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地理总复习模块3第3讲中国的自然资源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2017·长沙)我国宣布对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大量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冻土中,据研究,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开采难度大,与传统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其特点具有
A.污染大 B.能量巨大 C.储量小 D.开采技术低
【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据初步评估,中国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20多种矿产在世界上具有优势地位。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总量大、配套程度较高的资源大国之一。但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4。根据题意,故选:B.
【点评】本考点属于有关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
2.(2017·益阳)下列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一组是
A.天然气 土地 淡水 B.太阳能 风能 水能
C.可燃冰 森林 煤 D.潮汐能 铁矿石 电
【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可再生资源,故选:B。
【点评】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要理解记忆。
3.(2017·福建)6月25日是我国土地日。如图示意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状况是( )
A.比重较小,后备资源充足 B.比重较小,后备资源不足
C.比重较大,后备资源充足 D.比重较大,后备资源不足
(2)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
A.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B.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C.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D.保护拼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答案】(1)B
(2)A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解析】【分析】(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我国耕地面积1.3亿公顷,却承受着养活世界21%的人口的沉重负担。我国现有的宜垦荒地资源数量不多,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就更少了,可见后备资源不足。故选:B(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千米2,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总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故选:A
【点评】(1)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千米2,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理解记忆。(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考查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要理解记忆。
4.(2017·东营)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与如图反映内容不相符的是( )
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B.耕地少,难利用土地较多
C.林地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 D.草地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
【答案】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和丘陵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的高原和山地地区。
故选:C
【点评】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2017·海南)2017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主题是“废水”。完成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丰富,无需节水
B.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C.西北地区水资源丰宫
D.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居全国首位
(2)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水资源利用方式可取的是
A.一水多用,废水利用 B.大水漫灌农田
C.直接排放废水 D.大量使用地下水
【答案】(1)B
(2)A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1)我国水资源缺乏,节水很有必要;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北方地区用水紧张,人均水资源居占有量很少;依据题意,故选B。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不够理想,加之一部分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能够有效利用的水资源就更少。有些地区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加剧了用水的困难程度。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农业生产中更多地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替代大水漫灌,将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用于浇灌绿地、冲洗厕所、浇洒道路等,做到一水多用。总之,我们要为建立“节水型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理解解答即可。
6.(2017·临沂)经市政府批准,临沂市城区居民生活用水于2016年1月1日起实行阶梯水价。表1为我国东部地区三城市2016年的阶梯水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我国许多城市实行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促进节约用水 ②增加水厂经济收入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与国际水价接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我国北方地区水价普遍高于南方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
B.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大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远大于南方地区
【答案】(1)C
(2)A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1)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利用价格调整主要目的是提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故本题选C。(2)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降水量小,水资源短缺,而南方地区降水量达,水资源丰富,故本题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资源利用的现状。
7.(2017·郴州)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这既是中国耕地面积的底线,也是不能突破的政策“红线”。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是( )
A.大量开垦荒地,大量使用他肥农药
B.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
C.用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D.发展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答案】B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分析】A、C、D的做法都会破坏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这是耕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故选B。
8.(2017·昆明)读图,关于农业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只有种植业 B.林业主要分布在西部盆地
C.甘蔗主要种植在东北 D.长江流域是重要油菜产区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我国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还有渔业、林业等,故A错误。
我国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故B错误。
甘蔗主要种植在南方地区,我国最大的甘蔗产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故C错误。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最大产区是长江流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9.(2017·通辽)读下图,由甲到丙该地区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请问解决该问题的正确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限制放牧牲畜数量
C.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D.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解析】【分析】图中所示的问题是耕地面积减少,建筑面积扩大,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土地,减少建筑面积对耕地的占用,保护耕地,选项ABC做法不合理,故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2017·黑龙江)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阳光 B.石油 C.土地 D.森林
【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二、综合题
11.(2017·连云港)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2)②处为 山脉,它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从气候因素分析,③地区产生春早的原因是 ;可以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
(4)2017年3月国家设立雄安新区,这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可以集中疏解以下哪个城市的部分城市功能?( )(单项选择)
A.北京 B.天津 C.石家庄 D.太原。
【答案】(1)水土流失
(2)太行
(3)春季降水较少且降水的季节不均,蒸发旺盛;南水北调
(4)A
【知识点】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土壤裸露,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2)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读图可知,②处为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太行山;(3)③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自然原因是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较少且降水的季节不均,蒸发旺盛;我国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是南水北调;(4)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的建立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以及舒缓北京城市压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1)水土流失;(2)太行;(3)春季降水较少且降水的季节不均,蒸发旺盛;南水北调;(4)A。
【点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高原土质疏松,降雨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12.(2017·赤峰)读“长江、黄河流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山脉,注入 海。
(2)图中两条大河的流向大致都是 ,说明我国地势特点是 。
(3)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除了南水北调工程,请你再举一个跨流域调水的实例 。
(4)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正式通水后,极大地缓解了我国 地区的缺水问题。
(5)南水北调的西线方案将在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上逐步实施,该方案计划将在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 地区的水资源。
【答案】(1)巴颜喀拉;渤
(2)自西向东;西高东低
(3)引黄济青
(4)华北
(5)一;西北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黄河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2)河流是地形和气候的产物。我国西高东低,受地势的影响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如长江、黄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3)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进青岛市,以解决青岛市供水不足的问题。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4)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5)西线方案是在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逐步实施,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故答案为:(1)巴颜喀拉;渤;(2)自西向东;西高东低;(3)引黄济青;(4)华北;(5)一;西北。
【点评】经过专家长期、科学的论证,基本上确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西线、中线、东线三种调水方案。西线方案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北京。如此宏伟的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是罕见的。
