酸钾,也有可能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
D、根据前面的分析,还有可能是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混合物。
三、综合题
11.请根据已有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会有白斑;晾干的咸菜表面有一层盐霜.
(2)我国内蒙古地区的某些盐湖中,溶有较多的食盐和纯碱(碳酸钠).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冬天捞碱(即碳酸钠晶体)、夏天晒盐(食盐晶体).
(3)将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升温与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看到的现象有哪些相似,又有何区别?
【答案】(1)解:汗水中含有氯化钠,随着水分的蒸发,氯化钠析出,所以看见白斑,咸菜晾干表面有一层盐霜道理与前者相同.
(2)解:碳酸钠(即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到了冬天,有大量碳酸钠晶体析出,可从湖底捞出(即冬天捞碱).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即使到了冬天,也不可能大量析出,夏天温度高,有利于水分的蒸发,所以,夏天是晒盐(即利用蒸发水分而使氯化钠析出)的好时机.
(3)解:都可看见石灰水变浑浊.前者是因为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而析出,而后者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的缘故.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钠的性质并结合蒸发结晶的原理分析即可;(2)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分析即可;(3)根据氢氧化钙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及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原理分析即可.
12.(2018·金山模拟)金属材料和水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水是很好的溶剂。下表是 NaCl 和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g/100g 水)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I.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
(2)II.60℃时,按图示操作
A 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 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g;
(3)III.①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 g,分别加热蒸发 10 g 水后,再恢复到 50℃,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有 NaCl 晶体析出,无 KNO3 晶体析出
b.两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都增大
c.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 溶液大于 KNO3 溶液
d.析出 NaCl 晶体 3.7 g
②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请写出工业上除铁锈的方法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 Zn 粉放入 AgNO3 与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I.步骤 b 中生成的无色气体 X 是   ,滤液 N 中的溶质是   ;
II.步骤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一个即可)。
【答案】(1)KNO3
(2)不饱和;167.6
(3)cd;Fe2O3+6HCl=2FeCl3+3H2O
(4)H2;Zn(NO3)2;Zn+2AgNO3=2Ag+Zn(NO3)2或 Zn+Cu(NO3)2=Cu+Zn(NO3)2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 I、分析根据溶解度表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KNO3;
(2)II、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0g,即60℃时,100g水中溶解110.0g KNO3达到饱和状态,A中溶液有水100g ,KNO340g,所以A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 KNO3,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C 中溶液的总质量=100g+36g+31.6g=167.6g;
(3)III、a、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 g,分别加热蒸发 10 g 水后,再恢复到 50℃,都有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B、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 g,分别加热蒸发 10 g 水后,再恢复到 50℃,两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两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
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50℃时,KNO3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所以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50℃,KNO3析出的晶体多,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大于KNO3溶液,符合题意;
D、设:析出 NaCl 晶体质量为x,则有100g:37g=10g:x,x=3.7g,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②工业上除铁锈的方法是用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③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铜>银,将一定质量的Zn粉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和硝酸锌,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
(4)由流程图可知,向过滤后的滤渣中加稀硫酸有气泡生成,说明了锌粉是过量的,生成的无色气体应为氢气,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发生了反应,所以:步骤Ⅱ中生成的无色气体X是氢气,该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滤液N中的溶质是硝酸锌;由上述分析可知,步骤Ⅰ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Zn+2AgNO3═Zn(NO3)2+2Ag、Zn+Cu(NO3)2═Zn(NO3)2+Cu.
故答案为:(1)硝酸钾;(2)不饱和;167.6;(3)cd;Fe2O3+6HCl=2FeCl3+3H2O;(4)H2,Zn(NO3)2;
Zn+2AgNO3═Zn(NO3)2+2Ag或Zn+Cu(NO3)2═Zn(NO3)2+Cu.
