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花鸟画(一)》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现思想与情感。本课通过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能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尝试使用毛笔进行绘画创作,对绘画工具并不陌生;并在四年级第十一课系统学习过中国画的分类,了解这种依据中国人长期形成的审美习惯及传统造型规律创作的绘画品种。因此学习本节课的问题不大。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画中的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
2. 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共和自己的尝试画,领会笔法变化和墨色的浓淡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3. 体验笔墨乐趣,体会画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中国画中的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
教学难点:领会笔法变化,完成一幅以梅花或菊花为题材的作品。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法
学法指导:自主实践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
直接导入:同学们看看我们准备的绘画工具,都知道今天的学习的内容是一定是国画。根据表现内容的分类,我们今天学画花鸟画中的花卉。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动手尝试,所以在课前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内容。
2、 新课
1.欣赏名家名作《菊石图》和《春风第一枝》
说一说画中的表现内容:梅花和菊花。
表现方法:①笔法:点和勾线。
②墨色变化:浓淡、干湿。
『设计意图』结合作品讲笔法,帮助学生理解美术语言,为后面动手尝试做铺垫。
2.动手尝试画
①教师示范:菊花花法,花头——花蕊——叶子——枝干——勾叶经
强调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
②学生尝试,绘画要求:可以临摹大师作品,仔细观察、大胆尝试。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示范掌握菊花的画法,避免学生拿起笔不知从何下笔的窘迫,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画促使学生自己探索画面如何布局,落实重点点。
3.评画
①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画,画完了吗?还缺什么?(落款)
说说自己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②各小组推选一个画的最好的同学到讲台上展示,自己说一说好在哪里。
③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发现,强调落款的重要性。采用学生先自评再总评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突破难点。
4. 升华并小结
菊花和梅花为什么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请同学们读一读标题下面的文字。回忆一下学过的有关梅花或菊花的诗句。
例: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梅花和菊花所具备的品质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画家。通过同学们的尝试实践,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几笔勾勒、几团墨点画起来呢?没那么简单吧,这也是画家在绘画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融合进作品中,经过长期实践练习才得来的。同学们今天第一次画,能画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你笔下的梅花和菊花一样拥有高洁的品质。
『设计意图』从课内联系到课外,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联系语文学科,增强各学科之间的互通性。
3、 作业布置
梅兰竹菊四君子中,兰和竹我们没有在课堂上练习,请同学们课后仔细观察兰和竹,自己创作一幅以兰或竹为主的作品,运用侧锋和中锋,注意墨色变化及画面的完整性。
『设计意图』体验相同题材不同内容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促使学生用于尝试。
板书设计:
花鸟画(一)
花卉
中锋用笔、侧锋用笔
墨色变化 示范画
『设计意图』突出本节课重点知识:了解两种笔法。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