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2-12 11:48:10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7·泰安)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答案】B
【知识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物质的微粒性;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氢原子与氧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B.在点燃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C.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同,氯离子可以结合阳离子构成物质,而氩原子性质稳定,故错误;
D.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的质量大于10g,而l0mL水的质量等于10g,混合后质量分数大于平均值20%,等质量混合时才是20%,故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水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间的相互转化方法来分析;
C.根据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同进行解答;
D.根据质量可以加减而体积不可以直接相加减进行解答.
2.(2017·兴庆模拟)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或“等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总质量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相等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D.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化合价规律和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A正确.
B、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是根据形成化合物时,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确定的,得失电子数守恒,化合物不显电性,所以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所以B确.
C、溶液稀释只是加入了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故C正确;
D、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所以D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的规律,溶液稀释和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逐一进行分析,就可正确选择.
3.(2017·绿园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奶和鸡蛋都富含蛋白质类营养素
B.控制空气中PM2.5超标,应该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H2O和CO2都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都能用来灭火
D.向50g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0g水,稀释成2.5%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解:A、牛奶和鸡蛋都富含蛋白质类营养素,故A说法正确;
B、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不能禁止使用,现在人类还离不开化石燃料,故B错;
C、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能降低着火点,故C错;
D、加水后溶质质量不变:向50g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故D错.
故选A.
【分析】A、根据常见物质中富含的营养素考虑;B、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不能禁止使用;C、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能降低着火点;D、根据加水后溶质质量不变列等式.
4.(2017·玉林)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向某温度时一定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C.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某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
D.一定温度下,两份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制取氧气
【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为零,故错误;
B.锌比铁活泼,与稀硫酸反应时,锌比铁反应剧烈,产生气体的速率大;稀硫酸中加入锌粉和铁粉时,产物分别为硫酸锌和硫酸亚铁,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等质量的金属,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故错误;
C.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减少,同时温度升高,导致部分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随着温度的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一部分氢氧化钙溶于水,溶质质量增大,当恢复到原温度以后,溶质质量不再变化,但是溶液的质量比原来减少了,故正确;
D.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活动性来分析;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氧化钙溶于水放热,并且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D.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5.(2017·孝感)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C.乙溶液从t3℃降温到t1℃,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
D.t3℃时,50g水中加入4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90g甲的饱和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A错误;
B、t2℃时,乙物质升高温度、降低温度,溶解度都会减小,所以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故B正确;
C、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从t3℃降温到t1℃,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改变,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50g水中加入4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70g甲的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6.(2017·临沂)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94/5d/945d1893ae5b2789b54ceb5c2e60abed.png]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两种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故B错误;
C、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C错误;
D、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所以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7.(2017·苏州)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C.40℃时,将35 g硝酸钾晶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
【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故B错误;
C、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将35g硝酸钾晶体放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39.0%,故C正确;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解度增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8.(2016九下·湘潭月考)20℃时,向一盛有40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g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g
B.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D.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g,故A、B正确.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C不正确.得到的澄清溶液为饱和溶液,在过滤后还是饱和溶液,此时剩余固体与之无关了,所以加入水时,不是固体继续溶解,而是变成不饱和溶液了,加水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9.(2017·镇江)已知:Cu2O+H2SO4═Cu+CuSO4+H2O。16.0g CuO与CO反应得到Cu、Cu2O混合物13.6g,将此混合物溶于足量的100.0g稀H2SO4得9.6gC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2.4g CO2
B.混合物中含9.6g铜元素
C.混合物中Cu与Cu2O的质量之比为8:9
D.反应后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约为7.0%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
设13.6g的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y
Cu2O+H2SO4═ Cu+ CuSO4+H2O 固体质量差量
144 64 160 144﹣64=80
x y 13.6g﹣9.6g=4g
= =
x=7.2g
y=8g
反应后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 ×100%≈7.7%.故D错误.
混合物中Cu与Cu2O的质量之比为(13.6g﹣7.2g):7.2g=8:9.故C正确.
根据铜元素过程中质量不变,所以铜元素的质量为9.6g+8g× ×100%=12.8g.故B错误.
