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人
课 题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课时 1课时 课型 探究课
教 学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能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评估等科学探究要素;(2)通过制定探究方案体会“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收集数据过程要求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人协作,具有团队精神.
重 点 1、通过学生实验,认识并总结出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本身电阻的定量关系。2、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难 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操作,分析数据,归纳结论是本节难点之一;会用控制变量法来实验研究问题是难点之二。
学情分析 本章的内容综合性较强,对于初中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知识和技能上都要做好必要的铺垫和引导。本章的学习内容还包括科学探究方法,等效的方法,理想化处理问题方法等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方法的学习远比对具体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要,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学习这些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一定的提高。
教 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 具 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器、导线
板 书设 计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一、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二、电路图: 三、实验结论:1、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环 节 活 动 内 容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二、新课学习(一)猜想与假设(二)支持、帮助学生制定探究方案(三)学生活动:(四)实验操作收集数据(五)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六)形成训练 复习提问:1、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是什么?2、电阻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3、那么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用谈话法引导学生一起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猜想时,注意指出猜想的依据。1、引导研究方法通过复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后,启发学生“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也应采用“控制变量法”。2、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设计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呢?怎么能知道电流是多少 又怎么能知道电压是多少 在实验中应该控制什么量?怎样控制?应该改变什么量?怎样改变?3、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与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方法类同]1、独立设计出电路图。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确定本组最佳设计方案。3、各组口述设计方案。4、师生共同讨论,指出各组的优缺点,并适时补充整合,确定最佳电路。5、学生按组合作拟订实验步骤,设计记录数据表格。1、连接实验电路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元件,按学生所述连接电路,同时教师对学生出现的或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2、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于表格。学生对本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表一: R=10Ω电压U(V)123电流I(A)0.1 0.2 0.3 (1)分析表一,电流与电压两个物理量,是谁随谁变化 (2)由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3)怎样分析得出上述的结论?(4)我们这个结论前提是保持哪个物理量不变?表二: U=3V电阻R(Ω)51015电流I(A)0.6 0.3 0.2 按照同样思路分析表二。由表一得出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结论;由表二得出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1、完成实验报告。2、除我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外,你能否找到别的方法来研究本节内容 复习旧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自然引入新课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科学猜想的方法培养学生方法迁移、应变能力,同时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通过独立设计、小组讨论、成果交流、师生共同讨论,整合结果等学习过程,教师提供支持、帮助,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学生完成置身于探究活动之中,亲历各学习活动过程,学生探究能力得以培养、提高。学生动手,教师指出存在问题,提供帮助设计开放型问题,有利于发放性思维培养
小 结 本节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说,教师尽量找学生的优点,多鼓励。
课后作业 书后习题
教学反思 本课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积极参与猜想和假设。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设计实验能力欠缺,有个别学生(组)不能较好完成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