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6八上·纳雍期中)“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2.(2016八上·宜春期中)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3.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4.(2017·醴陵模拟)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如图中的废墟上,我们可以回顾的历史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重庆谈判 D.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
5.(2017·深圳)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邓世昌殉国黄海 D.义和团火烧教堂
6.(2017·淄博)近年来,中国皇宫文物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这一现象首先出现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2017·营口模拟)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从中国(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获得中国大量赔款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8.(2017八下·富顺期中)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2017八下·杭州月考)2013年4月26日消息:法国皮诺家族26日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请问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烧毁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
A.英美联军 B.美俄联军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10.(2016八上·揭西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日《马关条约》
二、读图说史题
11.识图释图题
(1)该图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该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3)该事件有何影响?
(4)该事件发生时,中国的封建皇帝是谁?
三、材料分析题
12.(2016八上·抚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共同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2)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3)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13.“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 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使》
请回答:
(1)文中提到的“伙伴”、“果园的主人”究竟是指谁?“果子”指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4)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和美国想法类似,你知道他是谁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花园”指的是“圆明园”。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火烧圆明园。
2.【答案】D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皇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成为19世纪中期侵略中国的国家中获利最多的国家。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内容。
3.【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英格兰和法兰西两个国家可知是英法。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故“他们的行径”是火烧圆明园。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可知,图中的废墟是圆明园。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
5.【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根据题目中的“1860年10月”“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联系所学知识,1860年,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北京在近代从遭受到2次洗劫,还有一次是在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6.【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中国皇宫文物开始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
7.【答案】C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的好处,联系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政府与英国和法国以及俄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了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A项为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B项与英国法国有关,D项是英法两国的暴行;故正确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看成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的好处的知识。
8.【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可判断相关考察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见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十二生肖铜兽首属于这一时期圆明园被劫掠的珍贵历史文物之一。故选D。
【点评】圆明园遭劫掠焚烧后,许多珍贵文物流落海外,关键词是“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判断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点区分。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入侵的列强和他们所犯下罪行的考察,应学会从现实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的能力。
10.【答案】B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瑷珲条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60万平方千米,是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条约。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1.【答案】(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1860年。
(3)火烧圆明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咸丰帝。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1)该图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3)火烧圆明园的影响:火烧圆明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4)火烧圆明园发生时,中国的封建皇帝是咸丰帝。
【点评】关于火烧圆明园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该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学生还要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56年——1860年,1860年10月奕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赔款割地,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地为通商口岸。
12.【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美国
(3)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和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可知,两则材料共同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2)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因而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美国。(3)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故答案为:(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2)美国。(3)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点评】(1)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2)本题考查美国。(3)本题考查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13.【答案】(1)“伙伴”指英法侵略者,“果园的主人”指中国清政府;“果子”指列强从清政府手中非法夺取的各项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美国不会维护清政府的利益,他只会以调停为名,要求清政府妥协让步,满足英法的侵略要求。因为美国是英法的帮凶,他也想在中国夺取侵略权益。
(4)俄国。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1856年,英法美俄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了各自利益抢夺我国财物。英法主凶,美俄帮凶。美国在战争中假意调停,实为获得更多利益。俄国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大量领土。
【点评】主观分析是材料题的常考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6八上·纳雍期中)“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花园”指的是“圆明园”。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火烧圆明园。
2.(2016八上·宜春期中)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答案】D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皇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成为19世纪中期侵略中国的国家中获利最多的国家。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内容。
3.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英格兰和法兰西两个国家可知是英法。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故“他们的行径”是火烧圆明园。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4.(2017·醴陵模拟)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如图中的废墟上,我们可以回顾的历史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重庆谈判 D.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可知,图中的废墟是圆明园。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
5.(2017·深圳)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邓世昌殉国黄海 D.义和团火烧教堂
【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根据题目中的“1860年10月”“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联系所学知识,1860年,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北京在近代从遭受到2次洗劫,还有一次是在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6.(2017·淄博)近年来,中国皇宫文物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这一现象首先出现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中国皇宫文物开始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
7.(2017·营口模拟)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从中国(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获得中国大量赔款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答案】C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的好处,联系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政府与英国和法国以及俄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了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A项为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B项与英国法国有关,D项是英法两国的暴行;故正确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看成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的好处的知识。
8.(2017八下·富顺期中)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17八下·杭州月考)2013年4月26日消息:法国皮诺家族26日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请问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烧毁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
A.英美联军 B.美俄联军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答案】D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可判断相关考察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见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十二生肖铜兽首属于这一时期圆明园被劫掠的珍贵历史文物之一。故选D。
【点评】圆明园遭劫掠焚烧后,许多珍贵文物流落海外,关键词是“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判断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点区分。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入侵的列强和他们所犯下罪行的考察,应学会从现实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的能力。
10.(2016八上·揭西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日《马关条约》
【答案】B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瑷珲条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60万平方千米,是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条约。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二、读图说史题
11.识图释图题
(1)该图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该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3)该事件有何影响?
(4)该事件发生时,中国的封建皇帝是谁?
【答案】(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1860年。
(3)火烧圆明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咸丰帝。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1)该图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3)火烧圆明园的影响:火烧圆明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4)火烧圆明园发生时,中国的封建皇帝是咸丰帝。
【点评】关于火烧圆明园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该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学生还要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56年——1860年,1860年10月奕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赔款割地,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地为通商口岸。
三、材料分析题
12.(2016八上·抚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共同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2)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3)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美国
(3)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和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可知,两则材料共同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2)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因而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美国。(3)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故答案为:(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2)美国。(3)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点评】(1)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2)本题考查美国。(3)本题考查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13.“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 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使》
请回答:
(1)文中提到的“伙伴”、“果园的主人”究竟是指谁?“果子”指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4)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和美国想法类似,你知道他是谁吗?
【答案】(1)“伙伴”指英法侵略者,“果园的主人”指中国清政府;“果子”指列强从清政府手中非法夺取的各项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美国不会维护清政府的利益,他只会以调停为名,要求清政府妥协让步,满足英法的侵略要求。因为美国是英法的帮凶,他也想在中国夺取侵略权益。
(4)俄国。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1856年,英法美俄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了各自利益抢夺我国财物。英法主凶,美俄帮凶。美国在战争中假意调停,实为获得更多利益。俄国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大量领土。
【点评】主观分析是材料题的常考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