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6八上·宜兴期末)我国农业中最重要的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答案】A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我国农业中最重要的部门是种植业。
故选:A
【点评】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其中最重要的部门是种植业。本题考查农业及其部门,牢记即可。
2.形成我国“南稻北麦”粮食种植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 B.地形 C.热量 D.水分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南方以水田为主,降水较多,适合水稻的生长;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降水较少,适合小麦的种植.故有“南稻北麦”之说,故选D.
3.(2016八上·临河期末)济南某宾馆迎来了一批游客,吃饭时游客对桌上的海鲜并不太青睐,而是对具有家乡特色的炖羊肉十分喜爱,由此推断这批游客可能来自( )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②海南省 ③内蒙古自治区 ④台湾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地理与日常生活
【解析】【分析】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出产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在国内占据突出地位,炖羊肉是牧区人民喜欢的食品。
故选:B
【点评】中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适宜放牧,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本题考查我国牧区的分布,理解解答即可。
4.(2016七上·青龙期末)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 )
A.地形条件 B.土壤条件 C.肥力条件 D.气温条件
【答案】D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在寒冷季节往往这两方面不足;利用塑料大棚可以改善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气温,也起到保湿作用,使蔬菜反季上市。
故选:D
【点评】农业生产即受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响,也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依据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解答即可。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理解解答即可。
5.(2016八上·淮阴期末)我国农业发展主要依靠(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毁林垦荒,扩大种植面积
C.走科技强农之路 D.走广种薄受之路
【答案】C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我国农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是走科技强农之路,向着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
故选:C
【点评】目前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农业基础薄弱,机械化程度低,今后我国农业应该向着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的发展,理解解答即可。
6.(2017七下·梅江月考)读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读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判断该地位于( )
A.黄土高原 B.大兴安岭 C.江南丘陵 D.东北平原
(2)该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及耕作制度是( )
A.小麦 一年一熟 B.小麦 两年三熟
C.水稻 一年一熟 D.水稻 一年两熟
【答案】(1)C
(2)D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安排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类型要根据干湿区安排,农作物的熟制主要取决于当地全年的热量。(1)由图中我国农业生产景观图可知,该地种植了稻田、茶园、柑橘园,图中地形属于丘陵,说明该区域是南方地区的农业景观,故选C。(2)由上题可知,该区域是我国南方地区,这里以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充足,种植和粮食作物是水稻,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故选D。
7.下列农业生产行为符合因地制宜观点的是 ( )
A.在黄土高坡挖鱼塘养鱼,种甘蔗
B.在茂盛草原区,放养牛羊
C.在陡坡上开垦耕地
D.在西双版纳林区大面积毁林开荒
【答案】B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在湿润的亚热带地区,地势低洼处,挖鱼塘养鱼,鱼塘围植桑、种甘蔗——生态的桑基农业,而不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故A不符合题意;在茂盛草原区,放牧牛羊;故B符合题意;在陡坡上开垦耕地,易造成水土流失。故C不符合题意;在西双版纳林区大面积毁林开荒,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根据题意,故选:B。
【点评】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8.(2017·广东模拟)读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 )
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适宜于多种农业生产。水稻、油菜为南方农作物,小麦棉花为温带,即北方农作物。从统计图可见甲地水稻油菜少,但小麦棉花多,棉花种植尤其多,所以本地应缺少平原分布,为新疆;乙地水稻油菜多,应为南方城市,还能种植一部分小麦和棉花,所以这个省区比较靠北方,为湖北;丙地水稻小麦油菜都种的多,棉花也能种植,比乙地更兼具南北方的特点,所以是跨南北方的省区安徽;丁地小麦棉花多,水稻油菜少,所以是北方特征突出的河北,故本题选A。
9.(2017·德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列农业生产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B.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C.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
D.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应退耕还林还草,适宜发展畜牧业。油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脆弱,放牧牲畜的数量要合理;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苹果树;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密集,适宜发展淡水养殖和种植业。
故选:A
【点评】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10.(2017·连云港)下列四幅图中。阴影表示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地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读图可得,B图所示的是水稻,我国南方地区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故选:B
【点评】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花生分布比较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甜菜是一种性喜温凉的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到北疆地区;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
11.(2017七下·成都期中)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巨大,我国不同的地理单元发展不同的农业,南方地区主要发展水稻种植业,北方地区主要是小麦种植业,西北地区主要是灌溉农业,青藏地区是河谷农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是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降水少,比较干旱,故以灌溉农业为主。
