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 18.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 18.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5-28 22:0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科目:美术 教学对象: 小学五年级 课时:1 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节课属于。综合 探索"领域,通过资料搜集、观察欣赏、分析讨论,了解科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探索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美。认识感受科学给艺术带来的方便快捷,及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力。使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初步认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了解人类创造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 技能: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小组合作收集,观察,讨论,发现科学与艺术的相互联系,用绘画,摄影,文字记录等方式进行一次科学与艺术考察活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知人类科学与艺术的智慧结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综合探索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五年级学生具有比较完备的实践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综合教学内容参与探索、研究、创造等活动,积极合作,寻求解决具体问应变题的方法。此学段学生正处于在以有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向更高层次开拓进取的过程,同时,学生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科学与艺术专题的具体方法并不完善。因此,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细致的指导,帮助学生规划有针对性的问题链,方便学生从活动中提炼,总结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并指导学生高效地完成报告,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探索能力及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教学设计理念:根据教学法的真实性原则,设计学习活动,提供话题和真实任务,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创造合作学习型的必要条件,包括明确的小组活动目标,小组成员积极依赖的关系,成员间面对面的交流,注重学生社交技能的锻炼等。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的锻炼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课前调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课中进行艺术感受、交流分享、问题探究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认知的多样性。课后延伸活动——小组活动,拓展认识。关键问题:课前的调查设计要简单明确,适合学生的能力;课堂学习活动教师要注意引导,借助媒体促进学生思考;做好教学资源平台,使学生获取更多感兴趣的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服务。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从科学与艺术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难点:感受科学与艺术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收集与科学相关的艺术作品图片、文字、实物、视频等资料 了解艺术作品中的科学性,收集艺术与科学的相关图片和文字。 在搜集过程中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引入新课: 引出课题: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启发学生关注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探索新知:1.探寻传统工艺与科学的关系。课件展示作品一:曾侯乙墓编钟。欣赏视频资料,说说这段视频中讲了哪些曾侯乙墓编钟的故事交流收集资料, 组织小组讨论,说说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二:三彩骆驼载舞佣(1 )欣赏视频资料要,说说这段视频中讲了秬三彩的故事。(2)交流收集的资料,介绍你还了解的唐三彩知识和作品(3)结合教材中关于唐三彩的介绍说说唐三彩这种艺术品中有关科学知识的应用三:欣赏小臣艅犀尊 殷商——直觉美青铜觚 殷商——抽象美举例:雕塑:大卫——自觉美 精卫填海——抽象美探寻绘画艺术与科学。科学给艺术带来了什么吗?欣赏作品一:《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提问:你知道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吗?(局部放大)画家是依据什么样的科原理学呢?教师补充小知识:新印象主义根据这一色彩分割理论作画,因为他们在具体敷色时用点彩的方法:所以被称为“点彩派”。欣赏作品二:《下楼梯的女人》.对比《沙摊排球》(高速拍摄摄影)和《下楼梯的女人》(油画),两副作品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请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绘画作品,说说作品与科学的联系。展示拉菲尔作品《雅典学院》。 观看视频:师生互动交流:曾侯乙墓编钟铸造于战国,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12个半音的乐器。 曾侯乙墓编钟上面的纹饰精美,工艺技法等方面都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观看视频造型生动优美。透过这件艺术品,人们知道了唐三彩制作过程复杂,先在窑内经过1100左右素烧,冷却后再上彩釉进行烘烧。兵马俑,瓷器,景泰蓝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体现着科学知识的运用。师生讨论:你想过艺术给科学带来了什么吗?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明确的阶段,而艺术不然。事实上人类对艺术的了解远远早于对科学的了解。比如说在三千多年以前,商朝的金属铸造师们就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艺术感这是商朝的小犀牛青铜器这是商朝的另外一个青铜器,叫做觚。“小犀牛”是童稚型的,铜觚是思考型的;“小犀牛”体现出直觉的美,铜觚是抽象的美;“小犀牛”的美是“形似”的美,铜觚是“神似”的美 自然科学实验的成果表明;在光的照耀下,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色彩,而中间色在则是在观赏者眼中的视觉调绘形成的。 人物的动作好像是连续的。据说,杜尚曾经在一个搞摄影的朋友哪里看到了一张重复曝光的底片,底片中连续动作互重叠的现象给了画家很大的启发。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研究光学和几何学,发展处透视法和明暗法,可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科学在此之前科学家们从没注意过这个问题。艺术家借助科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创造力。 通过欣赏学习资料,感受艺术的编钟蕴含的科学知识,促进学生认识传统工艺美术中青铜器与科学的精密联系,初步认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它们显示,艺术中的美离不开人类,这于科学中的终极美不同。科学里的美是客观的,没有人类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些美了。可是没有人类就没有艺术 。 直觉的美——“形似”的美抽象的美——“神似”的美 总结:1:艺术中的美离不开人类。2:科学里的美是客观的,没有人类的时候就已经有科学了。3:没有人类就没有艺术 ,艺术是出现在有了人类之后。 通过“点彩派”作品分析,理解其中蕴含的光学知识原理,从而认识绘画艺术对艺术的关注。运用对比的方式,发现杜尚的作品与科学现象惊人的相似之处。进一步体会绘画艺术与科学的联系。 通过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绘画作品介绍,拓展对科学与艺术的认识,特别是结合拉菲尔的作品,理解艺术与科学的相互作用。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同源性,感受人类的伟大创造。
探索实践:小组合作,用绘画,摄影、文字记录等方法完成科学与艺术的主题汇报。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作主题报告。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展示交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主题报告,并谈一谈交流的收获与科学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自己科学与艺术的理解。说说对艺术有什么自己独特的看法。 通过展示、交流,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程基本结束时,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明确评价的具体内容:是否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完成科学考察报告。以学生自评为,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为辅。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问题所在,以及改进建议。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特技飞行,太空探索。 《大碗岛上的星期天》——修拉青铜器 唐三彩 《下楼梯的女人》——杜尚抽象美 直觉美 《雅典学院》—拉菲 尔 艺术作品中的科学原理 科学作品在艺术作品的应用
请同学们来展现你对科学与艺术的理解吧。作业要求:通过绘画展现对未来生活的模拟构思,认识到科技与艺术的密切关系及给人类带来的变化。学生创造一幅有趣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