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行草书临摹创作 行书的简介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 行书的起源发展行书的起源相传有两种说法:
一、据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
二、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锺繇书有三体: 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河东卫凯子 ,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书也。”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 行书的书写特点 行书是介于真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 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yu)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行书结构的特点大小相兼。
收放结合。
疏密得体。
浓淡相融。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还有如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睢⑾视谑唷⒖道铮?鞔?淖T拭鳌⑽尼缑鳌⒍?洳?⑼躅欤?宕?暮紊芑?龋?忌贸ば惺榛蛐胁荩?胁簧僮髌反?馈? 行书的代表作 行书代表作 《兰亭序》—王羲之二.行草書撷英---我看经典法帖
行書:蘭亭序---不激不厉、恬淡舒适
祭侄文稿---沉雄激越寒食詩---儒雅大氣米芾---八面出鋒黃庭堅---長槍大戟趙孟钚袝?---雍容典雅关于草书草书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形成与汉代,由隶书草化发展而成。草书可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早期草书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 章草通行于汉魏,是早期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 章草 章草代表作 作者陆机索靖出师颂---章草典范王羲之十七帖及尺牘---中和之美亦称“小草”。草书的一种。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笔画连绵回绕,文字之间有联缀,书写简约方便。为东晋王羲之所发扬完善。唐代张怀瓘《书断》载:“(王)献之尝对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合穷伪略之理,极草踪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更加纵放的“狂草”为“今草”的发展。今草今草代表作 作者张芝草書:張芝冠軍貼---大草先驅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
狂草,是书法中的表现主义 。狂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现。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张旭史称“草圣”。 狂草狂草代表作 作者怀素懷素自敍帖---筆走龍蛇懷素小草千字文---典雅内蕴狂草代表---張旭古詩四帖、肚痛帖---縱橫捭闔(bai he)黃庭堅廉颇蔺相如列传---直抒胸臆王鐸草書---雄強壯闊傅山草書---磅礴流美徐渭草書---鬼斧天成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