16.0g CuO与CO反应得到Cu、Cu2O混合物13.6g,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固体质量减少量为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故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6.0g﹣13.6g=2.4g,由于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一半的氧元素来自氧化铜,所以对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4g÷( )=6.6g.故A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给出的化学反应以及对应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根据质量差量法计算相关计算.
二、填空题
10.在一定温度下,100mL密度为1.2g/mL的某饱和溶液中含溶质20g,则在此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为   ;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20g;16.7%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一定温度下,100mL密度为1.2g/mL的某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mL×1.2g/mL=120g,其中溶剂的质量为120g﹣20g=100g,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该温度下此物质的溶解度为20g.由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可知,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7%.
故答案为:20g;16.7%.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计算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来分析解答.
11.20℃A物质的溶解度为50克,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又已知B物质在30℃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则B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为   ,A与B两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
【答案】33.3%;25g;无法比较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20℃A物质的溶解度为50克,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33.3%.
已知B物质在30℃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设B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为x,则 100%=20%,x=25g.
20℃A物质的溶解度为50克,30℃时B的溶解度为25g,由于温度不同,无法比较A与B两物质的溶解度.
故答案为:33.3%;25g;无法比较.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2.(2017·东莞模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P点的意义是   ;
②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溶液的质量为    g(a物质不含结晶水);
③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   ;
④t2℃时,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
【答案】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75;a>b>c;b>a>c;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意义是: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溶液的质量=25g+50g=75g;故答案为:75;(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因为a析出固体比b多,c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还是最小;故答案为:a>b>c;b>a>c;(4)t2℃时,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的方法,故答案为: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P点的意义是: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溶液的质量=25g+50g=75g;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因为a析出固体比b多,c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还是最小;t2℃时,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的方法.
13.(2017·河南)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将t3℃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乙的溶解度曲线为   (填“X”或“Y”);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t3℃时,将3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
【答案】Y;t2℃;7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将t3℃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乙的溶解度曲线为Y,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2℃,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将3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30g=70g.
故答案为:Y,t2℃,70.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三、综合题
14.(2017·祁阳模拟)如表是NaCl、KNO3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的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上表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
(2)50℃时,KNO3的溶解度是   g;
(3)20℃时,取20g氯化钠放入50g水里,充分溶解后,可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4)按照如图所示依次进行相关操作(每步均充分溶解),分别得到A、B、C三种溶液,其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序号),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取整数).
【答案】(1)KNO3
(2)85.8
(3)68
(4)B;39%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故填:KNO3;(2)由表格数据可知,50℃时,KNO3的溶解度是85.5g;故填:85.5;(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此时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为50g+18g=68g;故填:68;(4)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并不能完全溶解,即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而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0g,所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40g硝酸钾,降温至40℃时,由于在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则40g硝酸钾并不能完全溶解,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B;39%.
【分析】(1)根据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来分析;(3)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来分析;(4)根据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15.(2017·惠安模拟)将7g废铁屑放入盛有100g 7.3% 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此时测得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为106.8g.计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1)稀释    g 20% 的盐酸溶液可得100g 7.3% 的稀盐酸.