12.(2017七下·成都期中)我国优良畜种滩羊的省区是( )
A.西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答案】B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13.(2017·广东)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无人机喷药杀虫越来越普及,此项目技术应用可以( )
①推进农业生态化 ②加速农业现代化
③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④减少农药对农民身体的伤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无人机喷药杀虫越来越普及,此项目技术应用可以:加速农业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农药对农民身体的伤害。
故选:D
【点评】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
14.(2017·广东)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提高粮食安全性,稳定粮食价格,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图为“我国中央储备粮直属库数量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以下四地粮库数量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地粮库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多,粮食消费量大
B.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C.气候干冷,便于粮食储存
D.自然灾害频发,赈灾粮需求量大
(3)根据我国粮食作物分布规律推测,乙地粮库储备的粮食主要为( )
A.稻谷 B.小麦 C.玉米 D.高粱
【答案】(1)A
(2)B
(3)A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地为我国东北地区,粮库数量最多的是甲地,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历史上东北地区以盛产大豆、高粱、谷子著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高粱和谷子逐渐被玉米、水稻、春小麦所取代。其中玉米种植发展很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地区为全国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故选:A(2)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示甲地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人均耕地多,农作物的商品率较高。故选:B(3)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粮食主要为水稻,故A正确。故选:A
【点评】(1)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商品率是指产品总量中商品量所占比重,它是反映社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某种产品的商品率越高,表明该部门生产越发展,专业化程度越高,它同社会其他部门关系越密切。(3)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
15.(2016八下·阜阳期中)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 )
A.发展节水农业 B.发展畜牧业
C.发展梯田 D.发展桑基鱼塘
【答案】A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华北平原由于降水少,用水量大,水资源不足成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节水农业.
故选:A.
【点评】北方地区农业以旱作为主,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华北平原由于降水少,用水量大,水资源不足成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16.(2017八下·福建期中)下列农业、畜牧业种类与地区连线正确的是( )
A.山地牧场一内蒙古 B.高寒牧场一青藏地区
C.河谷农业一宁夏平原 D.温带草原牧场一新疆
【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以上四大地区中,农业、畜牧业种类与地区连线正确的是高寒牧场——青藏地区,内蒙古属于草原牧场,宁夏平原属于灌溉农业,新疆属于山地牧场,故选B。
17.造成我国农业“西牧东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地形 C.气温 D.土壤
【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降水总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南多西北少。东部地区降水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西部地区降水少,农业以牧业为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的相关内容。掌握我国农业分布情况与气候的内在关系不难做出解答。
18.(2017八下·大同期中)下列农作物与生产地区一致的是( )
A.北方地区——甘蔗 B.青藏地区——青稞
C.南方地区——甜菜 D.西北地区——香蕉
【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故A错误;
青稞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故B正确;
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故C错误;
香蕉是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台湾省、海南省等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19.(2017八下·武陟期中)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三河马、三河牛分布在( )
A.内蒙古牧区 B.新疆牧区 C.青海牧区 D.西藏牧区
【答案】A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受降水和蒸发量的影响,主要分布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畜牧区,其中畜牧区包括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藏牧区和西藏牧区,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三河马、三河牛分布在内蒙古牧区,故选A。
20.(2017八下·枣阳期中)下图农业生产活动常见于我国的( )
A.东南丘陵 B.内蒙古高原 C.吐鲁番盆地 D.黄土高原
【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可知该农业活动是采茶,茶叶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地区。A项东南丘陵在南方地区;D项黄土高原均在北方地区;B项内蒙古高原和C项吐鲁番盆地在西北地区,故本题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1.(2017八下·长春月考)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最具有代表性的畜种是( )
A.细毛羊 B.三河马 C.三河牛 D.牦牛
【答案】D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细毛羊是我国新疆牧区的畜种,三河羊和三河马是内蒙古牧区的畜种,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畜种。所以选D。
22.(2017·齐齐哈尔)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
A.国民经济的关键 B.国民经济的主导
C.国民经济的基础 D.国民经济的支柱
【答案】C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
故选:C。
【点评】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23.(2017·郴州)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放牧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上述情景描述的产业是( )
A.农业 B.工业 C.旅游业 D.服务业