【分析】(1)根据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60℃、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分析解答即可;
(3)根据5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以及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分析解答即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置在前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 / 1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课题2 溶解度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8·成都)根据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其他溶质
B.20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
C.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
D.加热后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2018·北京)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3.欲将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加水
C.降低温度 D.恒温蒸发水分
4.(2018·深圳)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t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D.将t2℃时,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20g固体析出
5.(2018·达州)下图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
C.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
6.(2018·游仙模拟)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二、填空题
7.(2017九上·五莲期末)根据如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NH4Cl 37.2 45.8 50.4 55.2 65.6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①20℃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②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   g
③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量取水时应沿   视线(选填“a”或“b”)进行读数,   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④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
Ⅰ.A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Ⅱ.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
c.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
d.A溶液的质量等于222g.
8.(2017·东莞模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P点的意义是   ;
②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溶液的质量为    g(a物质不含结晶水);
③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   ;
④t2℃时,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
9.(2018九上·金山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①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温度为    ℃;
② 40 ℃时,将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
③ 40℃时,要完全溶解60 g乙得到饱和溶液,需要水     g;
④ A、B两点是甲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的溶液,要实现A到B的转化方法是   。
10.(2018·普陀模拟)下图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①溶解度的单位是   。
②由图可知 10℃时,溶解性最好的是   。
③50g 水中投入 75g 硝酸钠固体得到饱和溶液, 此时,实验溶液温度为    ℃。
④四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钾氯化钠各 10g,然后加入水都完全溶解得到 50℃ 时饱和溶液。则最后得到饱和溶液质量最多的是   (选填下列编号)。
A.硝酸钾
B.硝酸钠
C.氯化钾
D.氯化钠
⑤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硝酸钾和氯化钾中的一种或二种构成。现取混合物 40g,加入50g 50℃的热水(水温保持不变),固体完全溶解。对该包固体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选填下列编号)。
A.一定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
B.可能只有氯化钾
C.可能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
D.一定只有硝酸钾
三、综合题
11.请根据已有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会有白斑;晾干的咸菜表面有一层盐霜.
(2)我国内蒙古地区的某些盐湖中,溶有较多的食盐和纯碱(碳酸钠).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冬天捞碱(即碳酸钠晶体)、夏天晒盐(食盐晶体).
(3)将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升温与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看到的现象有哪些相似,又有何区别?
12.(2018·金山模拟)金属材料和水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水是很好的溶剂。下表是 NaCl 和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g/100g 水)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I.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
(2)II.60℃时,按图示操作
A 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 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g;
(3)III.①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 g,分别加热蒸发 10 g 水后,再恢复到 50℃,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有 NaCl 晶体析出,无 KNO3 晶体析出
b.两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都增大
c.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 溶液大于 KNO3 溶液
d.析出 NaCl 晶体 3.7 g
②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请写出工业上除铁锈的方法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 Zn 粉放入 AgNO3 与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I.步骤 b 中生成的无色气体 X 是   ,滤液 N 中的溶质是   ;
II.步骤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一个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A、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其他物质中形成的,故氯化钠溶液中还可以溶解其他溶质,不符合题意;
B、在一定温度下,20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才一定是定值,不符合题意;
C、加热后原来没有溶解的硝酸钾继续溶解了,溶液中的溶质增加了,故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符合题意;
D、加热后一是可能硝酸钾没有溶解完,也有可能刚好达到饱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液的概念分析;
B、必须要确定温度;
C、溶质增加,溶剂不变,个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硝酸钾可能没有溶解完,溶液是饱和的,溶解完也可能干好饱和。
2.【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根据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可知,②、⑤中含有未溶解的NaCl和NaNO3,即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的为不饱和溶液。
