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 苏轼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 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诗--- -苏黄:
苏轼、黄庭坚;
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才华横溢的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
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 / / / / / 户念遂盖但少当户理红妆遂迷,不复得路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掌握重点字词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门
高兴地想 ……的人于是一起、散步清澈透明交错纵横原来是只是、罢了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月色入户”走进苏轼 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人陷害入狱,被贬官至黄州,身居闲职,而且还受到监管,过着失意的闲居生活。作者为什么要去寻找张怀民呢?走进张怀民 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1083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
张怀民虽然屈居主簿小类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迁谪之事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感之容,是一位品格清高超逸有过人自制力的性格倔强的人。苏轼与张怀民的关系:知己“心有灵犀”志同道合 关系甚笃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1)添一添,品意境:
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
(2)删一删,品修辞 :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横。
讨论:
“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你认为文 中“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
无此好湖山。
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
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
长作岭南人。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
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
“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 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闲人”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漫步的悠闲
赏月的欣喜旷达淡泊名利
豁达乐观 吾兄弟老矣,当以时自娱。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中廓然无一物,即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 ——苏轼 司马迁语: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苏轼不汲汲于名利,
所以才能“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