【答案】A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故选A。
二、综合题
24.(2017八下·平阴期中)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满足13亿人的温饱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参照图中A框的描述,完成B框内容。
(2)在图中找到并描画出种植业与畜牧业分布区的界线。
(3)据图中信息,描述我国东、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形状的差异,并简析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的形成原因。
(4)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试对C地区进行农业规划,并说明理由。
【答案】(1)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
(2)界线大体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3)东部呈片状分布,西部呈条带状分布,西部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有冰雪融水的山麓地带和绿洲。
(4)C处可以发展畜牧业,因为这里是高寒牧场(或四大牧场之一);还可以发展河谷农业,因为河谷地带水热条件较好。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我国的农业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东耕西牧的分布格局。东部季风风区内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湿润,以耕地为主,西部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位置。(1)根据A中的描述可知,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其中,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B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2)我国东西部农耕区和牧区的分界线大体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大致经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带。(3)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就不可能发展农业。绿洲农业指荒漠地区依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进行灌溉的农业。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所以西部呈条带状分布,西部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有冰雪融水的山麓地带和绿洲;(4)C是青藏地区,自然特征是高寒,C处可以发展畜牧业,因为这里是高寒牧场(或四大牧场之一)。还可以发展河谷农业,因为河谷地带水热条件较好。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农业及其分布。根据农业发展条件学会分析是重点。
25.(2017·青岛)读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农业扶贫开发纲要》将柴达木盆地地区作为国家“十三五”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材料二:下图海西地区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难利用的土地
占总用地比例% 0.19 46.64 2.86 50.31
材料四 下图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农业改革示意图
(1)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
(2)据图 27 分析当地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
(3)据材料三,说出该地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构成特征 。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
(4)材料四中的①是当地部分牧民过度放牧藏羊导致的 生态环境问题。
(5)材料四中,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牧民采取了 、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发展,生态环境的好转又促进了 业的发展。
【答案】(1)青藏
(2)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量少。
(3)以草地为主,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畜牧业
(4)草场退化
(5)良种引进;旅游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包括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青藏地区。(2)根据海西地区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图,可知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量少是当地发展种植业不利条件。(3)根据材料三中的表格数据,难利用的土地比重最大,草地比重大于耕地和林地,以草地为主,最适宜畜牧业。(4)①地部分牧民过度放牧藏羊导致的草场退化。(5)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牧民采取了良种引进、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以
恢复和发展,生态环境的好转又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点评】柴达木盆地及其农业发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6八上·宜兴期末)我国农业中最重要的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2.形成我国“南稻北麦”粮食种植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 B.地形 C.热量 D.水分
3.(2016八上·临河期末)济南某宾馆迎来了一批游客,吃饭时游客对桌上的海鲜并不太青睐,而是对具有家乡特色的炖羊肉十分喜爱,由此推断这批游客可能来自( )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②海南省 ③内蒙古自治区 ④台湾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2016七上·青龙期末)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 )
A.地形条件 B.土壤条件 C.肥力条件 D.气温条件
5.(2016八上·淮阴期末)我国农业发展主要依靠(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毁林垦荒,扩大种植面积
C.走科技强农之路 D.走广种薄受之路
6.(2017七下·梅江月考)读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读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判断该地位于( )
A.黄土高原 B.大兴安岭 C.江南丘陵 D.东北平原
(2)该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及耕作制度是( )
A.小麦 一年一熟 B.小麦 两年三熟
C.水稻 一年一熟 D.水稻 一年两熟
7.下列农业生产行为符合因地制宜观点的是 ( )
A.在黄土高坡挖鱼塘养鱼,种甘蔗
B.在茂盛草原区,放养牛羊
C.在陡坡上开垦耕地
D.在西双版纳林区大面积毁林开荒
8.(2017·广东模拟)读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 )
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9.(2017·德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列农业生产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B.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C.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
D.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10.(2017·连云港)下列四幅图中。阴影表示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地区的是( )
