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单选题
1.古生物学家在加拿大发现一种动物化石,体长约3米,有鳃、鳍和颈部,鳍具有原始的腕骨和单趾,可以承受重量。据此判断,该生物可能属于( )
A.古代的两栖动物 B.鱼到两栖动物的过渡类型
C.水生无脊椎动物 D.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
2.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最先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
A.爬行类 B.鱼类 C.两栖类 D.鸟类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人类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
B.地球上原始的蕨类植物是由原始的苔藓类植物进化来的
C.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的藻类植物和原始的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细胞的结构不同
D.原始哺乳类是由原始鸟类进化来的
4.延庆区千家店镇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内,发现大批距今约1亿4000万至1亿5000万年前侏罗纪晚期的恐龙足迹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按一定顺序出现
C.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D.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
B.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能形成大分子有机物
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6.安琪在自家门口的大树上发现一个鸟窝,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鸟筑巢是先天性行为
B.鸟类的双重呼吸(除具有肺外,并有从肺壁凸出而形成的薄膜气囊)是其持有的呼吸方式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C.鸟类是恒温动物,现代鸟类是由古代的两栖类进化而来
D.在食物链“草→虫→鸟”中,若草被污染,鸟内的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越低等的生物在地层中出现得越早
B.在研究生物进化历程中,化石是唯一的证据
C.研究表明原始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8.有科学家认为,恐龙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而迅速灭绝的,下列不支持这一假说的是( )
A.恐龙大量灭绝所经历的时间相对较短
B.恐龙化石常集中出现,表明可能是同时大批死亡的
C.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间与恐龙灭绝的时期都在6000多万年前
D.某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只有部分有胚胎,表明其受精率较低
9.中国某古生物研究团队发现了距今2.44亿年前的一种鱼类化石“盘州暴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化石是研究鱼类进化的重要证据
B.化石是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C.通过比较化石的相似处判断生物的进化关系
D.推测“盘州暴鱼”和现代鱼类遗传信息相同
10.下列有关脊椎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正确的是( )
A.两栖类、鱼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
B.两栖类、鱼类、哺乳类、鸟类、爬行类
C.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
11.如图为测定生物体内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比较,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方面的证据
B.该序列比化石更能直接表示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响尾蛇与人之间亲缘关系比与猴之间亲缘关系远
D.人与猴亲缘关系最近
12.有关生命起源和生命进化的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氨等气体,但不存在氧气
B.米勒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地球能产生原始生命
C.在研究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提供最直接的证据
D.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13.绘制流程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有效方法。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单位从小到大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B.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C.肺循环的途径:左心房→主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哺乳类
14.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距今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从“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下列猜测符合化石特征的是( )
A.“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工具
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的手臂已开始变得灵巧
C.“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直立行走
D.“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大脑已经很发达
15.由于 的不同,原始真核生物分别进化为原始藻类植物和原始单细胞动物。
A.生活环境 B.营养方式 C.细胞结构
16.鸡是一种鸟类,对始祖鸟化石的特征进行分析,可说明原始鸟类起源于( )
A.原始鱼类 B.原始两栖类 C.原始爬行类 D.原始哺乳类
二、综合题
17.“进化树”可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C所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图中的脊椎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鱼类、两栖类和B,另一类是鸟类和哺乳类。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哺乳类是最高等的一类脊椎动物,与其他脊椎动物相比,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大大提高了后代成活率。
(4)鱼的_____________、青蛙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5)蕨类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
(6)“进化树”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_____________。
18.生物分类学家根据各类生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把各类生物安置在树状有分枝的图上,简明地表示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称为“进化树”。下图是生物进化树的一部分,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A和B代表的动物类群分别是______、_______。
(2)由图中可以看出,A与鸟类起源于古代的______,现在的A与鸟类存在很大差别,这是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的结果。
(3)图中环节动物中的蚯蚓,节肢动物中的蝗虫以及鸟类,分别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呼吸。
(4)从______动物开始,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5)以箭头的形式写出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______________
19.下图是表示生物进化大致历程的“进化树”,请据图回答:
(1)图中丁所代表的动物类群是______,其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
(2)图中乙所代表的植物类群是______,植物类群丙的种子裸露,没有______包被。
(3)原始生命由于______的不同,进化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群。两大类群使用的分类单位是______。
(4)鱼类及其以上树枝所代表的动物类群的相同点是,体内有______。
(5)在繁殖方式上植物类群丙比蕨类植物高等,主要体现在______。