(2)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3)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
【答案】(1)36.5
(2)0.2
(3)解: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y
Fe+2HCl=FeCl2+ H2↑
56 2
y 0.2g
=
y=5.6g
则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答: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1)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设需要20%的盐酸的质量为x
20%x=100g×7.3%
x=36.5g(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7g+100g﹣106.8g=0.2g
答:(1)稀释 36.5g 20% 的盐酸溶液可得100g 7.3% 的稀盐酸.(2)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0.2g.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氢气,所以可以求算氢气的质量,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铁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16.(2018·黄陂模拟)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63.7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答案】(1)0.2
(2)23%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2)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根据氢气的质量可以求出硫酸锌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锌的质量加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减去氢气的质量。
解:设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y
Zn+H2SO4= ZnSO4 + H2↑
65 161 2
y x 0.2g
= 解得y=6.5g = 解得x=16.1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5g +63.7g-0.2g=70g
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3%
答:(1)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
(2)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3%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氢气质量,利用氢气的质量结合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可解答
1 / 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7·泰安)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2.(2017·兴庆模拟)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或“等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总质量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相等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D.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
3.(2017·绿园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奶和鸡蛋都富含蛋白质类营养素
B.控制空气中PM2.5超标,应该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H2O和CO2都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都能用来灭火
D.向50g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0g水,稀释成2.5%的氯化钠溶液
4.(2017·玉林)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向某温度时一定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C.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某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
D.一定温度下,两份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制取氧气
5.(2017·孝感)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C.乙溶液从t3℃降温到t1℃,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
D.t3℃时,50g水中加入4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90g甲的饱和溶液
6.(2017·临沂)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94/5d/945d1893ae5b2789b54ceb5c2e60abed.png]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7.(2017·苏州)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C.40℃时,将35 g硝酸钾晶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
8.(2016九下·湘潭月考)20℃时,向一盛有40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g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g
B.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D.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9.(2017·镇江)已知:Cu2O+H2SO4═Cu+CuSO4+H2O。16.0g CuO与CO反应得到Cu、Cu2O混合物13.6g,将此混合物溶于足量的100.0g稀H2SO4得9.6gC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2.4g CO2
B.混合物中含9.6g铜元素
C.混合物中Cu与Cu2O的质量之比为8:9
D.反应后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约为7.0%
二、填空题
10.在一定温度下,100mL密度为1.2g/mL的某饱和溶液中含溶质20g,则在此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为   ;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1.20℃A物质的溶解度为50克,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又已知B物质在30℃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则B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为   ,A与B两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
12.(2017·东莞模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P点的意义是   ;
②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溶液的质量为    g(a物质不含结晶水);
③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   ;
④t2℃时,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
13.(2017·河南)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将t3℃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乙的溶解度曲线为   (填“X”或“Y”);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t3℃时,将3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
三、综合题
14.(2017·祁阳模拟)如表是NaCl、KNO3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的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上表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
(2)50℃时,KNO3的溶解度是   g;
(3)20℃时,取20g氯化钠放入50g水里,充分溶解后,可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4)按照如图所示依次进行相关操作(每步均充分溶解),分别得到A、B、C三种溶液,其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序号),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取整数).
15.(2017·惠安模拟)将7g废铁屑放入盛有100g 7.3% 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此时测得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为106.8g.计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1)稀释    g 20% 的盐酸溶液可得100g 7.3% 的稀盐酸.
(2)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3)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
16.(2018·黄陂模拟)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63.7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物质的微粒性;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氢原子与氧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B.在点燃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C.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同,氯离子可以结合阳离子构成物质,而氩原子性质稳定,故错误;
D.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的质量大于10g,而l0mL水的质量等于10g,混合后质量分数大于平均值20%,等质量混合时才是20%,故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水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间的相互转化方法来分析;
C.根据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同进行解答;
D.根据质量可以加减而体积不可以直接相加减进行解答.
2.【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化合价规律和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A正确.
B、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是根据形成化合物时,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确定的,得失电子数守恒,化合物不显电性,所以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所以B确.
C、溶液稀释只是加入了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故C正确;
D、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所以D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的规律,溶液稀释和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逐一进行分析,就可正确选择.
3.【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解:A、牛奶和鸡蛋都富含蛋白质类营养素,故A说法正确;
B、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不能禁止使用,现在人类还离不开化石燃料,故B错;
C、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能降低着火点,故C错;
D、加水后溶质质量不变:向50g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故D错.
故选A.
【分析】A、根据常见物质中富含的营养素考虑;B、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不能禁止使用;C、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能降低着火点;D、根据加水后溶质质量不变列等式.