1 / 12018年中考地理总复习模块3第3讲中国的自然资源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2017·长沙)我国宣布对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大量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冻土中,据研究,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开采难度大,与传统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其特点具有
A.污染大 B.能量巨大 C.储量小 D.开采技术低
2.(2017·益阳)下列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一组是
A.天然气 土地 淡水 B.太阳能 风能 水能
C.可燃冰 森林 煤 D.潮汐能 铁矿石 电
3.(2017·福建)6月25日是我国土地日。如图示意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状况是( )
A.比重较小,后备资源充足 B.比重较小,后备资源不足
C.比重较大,后备资源充足 D.比重较大,后备资源不足
(2)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
A.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B.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C.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D.保护拼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4.(2017·东营)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与如图反映内容不相符的是( )
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B.耕地少,难利用土地较多
C.林地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 D.草地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
5.(2017·海南)2017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主题是“废水”。完成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丰富,无需节水
B.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C.西北地区水资源丰宫
D.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居全国首位
(2)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水资源利用方式可取的是
A.一水多用,废水利用 B.大水漫灌农田
C.直接排放废水 D.大量使用地下水
6.(2017·临沂)经市政府批准,临沂市城区居民生活用水于2016年1月1日起实行阶梯水价。表1为我国东部地区三城市2016年的阶梯水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我国许多城市实行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促进节约用水 ②增加水厂经济收入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与国际水价接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我国北方地区水价普遍高于南方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
B.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大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远大于南方地区
7.(2017·郴州)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这既是中国耕地面积的底线,也是不能突破的政策“红线”。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是( )
A.大量开垦荒地,大量使用他肥农药
B.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
C.用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D.发展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8.(2017·昆明)读图,关于农业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只有种植业 B.林业主要分布在西部盆地
C.甘蔗主要种植在东北 D.长江流域是重要油菜产区
9.(2017·通辽)读下图,由甲到丙该地区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请问解决该问题的正确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限制放牧牲畜数量
C.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D.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0.(2017·黑龙江)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阳光 B.石油 C.土地 D.森林
二、综合题
11.(2017·连云港)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2)②处为 山脉,它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从气候因素分析,③地区产生春早的原因是 ;可以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
(4)2017年3月国家设立雄安新区,这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可以集中疏解以下哪个城市的部分城市功能?( )(单项选择)
A.北京 B.天津 C.石家庄 D.太原。
12.(2017·赤峰)读“长江、黄河流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山脉,注入 海。
(2)图中两条大河的流向大致都是 ,说明我国地势特点是 。
(3)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除了南水北调工程,请你再举一个跨流域调水的实例 。
(4)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正式通水后,极大地缓解了我国 地区的缺水问题。
(5)南水北调的西线方案将在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上逐步实施,该方案计划将在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 地区的水资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据初步评估,中国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20多种矿产在世界上具有优势地位。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总量大、配套程度较高的资源大国之一。但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4。根据题意,故选:B.
【点评】本考点属于有关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
2.【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可再生资源,故选:B。
【点评】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要理解记忆。
3.【答案】(1)B
(2)A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解析】【分析】(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我国耕地面积1.3亿公顷,却承受着养活世界21%的人口的沉重负担。我国现有的宜垦荒地资源数量不多,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就更少了,可见后备资源不足。故选:B(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千米2,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总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故选:A
【点评】(1)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千米2,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理解记忆。(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考查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要理解记忆。
4.【答案】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和丘陵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的高原和山地地区。
故选:C
【点评】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答案】(1)B
(2)A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1)我国水资源缺乏,节水很有必要;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北方地区用水紧张,人均水资源居占有量很少;依据题意,故选B。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不够理想,加之一部分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能够有效利用的水资源就更少。有些地区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加剧了用水的困难程度。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农业生产中更多地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替代大水漫灌,将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用于浇灌绿地、冲洗厕所、浇洒道路等,做到一水多用。总之,我们要为建立“节水型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理解解答即可。
6.【答案】(1)C
(2)A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1)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利用价格调整主要目的是提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故本题选C。(2)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降水量小,水资源短缺,而南方地区降水量达,水资源丰富,故本题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资源利用的现状。
7.【答案】B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分析】A、C、D的做法都会破坏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这是耕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我国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还有渔业、林业等,故A错误。
我国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故B错误。
甘蔗主要种植在南方地区,我国最大的甘蔗产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故C错误。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最大产区是长江流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9.【答案】D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解析】【分析】图中所示的问题是耕地面积减少,建筑面积扩大,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土地,减少建筑面积对耕地的占用,保护耕地,选项ABC做法不合理,故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11.【答案】(1)水土流失
(2)太行
(3)春季降水较少且降水的季节不均,蒸发旺盛;南水北调
(4)A
【知识点】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土壤裸露,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2)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读图可知,②处为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太行山;(3)③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自然原因是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较少且降水的季节不均,蒸发旺盛;我国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是南水北调;(4)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的建立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以及舒缓北京城市压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1)水土流失;(2)太行;(3)春季降水较少且降水的季节不均,蒸发旺盛;南水北调;(4)A。
【点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高原土质疏松,降雨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12.【答案】(1)巴颜喀拉;渤
(2)自西向东;西高东低
(3)引黄济青
(4)华北
(5)一;西北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黄河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2)河流是地形和气候的产物。我国西高东低,受地势的影响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如长江、黄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3)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进青岛市,以解决青岛市供水不足的问题。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4)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5)西线方案是在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逐步实施,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故答案为:(1)巴颜喀拉;渤;(2)自西向东;西高东低;(3)引黄济青;(4)华北;(5)一;西北。
【点评】经过专家长期、科学的论证,基本上确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西线、中线、东线三种调水方案。西线方案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北京。如此宏伟的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是罕见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