(6)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7)藻类植物结构很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了______,蕨类植物有根茎叶,而乙有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所以在结构方面来看,植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详解】
该动物化石有鳃、鳍,这是鱼的特征;鳍具有原始的腕骨和单趾,这是能在陆地生活的特征。因此该生物可能属于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
故选D。
2.B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详解】
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代的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古代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所以最先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
故选B。
3.A
本题考查常见生物类群的进化过程。
【详解】
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证据,古人类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A正确。
B.地球上原始的蕨类植物。是由原始的藻类植物进化来的,B错误。
C.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的藻类植物和原始的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细胞的营养方式不同。原始的藻类植物是自养,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是异养,C错误。
D.原始哺乳类是和原始鸟类都是由原始爬行类进化来的,D错误。
故选A。
4.D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体或生活遗迹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石头。
【详解】
通过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即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种类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种类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因此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错误。
故选D。
5.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此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的证据是生物化石,A正确。
B.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简单的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错误。
C.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自然选择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C错误。
D.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D错误。
故选A。
6.C
筑巢是鸟类建筑巢穴的行为,为产卵、繁殖做准备。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详解】
A.鸟的筑巢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A正确。
B.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故B正确。
C.鸟是恒温动物,具有多个气囊辅助呼吸。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因此,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故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食物链“草→虫→鸟”中,鸟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故D正确。
故选C。
7.B
(1)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详解】
A.一般而言,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则越低等的生物在地层中出现得越早,A不符合题意。
B.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此外还有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B符合题意。
C.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的鱼类→原始的两栖动物→原始的爬行动物→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动物,故原始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C不符合题意。
D.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总体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恐龙的灭绝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灭绝原因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
【详解】
A.科学研究表明,恐龙大量灭绝的时间相对较短,作为题干中恐龙灭绝原因的依据,A正确。
B.恐龙的化石常常是集中出现,表明它们可能是同时大批地死亡的,作为题干中恐龙灭绝原因的依据,B正确。
C.在造成墨西哥的大坑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之后,恐龙还生存了几十万年,作为题干中恐龙灭绝原因的依据,C正确。
D.恐龙化石只有部分有胚胎,受精率较低,是生殖发育不适应环境的佐证,不能作为题干中恐龙灭绝原因的依据,D错误。
故选D。
9.D
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
【详解】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的证据是生物化石,A不符合题意。
B.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它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B不符合题意。
C.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说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进化关系,C不符合题意。
D.比较“盘州暴鱼”化石和现代鱼类的形态结构特征,可判断它们是有较大区别的,故其遗传物质也就不尽相同了,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原始的藻类植物与最早出现的动物——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动、植物在地球上发展进化,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
【详解】
有关脊椎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正确的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故选C。
11.D
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证据。
【详解】
A.科学家通过比较法来分析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来研究生物进化,故A错误。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证据。化石比该序列更能直接表示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故B错误。
CD.响尾蛇与猴之间的差异为15,响尾蛇与人之间的差异是14,人与猴之间的差异是1,响尾蛇与人之间亲缘关系比与猴之间亲缘关系近,人与猴亲缘关系最近,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B
此题考查有关生命起源和生命进化的相关知识。
【详解】
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在高温、雷电、紫外线的作用下,原始大气中氢、甲烷、氨等气体合成了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A正确。
B.米勒的实验结果表明,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是可能实现的,但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到原始生命没有被验证,B错误。
C.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C正确。
D.不同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说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D正确。
故选B。
13.B
1.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2.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