A. B.
C. D.
11.(2017七下·成都期中)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2.(2017七下·成都期中)我国优良畜种滩羊的省区是( )
A.西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13.(2017·广东)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无人机喷药杀虫越来越普及,此项目技术应用可以( )
①推进农业生态化 ②加速农业现代化
③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④减少农药对农民身体的伤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17·广东)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提高粮食安全性,稳定粮食价格,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图为“我国中央储备粮直属库数量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以下四地粮库数量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地粮库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多,粮食消费量大
B.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C.气候干冷,便于粮食储存
D.自然灾害频发,赈灾粮需求量大
(3)根据我国粮食作物分布规律推测,乙地粮库储备的粮食主要为( )
A.稻谷 B.小麦 C.玉米 D.高粱
15.(2016八下·阜阳期中)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 )
A.发展节水农业 B.发展畜牧业
C.发展梯田 D.发展桑基鱼塘
16.(2017八下·福建期中)下列农业、畜牧业种类与地区连线正确的是( )
A.山地牧场一内蒙古 B.高寒牧场一青藏地区
C.河谷农业一宁夏平原 D.温带草原牧场一新疆
17.造成我国农业“西牧东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地形 C.气温 D.土壤
18.(2017八下·大同期中)下列农作物与生产地区一致的是( )
A.北方地区——甘蔗 B.青藏地区——青稞
C.南方地区——甜菜 D.西北地区——香蕉
19.(2017八下·武陟期中)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三河马、三河牛分布在( )
A.内蒙古牧区 B.新疆牧区 C.青海牧区 D.西藏牧区
20.(2017八下·枣阳期中)下图农业生产活动常见于我国的( )
A.东南丘陵 B.内蒙古高原 C.吐鲁番盆地 D.黄土高原
21.(2017八下·长春月考)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最具有代表性的畜种是( )
A.细毛羊 B.三河马 C.三河牛 D.牦牛
22.(2017·齐齐哈尔)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
A.国民经济的关键 B.国民经济的主导
C.国民经济的基础 D.国民经济的支柱
23.(2017·郴州)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放牧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上述情景描述的产业是( )
A.农业 B.工业 C.旅游业 D.服务业
二、综合题
24.(2017八下·平阴期中)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满足13亿人的温饱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参照图中A框的描述,完成B框内容。
(2)在图中找到并描画出种植业与畜牧业分布区的界线。
(3)据图中信息,描述我国东、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形状的差异,并简析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的形成原因。
(4)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试对C地区进行农业规划,并说明理由。
25.(2017·青岛)读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农业扶贫开发纲要》将柴达木盆地地区作为国家“十三五”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材料二:下图海西地区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难利用的土地
占总用地比例% 0.19 46.64 2.86 50.31
材料四 下图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农业改革示意图
(1)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
(2)据图 27 分析当地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
(3)据材料三,说出该地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构成特征 。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
(4)材料四中的①是当地部分牧民过度放牧藏羊导致的 生态环境问题。
(5)材料四中,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牧民采取了 、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发展,生态环境的好转又促进了 业的发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我国农业中最重要的部门是种植业。
故选:A
【点评】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其中最重要的部门是种植业。本题考查农业及其部门,牢记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南方以水田为主,降水较多,适合水稻的生长;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降水较少,适合小麦的种植.故有“南稻北麦”之说,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地理与日常生活
【解析】【分析】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出产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在国内占据突出地位,炖羊肉是牧区人民喜欢的食品。
故选:B
【点评】中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适宜放牧,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本题考查我国牧区的分布,理解解答即可。
4.【答案】D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在寒冷季节往往这两方面不足;利用塑料大棚可以改善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气温,也起到保湿作用,使蔬菜反季上市。
故选:D
【点评】农业生产即受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响,也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依据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解答即可。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理解解答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我国农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是走科技强农之路,向着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
故选:C
【点评】目前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农业基础薄弱,机械化程度低,今后我国农业应该向着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的发展,理解解答即可。
6.【答案】(1)C
(2)D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安排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类型要根据干湿区安排,农作物的熟制主要取决于当地全年的热量。(1)由图中我国农业生产景观图可知,该地种植了稻田、茶园、柑橘园,图中地形属于丘陵,说明该区域是南方地区的农业景观,故选C。(2)由上题可知,该区域是我国南方地区,这里以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充足,种植和粮食作物是水稻,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在湿润的亚热带地区,地势低洼处,挖鱼塘养鱼,鱼塘围植桑、种甘蔗——生态的桑基农业,而不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故A不符合题意;在茂盛草原区,放牧牛羊;故B符合题意;在陡坡上开垦耕地,易造成水土流失。故C不符合题意;在西双版纳林区大面积毁林开荒,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根据题意,故选:B。
【点评】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8.【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适宜于多种农业生产。水稻、油菜为南方农作物,小麦棉花为温带,即北方农作物。从统计图可见甲地水稻油菜少,但小麦棉花多,棉花种植尤其多,所以本地应缺少平原分布,为新疆;乙地水稻油菜多,应为南方城市,还能种植一部分小麦和棉花,所以这个省区比较靠北方,为湖北;丙地水稻小麦油菜都种的多,棉花也能种植,比乙地更兼具南北方的特点,所以是跨南北方的省区安徽;丁地小麦棉花多,水稻油菜少,所以是北方特征突出的河北,故本题选A。
9.【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应退耕还林还草,适宜发展畜牧业。油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脆弱,放牧牲畜的数量要合理;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苹果树;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密集,适宜发展淡水养殖和种植业。
故选:A