3.【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解答】A、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后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水,反应变为不饱和溶液,故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 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恒温蒸发水分后溶液中的溶剂减少,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故仍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温度不变,加水可将饱和溶液变不饱和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由于没有确定温度,甲和乙的溶解度无法确定,不符合题意;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C、 t1℃时,乙的溶解度为30g,t1℃时,30g的乙与100g的水形成饱和溶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30g:100g=3:10,不符合题意;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g,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可知,t2℃时,甲的150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g,溶剂的质量为100g, 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 g,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可知,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的甲,将t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剂的质量不变,析出晶体的质量=50g-30g=20g,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解曲线交点的意义分析;
B、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物质受温度的影响分析;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30克甲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刚好形成130克甲的饱和溶液;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g,即100克水中溶解50克甲物质刚好饱和,降温至t1℃时,100克水中只能溶解30克甲物质,则会析出20克甲物质。
5.【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P点表示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不符合题意;
B、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随温度的升高,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升高温度后,c溶液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不大,故a中含有少量b时, 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不符合题意;
D、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P点表示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a的溶解度增大,故变为不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减小,故会析出溶质,任然是饱和溶液;
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应该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1℃时,b的溶解度为25克,即25克b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刚好形成125克b的饱和溶液。
6.【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A、由题中信息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所以80g水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5.6g,所以可推知硝酸钾的总质量为25.6g+110.4g=136g,80℃时,80g水中溶解136g硝酸钾刚好饱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丁是饱和溶液,所以乙、丙、丁都是饱和溶液,A不符合题意;
B、甲到乙的过程中,没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没有改变,B不符合题意;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100g:134.4g=125:168, C不符合题意。
D由得到固体质量为134.4克可知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故答案为:A
【分析】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据此分析解答
7.【答案】氯化铵;37;a;b;不饱和;a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解: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氯化铵;②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g,所以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37g;③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以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量取水时应沿a视线进行读数,b视线对应的读数较大;④Ⅰ、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所以A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31.6g+102g=133.6g,溶剂质量是120g,所以A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Ⅱ、a.蒸发20g水后,溶剂质量变成100g,溶质质量是133.6g,没有晶体析出,所以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故正确;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33.6g:100g=167:125,故错误;
c.硝酸钾在80℃时的溶解度是169g,在60℃时的溶解度是110g,所以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故正确;
℃至80℃之间
d.A溶液的质量等于133.6g+120g=253.6g,故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①氯化铵;②37g;③a,b;④Ⅰ、不饱和;
Ⅱ、a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8.【答案】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75;a>b>c;b>a>c;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意义是: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溶液的质量=25g+50g=75g;故答案为:75;(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因为a析出固体比b多,c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还是最小;故答案为:a>b>c;b>a>c;(4)t2℃时,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的方法,故答案为: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P点的意义是: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溶液的质量=25g+50g=75g;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因为a析出固体比b多,c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还是最小;t2℃时,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的方法.
9.【答案】20;甲;150;升温并加溶剂(或加溶剂并升温)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①溶解度曲线中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由图象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②从40℃到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程度不一样,甲变化的更明显一些,所以将40℃时甲、乙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③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40g,40℃时,要完全溶解60g乙得到饱和溶液,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x=150g;
④要实现A到B的转化方法是:升温并加溶剂(或加溶剂并升温).
故答案为:20;甲;150;升温并加溶剂(或加溶剂并升温).
【分析】①找出溶解度曲线交点处对于的横坐标即可;
②哪个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哪个降温析出的晶体就多;
③找出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然后列比例式计算即可;
④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B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点A表示的溶液为还有未溶解溶质的饱和溶液.
