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 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话。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除了人会讲话之外,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呢?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单,容易掌握。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 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物侯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纬度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主要
次要空间
时间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根据前四个问题,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5、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请说出理由。 是事理说明文 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物候,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以及观测物候对农业生产的意义。6、把标题改作《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大自然的语言”用了拟人手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不能。
这里运用了逻辑顺序。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
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7、第7—10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文中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重拟第一段:与重拟第一段相比较?原文语言具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过程,里面涉及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如:“冰雪融化”就是一个读下面几段话回答,这些现象属于什么因素影响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花20天。
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大连的连翘和渔业美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纬度差异经度差异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例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三月的海南纬度对物候的影响经度对物候的影响四月的内蒙古草原四月的大海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古代三月的长城现代三月的长城拓展延伸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所包含的物候知识。如:“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大家都来齐动手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