4.【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为零,故错误;
B.锌比铁活泼,与稀硫酸反应时,锌比铁反应剧烈,产生气体的速率大;稀硫酸中加入锌粉和铁粉时,产物分别为硫酸锌和硫酸亚铁,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等质量的金属,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故错误;
C.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减少,同时温度升高,导致部分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随着温度的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一部分氢氧化钙溶于水,溶质质量增大,当恢复到原温度以后,溶质质量不再变化,但是溶液的质量比原来减少了,故正确;
D.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活动性来分析;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氧化钙溶于水放热,并且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D.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A错误;
B、t2℃时,乙物质升高温度、降低温度,溶解度都会减小,所以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故B正确;
C、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从t3℃降温到t1℃,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改变,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50g水中加入4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70g甲的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6.【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两种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故B错误;
C、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C错误;
D、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所以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7.【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故B错误;
C、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将35g硝酸钾晶体放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39.0%,故C正确;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解度增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8.【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g,故A、B正确.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C不正确.得到的澄清溶液为饱和溶液,在过滤后还是饱和溶液,此时剩余固体与之无关了,所以加入水时,不是固体继续溶解,而是变成不饱和溶液了,加水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9.【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
设13.6g的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y
Cu2O+H2SO4═ Cu+ CuSO4+H2O 固体质量差量
144 64 160 144﹣64=80
x y 13.6g﹣9.6g=4g
= =
x=7.2g
y=8g
反应后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 ×100%≈7.7%.故D错误.
混合物中Cu与Cu2O的质量之比为(13.6g﹣7.2g):7.2g=8:9.故C正确.
根据铜元素过程中质量不变,所以铜元素的质量为9.6g+8g× ×100%=12.8g.故B错误.
16.0g CuO与CO反应得到Cu、Cu2O混合物13.6g,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固体质量减少量为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故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6.0g﹣13.6g=2.4g,由于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一半的氧元素来自氧化铜,所以对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4g÷( )=6.6g.故A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给出的化学反应以及对应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根据质量差量法计算相关计算.
10.【答案】20g;16.7%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一定温度下,100mL密度为1.2g/mL的某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mL×1.2g/mL=120g,其中溶剂的质量为120g﹣20g=100g,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该温度下此物质的溶解度为20g.由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可知,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7%.
故答案为:20g;16.7%.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计算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来分析解答.
11.【答案】33.3%;25g;无法比较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20℃A物质的溶解度为50克,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33.3%.
已知B物质在30℃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设B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为x,则 100%=20%,x=25g.
20℃A物质的溶解度为50克,30℃时B的溶解度为25g,由于温度不同,无法比较A与B两物质的溶解度.
故答案为:33.3%;25g;无法比较.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2.【答案】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75;a>b>c;b>a>c;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意义是: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溶液的质量=25g+50g=75g;故答案为:75;(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因为a析出固体比b多,c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还是最小;故答案为:a>b>c;b>a>c;(4)t2℃时,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的方法,故答案为: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P点的意义是: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溶液的质量=25g+50g=75g;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因为a析出固体比b多,c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还是最小;t2℃时,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的方法.
13.【答案】Y;t2℃;7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将t3℃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乙的溶解度曲线为Y,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2℃,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将3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30g=70g.
故答案为:Y,t2℃,70.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4.【答案】(1)KNO3
(2)85.8
(3)68
(4)B;39%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故填:KNO3;(2)由表格数据可知,50℃时,KNO3的溶解度是85.5g;故填:85.5;(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此时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为50g+18g=68g;故填:68;(4)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并不能完全溶解,即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而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0g,所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40g硝酸钾,降温至40℃时,由于在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则40g硝酸钾并不能完全溶解,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B;39%.
【分析】(1)根据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来分析;(3)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来分析;(4)根据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15.【答案】(1)36.5
(2)0.2
(3)解: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y
Fe+2HCl=FeCl2+ H2↑
56 2
y 0.2g
=
y=5.6g
则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答: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1)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设需要20%的盐酸的质量为x
20%x=100g×7.3%
x=36.5g(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7g+100g﹣106.8g=0.2g
答:(1)稀释 36.5g 20% 的盐酸溶液可得100g 7.3% 的稀盐酸.(2)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0.2g.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氢气,所以可以求算氢气的质量,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铁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16.【答案】(1)0.2
(2)23%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2)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根据氢气的质量可以求出硫酸锌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锌的质量加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减去氢气的质量。
解:设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y
Zn+H2SO4= ZnSO4 + H2↑
65 161 2
y x 0.2g
= 解得y=6.5g = 解得x=16.1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5g +63.7g-0.2g=70g
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3%
答:(1)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
(2)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3%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氢气质量,利用氢气的质量结合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可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