10.【答案】g/100gH2O;硝酸钠;≤80;D;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①溶解度的单位是g/100gH2O;②由图可知 10℃时,溶解性最好的是硝酸钠;③50g 水中投入 75g 硝酸钠固体得到饱和溶液,100g水中能溶解150g硝酸钠,此时,实验溶液温度为≤80℃;④四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钾氯化钠各 10g,然后加入水都完全溶解得到 50℃ 时饱和溶液。则最后得到饱和溶液质量最多的是:5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小,故要使10g氯化钠完全溶解,需要水的质量最多,形成溶液的质量最大,
故答案为:D;⑤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硝酸钾和氯化钾中的一种或二种构成。现取混合物 40g,加入50g 50℃的热水(水温保持不变),固体完全溶解。对该包固体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A、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110g,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故可能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错误;
B、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50g氯化钾不可能完全溶解,错误;
C、根据A的分析,正确;
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110g,50g硝酸钾溶于水不能形成饱和溶液,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①固体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单位克。
②1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硝酸钠>氯化钠>氯化钾>硝酸钾;
③50g 水中投入 75g 硝酸钠固体,一种可能是刚好饱和,则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50克,所对应的温度为80℃,另一种可能是得到饱和溶液同时溶质有剩余,在溶解度小于150克,则温度小于80℃,故实验溶液温度应等于或小于80℃;
④四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钾氯化钠各 10g,加水制成50℃的饱和溶液,需要溶剂的多少与溶解度有关,即溶解度越小,由于溶质质量相等,则需要的溶剂越多,溶液质量越大,反之溶液质量就越小。
⑤A、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约为110克左右,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克,则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0克氯化钾,但却可以把50克硝酸钾完全溶解,即有可能只有硝酸钾,也有可能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
B、根据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50克水不能把50克氯化钾完全溶解;
C、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约为110克左右,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克,则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0克氯化钾,但却可以把50克硝酸钾完全溶解,即有可能只有硝酸钾,也有可能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
D、根据前面的分析,还有可能是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混合物。
11.【答案】(1)解:汗水中含有氯化钠,随着水分的蒸发,氯化钠析出,所以看见白斑,咸菜晾干表面有一层盐霜道理与前者相同.
(2)解:碳酸钠(即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到了冬天,有大量碳酸钠晶体析出,可从湖底捞出(即冬天捞碱).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即使到了冬天,也不可能大量析出,夏天温度高,有利于水分的蒸发,所以,夏天是晒盐(即利用蒸发水分而使氯化钠析出)的好时机.
(3)解:都可看见石灰水变浑浊.前者是因为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而析出,而后者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的缘故.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钠的性质并结合蒸发结晶的原理分析即可;(2)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分析即可;(3)根据氢氧化钙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及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原理分析即可.
12.【答案】(1)KNO3
(2)不饱和;167.6
(3)cd;Fe2O3+6HCl=2FeCl3+3H2O
(4)H2;Zn(NO3)2;Zn+2AgNO3=2Ag+Zn(NO3)2或 Zn+Cu(NO3)2=Cu+Zn(NO3)2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 I、分析根据溶解度表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KNO3;
(2)II、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0g,即60℃时,100g水中溶解110.0g KNO3达到饱和状态,A中溶液有水100g ,KNO340g,所以A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 KNO3,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C 中溶液的总质量=100g+36g+31.6g=167.6g;
(3)III、a、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 g,分别加热蒸发 10 g 水后,再恢复到 50℃,都有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B、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 g,分别加热蒸发 10 g 水后,再恢复到 50℃,两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两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
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50℃时,KNO3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所以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50℃,KNO3析出的晶体多,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大于KNO3溶液,符合题意;
D、设:析出 NaCl 晶体质量为x,则有100g:37g=10g:x,x=3.7g,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②工业上除铁锈的方法是用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③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铜>银,将一定质量的Zn粉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和硝酸锌,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
(4)由流程图可知,向过滤后的滤渣中加稀硫酸有气泡生成,说明了锌粉是过量的,生成的无色气体应为氢气,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发生了反应,所以:步骤Ⅱ中生成的无色气体X是氢气,该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滤液N中的溶质是硝酸锌;由上述分析可知,步骤Ⅰ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Zn+2AgNO3═Zn(NO3)2+2Ag、Zn+Cu(NO3)2═Zn(NO3)2+Cu.
故答案为:(1)硝酸钾;(2)不饱和;167.6;(3)cd;Fe2O3+6HCl=2FeCl3+3H2O;(4)H2,Zn(NO3)2;
Zn+2AgNO3═Zn(NO3)2+2Ag或Zn+Cu(NO3)2═Zn(NO3)2+Cu.
【分析】(1)根据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60℃、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分析解答即可;
(3)根据5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以及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分析解答即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置在前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