【点评】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10.【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读图可得,B图所示的是水稻,我国南方地区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故选:B
【点评】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花生分布比较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甜菜是一种性喜温凉的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到北疆地区;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
11.【答案】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巨大,我国不同的地理单元发展不同的农业,南方地区主要发展水稻种植业,北方地区主要是小麦种植业,西北地区主要是灌溉农业,青藏地区是河谷农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是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降水少,比较干旱,故以灌溉农业为主。
12.【答案】B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13.【答案】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无人机喷药杀虫越来越普及,此项目技术应用可以:加速农业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农药对农民身体的伤害。
故选:D
【点评】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
14.【答案】(1)A
(2)B
(3)A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地为我国东北地区,粮库数量最多的是甲地,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历史上东北地区以盛产大豆、高粱、谷子著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高粱和谷子逐渐被玉米、水稻、春小麦所取代。其中玉米种植发展很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地区为全国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故选:A(2)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示甲地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人均耕地多,农作物的商品率较高。故选:B(3)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粮食主要为水稻,故A正确。故选:A
【点评】(1)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商品率是指产品总量中商品量所占比重,它是反映社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某种产品的商品率越高,表明该部门生产越发展,专业化程度越高,它同社会其他部门关系越密切。(3)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
15.【答案】A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华北平原由于降水少,用水量大,水资源不足成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节水农业.
故选:A.
【点评】北方地区农业以旱作为主,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华北平原由于降水少,用水量大,水资源不足成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16.【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以上四大地区中,农业、畜牧业种类与地区连线正确的是高寒牧场——青藏地区,内蒙古属于草原牧场,宁夏平原属于灌溉农业,新疆属于山地牧场,故选B。
17.【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降水总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南多西北少。东部地区降水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西部地区降水少,农业以牧业为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的相关内容。掌握我国农业分布情况与气候的内在关系不难做出解答。
18.【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故A错误;
青稞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故B正确;
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故C错误;
香蕉是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台湾省、海南省等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19.【答案】A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受降水和蒸发量的影响,主要分布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畜牧区,其中畜牧区包括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藏牧区和西藏牧区,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三河马、三河牛分布在内蒙古牧区,故选A。
20.【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可知该农业活动是采茶,茶叶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地区。A项东南丘陵在南方地区;D项黄土高原均在北方地区;B项内蒙古高原和C项吐鲁番盆地在西北地区,故本题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1.【答案】D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细毛羊是我国新疆牧区的畜种,三河羊和三河马是内蒙古牧区的畜种,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畜种。所以选D。
22.【答案】C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
故选:C。
【点评】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23.【答案】A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故选A。
24.【答案】(1)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
(2)界线大体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3)东部呈片状分布,西部呈条带状分布,西部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有冰雪融水的山麓地带和绿洲。
(4)C处可以发展畜牧业,因为这里是高寒牧场(或四大牧场之一);还可以发展河谷农业,因为河谷地带水热条件较好。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我国的农业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东耕西牧的分布格局。东部季风风区内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湿润,以耕地为主,西部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位置。(1)根据A中的描述可知,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其中,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B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2)我国东西部农耕区和牧区的分界线大体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大致经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带。(3)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就不可能发展农业。绿洲农业指荒漠地区依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进行灌溉的农业。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所以西部呈条带状分布,西部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有冰雪融水的山麓地带和绿洲;(4)C是青藏地区,自然特征是高寒,C处可以发展畜牧业,因为这里是高寒牧场(或四大牧场之一)。还可以发展河谷农业,因为河谷地带水热条件较好。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农业及其分布。根据农业发展条件学会分析是重点。
25.【答案】(1)青藏
(2)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量少。
(3)以草地为主,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畜牧业
(4)草场退化
(5)良种引进;旅游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包括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青藏地区。(2)根据海西地区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图,可知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量少是当地发展种植业不利条件。(3)根据材料三中的表格数据,难利用的土地比重最大,草地比重大于耕地和林地,以草地为主,最适宜畜牧业。(4)①地部分牧民过度放牧藏羊导致的草场退化。(5)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牧民采取了良种引进、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以
恢复和发展,生态环境的好转又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点评】柴达木盆地及其农业发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