【详解】
A.结合分析可知,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B正确。
C.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C错误。
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D错误。
故选B。
14.C
露西生活的年代是320万年之前,一直被认为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最早能够直立行走的人类,露西是一具40%完整的骨架,生前是一个20多岁的女性,根据骨盆情况推算生过孩子,露西的脑容量只有400毫升,从“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露西”的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骨盆的髋骨前后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详解】
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前后扁,左右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说明她已直立行走,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B
此题考查的是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
【详解】
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有叶绿体的能自养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体的异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些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
故选B。
16.C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详解】
始祖鸟既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又具有鸟类的特征,这说明始祖鸟化石是古代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之一。
故选C。
17.(1) 爬行类 裸子植物
(2)体温是否恒定
(3) 胎生 哺乳
(4) 鳃 肺 皮肤
(5) 根 茎
(6)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从水生到陆生
(1)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2)图中:A原始生命、B爬行类、C裸子植物。
(1)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故图中A是原始生命,B爬行类,C裸子植物。
(2)
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体温恒定,鸟类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可见哺乳动物和鸟类属于恒温动物。鱼类、两栖类、B爬行类属于变温动物,故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可将图中的脊椎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鱼类、两栖类和B,另一类是鸟类和哺乳类。
(3)
胎生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故哺乳类是最高等的一类脊椎动物,与其他脊椎动物相比,最显著的特征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
鱼用鳃呼吸,鳃由鳃弓、鳃丝和鳃耙组成,鳃丝内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青蛙的成体既能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着毛细血管,能分泌粘液,辅助肺进行呼吸,故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5)
蕨类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6)
观察进化树,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
18. 哺乳类 两栖类 爬行类 体壁 气管 肺 爬行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动物的进化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
【详解】
(1)生物进化树如图所示:
图中A表示哺乳类,B表示两栖类。
(2)由图中可以看出,A(哺乳类)与鸟类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现在的A与鸟类存在很大差别,这是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的结果。
(3)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靠湿润的体壁呼吸,蝗虫靠气管呼吸,通过气门与外界相通,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4)爬行类的生殖和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5)动物的进化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19.(1) 哺乳类##哺乳动物 胎生、哺乳
(2) 被子植物 果皮
(3) 营养方式 界
(4)脊柱
(5)用种子繁殖
(6) 爬行类##爬行动物 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的依赖
(7) 茎叶 由简单到复杂
图中:甲是两栖类,乙是被子植物,丙是裸子植物,丁是哺乳类。
生物分类的等级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后,某些鱼类进化成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两栖类进化成为原始的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
(1)
由分析可知,丁是哺乳类,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作胎生。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所以哺乳类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2)
由分析可知,乙是被子植物,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植物类群丙是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着。
(3)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生命产生之后,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开始进化,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体(能自养)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体的(不能自养)的原始动物;这些原始生物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最早出现的植物是原始的单细胞藻类植物,最早出现的动物是原始的单细胞的动物,它们的结构简单,整个身体都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分类学家们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等界,每个界又分出若干门,可排列为七个分类单位,这些分类单位从大到小排列:界、门、纲、目、科、属、种 。
(4)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类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
(5)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具有根,茎,叶,并且根,茎,叶里有专门的疏导组织,受精过程离不开水,所以多数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裸子植物的主要特点: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根、茎、叶发达,并且有发达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受精过程不需要水;维管束中有形成层,茎能无限长粗;因此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高等的特点是靠种子繁殖后代,受精过程不需要水,根、茎、叶发达。
(6)
爬行类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受精卵较大,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体。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也是爬行类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7)
藻类植物结构很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没有根,蕨类植物有根茎叶,而乙有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所以在结构方面来看,植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