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道之行也》复习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3-11 12: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大道之行也》复习教案
一、了解作品: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二、解释词语:
1、大道 2、行:施行。 3.与 4. 修:
5.亲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 6. 矜 ,寡 ,孤 ,独 ,废疾 ,
7.分 , 8.归 9.恶(wù) ,
藏 于:在。 11.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2.闭,杜绝。兴,发生。 13.乱 ,贼 ,作 , 14.〔外户〕泛指大门。 15.〔闭〕用门闩插门。 16.〔大同〕
17、故:所以。 18、独:单独。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四、理解课文内容:
1、 按原文填空: 1)、对大唐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的句子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
2、问答题:
1). 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2)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 就是说,
有。《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问答题集锦
《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所描绘的社会到底存不存在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社会呢
——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2、文章主题: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3、渔人离开桃源时“处处志之”,后人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处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是虚构的社会。
《陋室铭》
1、为什么作者自我感觉陋室不陋
——因为陋室自然环境清幽;往来人物不俗;主人德馨高,并且生活情趣高雅。
2、文章主要内容: 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文达 、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
1、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托物言志,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大道之行也》
1、“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三峡》
1、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2、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3、文章结尾引用渔歌作结,表达了作者什么用意?
——作者融情入景,最后以忧伤的渔歌作结,表达了山水虽佳,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1、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最能体现何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了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闲人”两字是作者对世俗之人汲汲于富贵功名的讽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随缘自适、虽遭贬谪仍作轻松的豁达心态。
《观潮》
1、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图“?
——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湖心亭看雪》
1、文章主旨:全文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2、说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而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八年级上册字音词意整合
第一课字词:绥靖(suí jìng) 阌(wén)乡 聿(yù)鄂 (è) 豫 (yù) 阻遏(zǔ è) 击溃(kuì)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业已:已经 绥靖(sui jìng):安抚,平定
第二课字词: 能耐:技能、本能。 悠闲:闲适自得 寒噤(jìn):因寒冷而哆嗦。 仄(zè)歪:倾斜、歪斜。 央告:央求 转弯抹(mò)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月明风清: 编算:方言,有计划、盘算的意思。疟子(yào zi):即疟(nüè)疾 蹿(cuān)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第三课字词:拂(fú)晓 地窖(jiào) 鞠躬(jū gōng)
瓦砾(lì): 破碎的砖头瓦片。 颤巍巍(chàn wēi): 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磨灭。
第4课::箧(qiè):箱子。 赃物( zānɡ wù) : 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财物。 制裁: ( zhì cái ) : 惩处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第5课::朝(cháo )圣:宗教徒朝拜宗教圣地 静穆(mù)荒谬(miù)
第6课: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震悚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懿yì 骇hài 掳lǔ 孤孀shuāng惶(huáng)急:惊慌焦急 诘(jié)问:追问;责问。 渴慕mù:非常思慕。 疏shū懒:懒散、松懈;懈怠。
第7课:差chāi使 簌簌sù 迂yū腐 拭shì 箸zhù 奔丧sāng
狼藉(jí):乱七八糟的样子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闲:失业在家
勾留:短时间停留 蹒跚pánshān: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tuí: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琐屑suǒxiè:细小而繁多的事。交卸xiè: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典,当。质,抵押。
第8课:凼dàng 尴尬gān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烦闷急躁
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第9课:塌败:塌陷破败 凑合:将就 伛偻yǔlǚ:腰背弯曲。翳yì 取缔dì 荒僻pì 滞zhì笨:呆滞笨拙 愧怍zuò:惭愧
第10课: 吊唁yàn: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唏嘘xīxū 噩è耗 呵斥chì 焦灼zhuó 文绉绉zhòu 伎jì俩:不正当的手段。颠沛diānpèi:跌倒,比喻处境窘迫困顿。 穷愁潦倒: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风尘苦旅:比喻旅途劳累。 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碎细小,不成系统。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连声诺诺nuò
第11课:洨河xiáo 匀称chèn:均匀,比例和谐 惟妙惟肖xiào:这里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推崇:尊崇,推重崇敬 巧妙绝伦:灵巧高明,无与伦比。
第12课:驻足:停止脚步。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千万的误差或错误极大。毫、厘,计量小的单位。
第13课:轩榭xuānxiè: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胸中有丘壑hè: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嶙峋línxún:枯瘦的样子。 镂空lòu: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蔷薇qiáng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重峦叠嶂: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第14课:额枋fāng 藻井zǎo 磬qìng 鎏金liú 鳌头áo
第15课:伧俗cāng:粗俗鄙陋 得体:恰当,恰如其分。纳凉:乘凉 帷幕wéi 雅俗之别yǎ
第16课:孕育yùn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销声匿迹nì: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本文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萌发méng 翩然piān rán 衰草连天shuāi 风雪载途zài 次第: 一个挨一个。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第17课:蟾蜍chánchú 囊náng 繁衍yǎn 胚胎pēitāi 鳞片línpiàn脊椎jǐzhuī 两栖liǎngqī 相安无事: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第18课:臀tún 褶皱zhězhòu 铱yī 潮汐xī 遗骸hái 劫难jiénàn 致密:细致周密 追溯sù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第19课:归咎jiù:归罪 藩篱fān: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啸聚山林:旧指盗贼盘踞山林。啸聚,形容其互相呼叫,拉帮结伙。 失衡héng 在劫难逃: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 五彩斑斓:bānlán 束手无策: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物竞天择: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货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无动于衷zhōng: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第20课:绮丽qǐ: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衰减shuāi:减弱,减退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日薄西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